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张家川县农村能源建设取得的成就,因地制宜提出了搞好能源建设规划与加大投资、推广利用清洁无污染
的新能源、探索用能技术与方式,拓宽农村能源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山西麓,属六盘地槽与陇西陆台两大地质构造单位的过渡地带,为六盘山经向构造与秦岭纬向构造接壤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4~106。35、北纬34。44~35。11之间,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总面积1311.85平方千米,以山地为主,海拔在1486米~2659.4米之间,平均海拔2011.4米,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全县气候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7.5℃,无霜期163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04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99.3毫米。大部分乡村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四季明显,属高寒阴湿地区。近年来,张家川县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促进了农村能源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张家川县农村社会的变革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农村能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发展历程在不同时期,张家川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能源的规划,分步组织实施,结合当地经济开展能源建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家川县广大农村群众的日常炊事、取暖用能主要依赖生物原料(包括薪柴、秸秆、畜粪、野草等)。据统计,张家川县生物能源年消费量62432吨,占农村能源消费量的74.8%(其中薪柴占42.5%,秸秆39.7%,畜粪野草占17.8%);煤炭、电能占农村能源消费量的25.2%;其中成品油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电能主要用于照明,煤炭主要用于冬季采暖。根据农村能源消费的严重短缺这一实际,为了解决群众生活用能,张家川县制定了能源发展规划:一是挖掘土地潜力,发展培育薪炭林;二是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业突出发展高秆作物;三是开展节柴改灶技术,提高资源的热利用率;四是开辟新的能源建设项目,依托水资源发展小型水力发电,在中西部地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积极开展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增加煤、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张家川县东部地区的原始森林和天然植被遭到了过度采伐,加之养殖量的不断增加,农作物秸秆大部分用于养畜,农村用能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张家川县与华亭县毗邻,县上积极发展农村供煤专业户和联营公司,在煤炭价格上,国家给予适当补贴,煤炭开始成为张家川县广大农村能源消费的主力,以煤代柴政策的落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张家川县破坏植被的问题,扭转了“三料”俱缺的局面。据统计,该阶段煤炭占农村能源消费量的42.6%,薪柴、秸秆、畜粪、野草为54.0%,电能为3.1%,太阳能为0.3%。薪柴和农作物秸秆、畜粪、野草等生物燃料仍是中东部林缘区群众的主要用能来源。为了探索农村能源发展新途径,张家川县从当地实际出发,有计划的开发利用水利、风力、太阳能资源。一是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推广太阳灶1000台,太阳能热水器2000台,太阳能利用占总户数的5.8%。据统计,菱苦土太阳灶采光面积25平方米,设计功率1千瓦,热效率50%,适于农村五六口农户使用,一台太阳能热水器每天可节约煤炭1千克,省柴达四分之三。二是县科委在龙山、马关、上磨三乡各建立了一个能源试验村,试验推广沼气技术,共计建造沼气120口,由于沼气池建造技术上的缺陷,管理难度大,使用效果不佳,没有得到大力推广使用。三是大力改造旧式锅炉灶,全县共计改造旧式锅炉灶3.8万户,旧式的炉灶热利用率只有10%,通过改造新炉灶热利用率达到了25%~30%,全县年节省燃料4万千克。进入新世纪,农村能源建设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能源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农村能源建设内容和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功能也由过去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为主逐步向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扩展。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已成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优化用能结构、减轻环境污染、推进节能减排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现状自2003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
目以来,农村沼气建设进入了快速、试点、示范、普及、多元发展和建管并重的发展阶段,农村能源建设成果显著。截至2013年,全县l5个乡镇21o$~累计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37J余户,户用沼气使用普及率达到了42.3%。在加快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同时,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项目,大力推广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省柴节煤炉、太阳能路灯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全县累计推广太阳灶4万余台,太阳能热水器5000余台,推广高效省柴节煤灶1T台,太阳能路灯500台,修建太阳能暖圈8000余户,使群众日常用能结构逐步改善。据统计,该阶段农村用能结构为:煤炭36.5%;电能17.1%;薪柴、秸秆、畜粪、野草29.3%;太阳能9.8%;沼气7.3%。用能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缓解了电力、煤炭的压力,另一方面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截至目前,已建成县级农村沼气协会1个、乡级沼气分会15个、村级服务网点55处。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基本健全,建管并重的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二、农村能源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30年的发展和农村能源项目的逐步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农村能源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轨道农村能源已发展成以农村沼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省柴节煤炉灶、太阳能路灯等为主的建设格局,农户生活用能水平不断提高、用能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张家川县于2009年实施了“清洁校园工程”项目,在大阳乡太原中学和梁山乡五坊小学分别建成5O立方米和30立方米沼气池2座,张家川I县牧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8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项目己获得省发改委批复立项建设。
(二)农村能源技术体系日趋成熟农村沼气、太阳能热利用和农村节能等领域已形成了技术门类比较齐全、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保障了农村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的迅速发展。同时,秸秆高效利用、太阳能发电等新兴技术和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产品得到了大力推广和使用。
(三)农村能源建设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变革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的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变革。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强化了农牧结合,既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又能增强畜牧业的发展,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和带动农民进步的重要途径。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新能源的利用,促进了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群众的农业科技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活习惯日益趋向文明健康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农村能源建设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农村新能源的利用,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村沼气上连养殖业,下接种植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作用十分明显。张家川县在种植业、林果业等方面,大力推广普及“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累计推广畜一沼一果(粮、菜)”生态循环农业45000亩。沼肥技术的推广利用,提高了农村沼气项目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村沼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据测算,建一个8立方米~1O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增收节支在2100元以上。据测算,全县仅农村沼气年可增产增收达2755.27J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五)农村能源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有效改善了农村空气质量,防止农村水环境污染,保护了水源,改善了水环境的质量。二是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沼气发酵残留物对农作物病害、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与目前使用的许多农药相当。三是改良土壤。沼肥营养缓速兼备,肥效稳定,成本低廉,既可作追肥,又可作基肥。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而且还能提高地温和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四是保护森林植被。新能源的利用减少了薪柴的利用,年均相当于保护林地5万亩、干旱草地1O万亩,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三、农村能源的发展建议
农村能源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改善农村民生的必然要求。目前,张家川县群众收入低,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农民生活主要依靠薪柴、秸秆、煤炭等传统能源,农村能源发展的潜力巨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能源建设规划与加大建设投资政府在农村能源资源利用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农村能源建设的核心主体,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贫困地区农村生活用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规划、整合资源和加大投资。在农村能源开发、建设中,应把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统筹考虑,一并解决,并以此作为制定、完善、调整生态建设、环境管理、经济发展和生活能源保障的政策依据,建立、健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二)逐步推广利用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沼气、太阳能和电能是未来农村生活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其利用环境经济效益明显。应着力研究开发沼气、太阳能和电能的多种用途,把其放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考虑,统筹利用。要通过合理布局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推广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工程,加快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发沼气产业。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依据当地风力资源优势,发展建设风力发电项目等农村可再生能源,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促进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照明、炊事、取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