数学教学应该是师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无疑成为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为了使学生思有所获,悟有所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轨道”可循,并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自我发现数学规律和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建构“生活数学”教学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时间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间接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学生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发展的需要,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需求。数学教学应该结合教育要求和学生体验需要,有意识的设计体验情景,让学生通过搜集分析调查得结论,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兴趣和能力。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性现象,也应该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例如我们在讲授概率这一章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深奥难以理解的时候,我带领学生算体育彩票巾头奖的概率,在学生震惊的表情中,提醒各位回家规劝沉迷于彩票的家长们,此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便明显增多。另外,数学本身作为一个符号学科,其自身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定义的时候,可以灵活一点儿,将理论转化为生活的语言。例如我在讲授函数的时候,便会选择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来描述;“从阶梯教室向后走,逐步上升;从阶梯教室后向前走,逐步下降。上下楼梯也是如此,函数就跟我们上下楼梯一样,都具有相似性。”有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便会水到渠成。
二、建构“学生主体”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展现自我思维真实世界的平台,是学生从自己的一个思维平台,借助教师及时供给的“梯子”,跳跃到另一个思维平台的过程。“主体”教学的核心其实是学生思维活动、思维提升的过程,“主体”教学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的切人点应选择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如学习《对数函数》时,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是指数函数。教学切入点应该是指数函数,包括定义、图象、性质等,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要求学生画其反函数的图象,再由反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结合对数函数的图象,对照指数函数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能保持高速度地运转,同时也为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结”点间的迁移,为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提供了极好的示范作用。二是“主体”教学不应削弱教师的主
导地位。学生思维应该具有方向性,不能一盘散沙而没有中心。倘若听任学生完全“自由”地思维,那么容易使课堂教学没有重点,缺乏目的,不仅达不到教学要求,而且也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课堂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但学生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有效的思维。
三、建构“问题探究”教学
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我适时与学生共勉: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去探究它的一般规律,这是数学的魅力,也是你们自己的魅力,这种求学的精神是数学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学生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必须靠学生自己努力才能获得,教师的教学内容还是要通过学生去内化,去反思,去印证: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因此,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探究远比纯粹的说教要有效得多。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教者不应该成为保姆型的教师,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挫折,出现缺漏时,我们且慢说“破”,等到学生非常需要时再道破“天机”。同时,教师也不能不闻不问,应当确保学生体验挫折是在其思维能力内,而结果则是体验成功,否则不仅难以完成教学目的,而且直接损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甚至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感、产生反作用。
四、建构“问题解决”教学
“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寻找问题应具备的条件,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析法,即问题一寻找条件一再寻找前面条件需要的条件。有些教师喜爱“综合法”,即由因导果,但我们觉得学生最不懂的应该是为什么要从“这一步”开始,我认为数学教师的教学应该要填补上教材中、例题题干与解题过程中间寻找解题思路的空白。如果仅仅是从“因为”到“所以”,那等于是在“复制”教材上的解题过程,学生只能就一个题而做一个题,达不到由点及面、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不利的。
总之,只有抓住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这根主线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之巧妙,数学家创造数学之深邃,数学学习领悟之欢乐;只有使学生思维从横向与纵向上都有发展,学生才能被数学所吸引而渐渐喜爱数学,主动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