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不应当将阅读与写作分离,阅读课教学中应当注意吸收文本中有益于写作的素材和写作方法,从而将阅读课与作文课有机结合,将作文训练日常化,努力做到“每课有练笔,每单元有作文,每学期有拓展”,经过系统的训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课;作文课;练笔;人物描写;联想;拓展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令很多语文老师困惑的一个教学难题。中考、高考作文所占的份额高达40%,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却不够系统,甚至很多时候面对作文教学无法可施。大多数语文老师平时的教学刻意地把阅读课与写作课割裂开来,导致在现实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课本中大量优秀的作文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经过将近十年的教学积累,我发现,其实我们的阅读课大都可以作为作文指导课。尤其是一些经典名篇,更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文章,这些文章都对我们的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制定了“每课有练笔,每单元有作文,每学期有拓展”的写作指导思想,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首先,是每课有练笔。
每课练笔的目的首先是保证写作数量,在此基础上再提升写作质量。但同时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小练笔一般都是在每堂课预留最后十分钟完成并简单评价。刚开始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可以低一些,不管何种题材,何种体裁的课文,学生通过学习都会有所感悟,那么学生可以就课文的情感,语言,结构甚至自己的感悟等不限内容地进行写作,字数控制在200-300字,让学生先提起写作的兴趣,然后慢慢根据课文的内容、题材等布置有针对性的小题目进行练笔。这样,我们每学期有三十篇课文,就至少可以写30篇练笔,首先达到了写作的数量的要求,而不同类型的练笔其实也对写作质量有所提升。
其次,每单元有作文。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都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这样我们的作文训练就更有针对性一些,同时根据单元内容把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教给学生,这样慢慢让学生对写作也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举个例子,初二第一学期语文课本第二单元是人物单元。我先从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入手,学这篇文章时我刻意地让孩子们注意了鲁迅先生对文中的主人公“阿长”的人物描写。鲁迅先生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如果我们写我们会怎样表现这个人物形象?带着这些问题,我把孩子们重新带到了我们写作中平时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上。
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就是记叙和描写。孩子们习惯上只是平铺直叙地进行记叙,使得叙事比较平淡无奇。那么怎样才能使叙事化腐朽为神奇呢?这就需要描写的帮助。从描写方法来讲描写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从描写手段上来讲又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我着重讲解了前者。对应本文讲了环境描写一般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一般指事件发生的背景,而自然环境一般影射社会环境或对人物性格做铺垫。至于人物描写则是重中之重:人物描写一般分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而好多文章的人物描写则是做到了极致。
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些基本概念,然后我们再带着问题去上阅读课。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要重复同样的问题:作者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人物?如果你来写你会怎样表现人物?而且每节课课前有问题,课下有任务。这个任务便是课程结束以后必须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段人物描写的文字。
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里对阿长的简单的几笔外貌描写,“黑胖”、“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传神的语言描写把一个长相丑陋、迷信但是却对我充满关爱的阿长形象展现给读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得不令我们赞叹不已;其次《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尤其是感人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为父爱的深沉唏嘘不已;《老王》中,杨绛对老王的外貌及神态描写简直传神到了极点。一个形如槁木的“老王”形象让人同情无比。《台阶》里,作者李森祥通过父亲修葺台阶来改变自己家的地位的描述也是生动委婉。这些优秀的作品让孩子们蠢蠢欲动,每天都充满了热情地写小练笔。练笔的基础上再写一篇到两篇以描写为主的大作文,提升了学生对人物描写这一写作方法的认识。通过练习,孩子们学会了怎样更好的进行细致的人物描写,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把握也有所提高。
第三,每学期有拓展。
虽然我们的作文方法基本都来自于阅读课,但最终还是要有所发展,在每单元有作文的基础上我都要进行相对应的拓展,以期学生的作文不要受文本太大的限制。如刚开始要求学生尽量模仿《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等经典篇目的人物描写方法来写,但渐渐地就要求学生能够尝试创新,逐渐脱离文本的范畴,在生活中细致观察、发现。依然以描写为主,写你身边最普通的人和事,但是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必须有新意。如上完文言文单元后,要求学生改写或续写《桃花源记》、《石壕吏》等适合拓展的文章,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最后再布置一篇自由作文,发挥自己这一学期所学到的作文知识,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又如学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后我上了一节心理描写训练课,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孩子们设置了三个情景,不仅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一个盲人失去视力后内心的迷茫与痛苦。更让他们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细致的感悟,让他们把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得这节心理描写训练课既充满了生趣又有很强的时效性。
这样的训练,作文的效果让我吃惊,一次比一次涌现出来的优秀作文多,每一次都带给我很多惊喜。而且为了给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写作文前学生必须抄作文要求,写完后最好能让老师面批。老师批改后先改错,再根据老师的评价写作文反思。慢慢孩子们也热爱上了写作。
经过系统的作文训练,作文的一贯性和趣味性使孩子们逐渐改变了对作文的畏惧,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地转变,我也尝到了甜头,阅读课没有了以往的单调,最起码每节课都有孩子有关写作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他们的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我也解放了自己,面对作文教学的困惑逐渐销于无形。
在阅读课中找写作方法,不仅让阅读课变得更生动,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得到了提升。在此,我受益良多。
参考书目:人教版《语文》全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