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有一定的分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比如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比重,流行音乐的作曲风格和作曲形式,流行音乐的社会需求等等,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入手为大家阐述和分析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流行音乐
中国最原始的流行音乐其实可以说是我国本土的中国民歌,它们广泛流传于民间各个地区,曲调丰富多样,朗朗上口,有极强的随意性。中国的最早期的现代创作歌曲,产生在清末民初。当时类似于《中国好男儿》、《问》、《叫我如何不想他》都是当时所谓的流行音乐,可就如今的观点看来这些歌曲都已成为艺术类歌曲被美声民族唱法所演绎。流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无不受经济、政治的影响。从此国人开始学习国外的作曲模式和演唱技巧等。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时期可以分为上海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西北风、中国摇滚、新生代、校园民谣(校园歌曲)、国语流行、粤语流行、闽南语流行乐
二、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风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
(二) 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
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风的歌曲就是采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所做成的旋律。还有一部分人说在编曲上使用大量的中国本土乐器的音乐史中国风,比如常见的:“笛子、二胡、古筝、琵琶等”。也有人说中国戏曲融汇到流行音乐中的形式以及流行音乐使用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等。所以大致的中国风总结来说就是:多为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作为流行音乐歌词以及流行音乐伴奏中加入中国古典器乐或戏曲唱段作为伴奏形式等这类流行音乐形式。在如今的音乐创作形式中,好多中国风歌曲早已失去原有的做曲原则。他们所做的歌曲也被自己称为中国风,首先,一些歌曲创作者,在歌曲创作上依旧使用的是国外的创作手法和和弦走向等作曲形式,但是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将西洋乐器替换成了中国的一些乐器,看起来就像是中国风歌曲一样,其实它的本质还是有所偏差的,真正的中国风的感觉并没有发挥出来。其次,有一部分创作者将戏曲引入其中,但是他们只是将戏曲的某一段落作为前奏或者间奏,而歌曲本身依旧是以国外作曲为原则来谱写的,更有的甚至是说唱形式与戏曲相结合。
(三)作曲家的学习模式和的创作模式
现在出国学习深造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种现状,无论是艺术还是科技方面。许多学生都以出国学习和深造来衡量自己学业水平,觉得国外的就一定要好,出国回来后就一定比国内的强,也正因为如此许多的学生和学者陆续出国学习国外的音乐创作模式,学成归来后就运用国外的作曲手段创作流行音乐。许多的作曲家或者青壮年出色的作曲者,学成海外作曲模式回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用国外的作曲模式来创作歌曲。久而久之这就给中国本土的流行音乐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竞争。
(四) 本土流行音乐创作才能流失
现在越来越多的作曲模式紧随国外发展趋势,在流行歌曲中和声、和弦的应用,都是欧美的流行音乐的感觉,这恐怕早已经与我们本土所要求的意愿相违背。这一点其实从乐队演奏形式也不难看出,国外交响乐的演奏于乐池之中,同时有很规范的乐器队形,于是呼那些弘扬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的作曲家们对中国器乐进行了这种规范的排列,其实这就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我们过多的把国外艺术强加于中国本土的艺术之上,艺术虽是无国界的但是艺术是有地域的,音乐的种子种在了这片土地上就会生根发芽出属于这片土地的花朵,流行音乐也如此。中国本土的音乐,带有中国文化的音乐,带有中国人民生活的音乐,是无法再国外模式框架的束缚下生存的。
(五)流行音乐价值观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这是流行音乐在百度百科中的定义。但就我个人而言,对此定义还是有一定看法。首先我认为中国的流行音乐追溯到最原始可以说就是民间歌曲,他们没有商品性。他们在创作歌曲的时候或许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只不过受到了市场的影响变了味道。其次,说道艺术性和市场性,商品音乐主要以市场性为主,艺术性相对较差,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下的流行音乐一些口水歌层出不穷,是商业化把原有音乐的艺术性所泯灭。正是因为商业性大于艺术性的出现,现如今一些歌曲的创作一旦满足了两个层次的要求他们就会广为流传,像凤凰传奇的歌曲他们就流传在各个年龄段,像这类艺术性较强流行音乐才是当今市场所需要的,所以我认为:“艺术性较强的流行音乐并且能满足不同大众层次需求的音乐才能带来广泛的市场,并不是商业性要大于艺术性”。
总结
流行音乐在紧随时代发展的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我想中国的流行音乐,最终还是要将坚持中国本土音乐元素放在首位,做到商业性和艺术性共同发展,要高要求流行音乐创作的艺术性,从而带来商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慧.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音乐[J].复旦大学,2007
[2]王志辉.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初探[J].黄河之声,2011(06).
[2] 周美彤.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黄河之声,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