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撕衣裳》中,伍尔夫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刻画了一位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的中年女子形象,揭示了女主人公梅布尔从自我禁锢到自我回归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意识流;女性主义;自我回归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与文学评论家。她的作品主要有长篇“意识流小说”U灯塔去》(Tothe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Room)、《达洛威夫人》(Mrs.Dalloway)等。在其写作生涯中,使其声名鹊起的主要是几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的写作并非伍尔夫专长,一般是其在艰辛之余试图放松心境时创作的。通常情况下,她只描画出文本的大体轮廓,便放在一边,待有出版社约稿时,草稿才被重新修改发表。弗吉尼亚·伍尔夫1927年推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g-a衣茹,最先发表于《纽约》杂志,在伍尔夫去世后,其丈夫于1944年将其收入嗣鬼的屋子》再度出版。
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的时代,女性写作始终面临男权文化的压制。男性在文学写作与批评领域占据着权威地位,因此,那些试图表达“新见解、新看法”的女性作家往往激起男性作家的反对情绪,难被文坛认可。弗吉尼亚·伍尔夫则是为数不多的自觉为女性写作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其作品中,伍尔夫对男权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系进行了全面、大胆的批判,倡导女性解放,改变女性的传统形象。在蜥衣中,伍尔夫也力图描画这样一位试图随波逐流却总遭讥笑,最终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新的一位女性形象。
一、伍尔夫与女性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散文、小说、随笔、文学评论等作品均反映了她对男女平等的倡导,体现了其女性主义观念。伍尔夫在社会学与哲学层面反思女性问题,关注人类历史进程中女性的“缺席”、文学创作中女性受到的排挤与抨击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倡导女性的自我回归。这种女性主义思想形成于她的生活背景,即男权统治下的社会环境、所生活的家庭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
几个世纪以来,男性价值标准占据男权社会的统治地位,女性的话语权缺失影响了女性的群体发展。无论是男性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亦或试图进行写作创作的女性作家,生活空间与话语权均受到男权霸权的挤压。因此,社会背景中的女性问题促使伍尔夫思考女性的自我回归问题,包括倡导女性受教育提高素质、扩大生活空间、形成女性价值观、重新树立女性形象等。家庭环境也对伍尔夫女性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l9世纪末,伍尔夫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知名作家,姑姑著书倡导男女平等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伍尔夫。另外,伍尔夫的父母所构成的家庭模式对她的影响根深蒂固。父亲非常严格、正直、富有强烈的道德感,但也是典型的男权主义者,在家庭中处于统治地位,母亲对其唯命是从,是典型的“房间里的天使”。另外,父亲虽然高度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对男孩与女孩区别对待,将男孩子送高贵族学校接受良好教育,女孩子却只得待在家中接受家庭教师的辅导。这段儿时受教育的不同待遇激起了伍尔夫心中的愤慨,引发了其对男女平等的渴望,也促使她日后倡导女性主义行为的产生。另外,伍尔夫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男性的性侵犯,这也导致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6岁至22岁期间,伍尔夫不断受到同母异父哥哥的侵犯。这段屈辱的体验,带给她无以言表的愤怒与憎恶,也使她更加深刻地思考女性的生存状态。伍尔夫在作品中不断地描述理想女性的形象,督促女性回归自我,改变自己的命运,重建女性生存模式。
二、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streamofconsciousness)是由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最早提出的心理学术语,是指意识的流动性特征,人的心理活动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像水流一样在四处流淌着,强调了人类思维的不间断性,始终有“所想”,没有“静止”。同时,也强调了人类的思维不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即具有超空间性与超时间性。“意识流”这一概念被作家们借用、借鉴,运用到文学创作领域,从而产生了“意识流”文学。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认为文学作品应该表现人的潜意识,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的思想转化为有声思维展现在读者面前,能够更加立体化地刻画人物,从而打破传统的直线式写作观念,按照“心理时间”建构人物形象。意识流小说中往往采用内心独白、梦境、联想等思想自由流动的方式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突破自然时空顺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意识流小说通常是以一件正在进行的事情为中心,由于触发物的介人,引发人的思想意识像水流一样地向周围不定向地流淌、蔓延、交织,并不断地循环往复。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包括:(1)意识流描写手法的运用。意识流小说更加注重通过直接描写人的思维活动来表现人物,大篇幅描写人物的梦境、联想、独自等潜意识活动。描写具有跳跃性与无逻辑性。意识流小说很少对故事情节进行细致描述,对人物的刻画并不借助体貌特征的描写,而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主,细致描述渲染人物心中弥漫的的各种情结,以此反映文章主题。(2)小说内容依据心理时间串联起来。与传统的线行时间观念不同,意识流小说家随着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时间的跳跃构建小说内容,将人物思绪中的现在、过去与将来通过意识的流动糅合在一起,或顺时序,或倒时序,或预见时序,又或闪回时序。在衣中,伍尔夫便是通过梅布尔的内心独白诸类流动的意识来展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描画了梅布尔对自身身份的否定以及最终的自我回归。
三、女主人公的“自新”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衔衣裳》主要刻画了一位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的中年女子形象。为了参加晚宴,她煞费苦心挑选了一件样式过时的新衣裳,却在晚宴上倍受讥笑与挖苦,因此她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这篇短篇小说中,伍尔夫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揭示了女主人公梅布尔从自我禁锢到自我回归的心理过程。
(一)梅布尔的自我禁锢
小说中,梅布尔费尽周折准备新衣裳,她一定要去参加晚宴,这正反映了她的思想被禁锢在“一定要跻身上流社会”的狭隘认识中。同时,文章中运用金丝雀这一象征事物来表达主人公的自我禁锢。文章中描写道,梅布尔的新衣裳就像金丝雀的颜色一样,同时,米兰友好地对待梅布尔就像对待金丝雀一样。作者的笔下,梅布尔和金丝雀是一样的,金丝雀的自由被鸟笼禁锢着,也正如梅布尔被社会现实所禁锢。另外,小说对牛奶中的苍蝇进行了多次描写,苍蝇无法抵制牛奶的诱惑,却被沾湿腿脚难以逃离,正如梅布尔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却被讥笑、冷落。
(二)梅布尔的自我回归
宴会上的尴尬触动了梅布尔,她开始认清自己,为自己的虚荣感到羞愧。她决定不再做贪图美味却深陷囹圄的苍蝇,不再为跻身上流社会而挣扎,不再为穿什么衣裳花心思,她决定要去图书馆读书、受教育,要穿上制服去做义工,她要树立一个新的梅布尔形象。同时,她也认清周围那些上流社会“高贵”的人们,正如文中所述,“于是她一面说着‘都是骗人的,都是假的,假的,假的,’一面把那件已经穿了二十年的中国式斗篷裹了又裹,裹了又裹”。梅布尔最终离开虚伪的宴会,回归自我,不再迷失。
【参考文献】
【1】刘爱琳.伍尔夫与女性主义[J】_青海社会科学,2009(4):76—78.
【2】吴庆宏.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83—87.
【3】陈惠函.运用女性主义意识流解读《新装》女主人公的自我回归叽黑龙江史志,201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