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201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唱腔清丽柔婉。婉转悠长,恰如一位中国古代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美人”,但是这种美却少有人能真正欣赏。对昆曲的传承与发展很不利。任何艺术的形式都需要创新。电影版昆曲《红楼梦》是对昆曲这一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发扬和传承,采用现代技术来表现和保留中华的古老文化。必将成为昆曲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昆曲;创新;发展;红楼梦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自此沉寂己久的昆曲慢慢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剧种感兴趣,究竟何为昆曲?它在我国戏剧史上有何特殊的意义?何以称为“百戏之祖”?究竟有何魅力使得全世界都认同它?
一、昆曲的影响
昆曲迄今为止已经有六百年的发展历史。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苏州昆山一带,由南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演变而成。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经过魏良辅、梁辰鱼等艺术家改革昆山腔,创立以笛、鼓板为主,辅以笙、萧、三弦、琵琶、月琴等的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表情细腻,人称“水磨腔”,昆曲是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居当时诸多戏曲声腔之首。昆曲作为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剧种,它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最辉煌时期的产物,是当之无愧的戏曲史上的瑰宝。“昆曲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拥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明代以来,昆曲将歌唱、舞蹈、道白及各种技艺动作有机结合,形成一门完备,并且达到相当精致程度的综合表演艺术。它融唱、念、做、打为一体,运用手、眼、身、法、步等高超的表演技能来塑造舞台形象,载歌载舞,雅致精湛”。我国的国粹京剧就吸取了昆曲的元素,不仅如此,昆曲对徽剧、赣剧、湘剧、川剧、越剧等剧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舞台新型灯具的弊端和解决办法
舞台新型灯具有着诸多长处,不说它节能和安全,仅它的自动调换投射角度、变换光斑大小和自动换色,就为灯光设计和程序控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灯具在装台、对光对景上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大的精力,现在,灯光设计者可以像画家调颜色那样轻松如意的调配灯光色彩。但在现阶段,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有修养的舞台美术设计来说,需要在一个剧目的设计初期就要有意避开或想法解决这些弊端。
不管是电脑灯或各种类型的LED灯,它的内置色彩都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个灯光设计师,都必须在这些固定的色轮内选用色彩。就像快餐一样,给定了统一的烹饪材料,任哪一位厨师做,口味上都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自新灯具使用以来,全国的戏剧戏曲舞台,用于造型的舞台灯光,其艺术效果都大同小异。都是那样一种蓝、那样一种绿、那样一种红,都运用着相近的色彩对比规律。只有在一些小型话剧舞台上,你才能看到传统灯具营造的那种朴实微妙的灯光氛围。
传统灯具的色纸,用起来比较麻烦,但它的色彩选用有上百种,不同的灯光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口味,根据剧情的不同风格,选用不同的色纸。所以,在重要的舞台剧目上,在有特殊要求的造型氛围上,灯光设计师应该提前考虑大批使用新光源的同时,还要局部运用一些传统灯具。
LED大屏的使用,也有它的缺陷,控制不好它的色彩、它的亮度,就很容易对舞台前区演员的表演造成干扰。所以,在剧目的设计初期,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和服装设计,对于大屏图像的审美形式、色彩和亮度,都要有一个很好的讨论和沟通,这样才不会造成演出过程中前后脱节,不会造成对主要表演的干扰和影响。
艺术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型舞台灯具在色彩选用上的弱点,将会在今后的技术革新中得到解决。掌握新型灯具的使用特点,明白它的长处,了解它的弱点,就能够在具体的舞台实践中,提前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昆曲现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如此高雅如此有魅力的一种艺术,昆曲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点都与原来大不相同。尤其是现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促进了信息与文化艺术的流通,电影、电视及网络的兴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娱乐方式走向了多元化。在流行音乐和“快餐”文化的猛烈冲击下,古老的昆曲艺术跟其他的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走向了低谷下坡路”。
另一方面,昆曲经历了比较稳定的长期发展,在剧本、表演、声腔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很难再有更高的突破。现在昆曲的演出大都是搬演原来的老剧目。其次,之前的剧本大都是原来的文人士大夫所作,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很难为普通老百姓所理解,走向了“词雅戏冷”。再次,昆曲表演技艺高度成熟,要想学好昆曲绝非易事。
昆曲艺术的表演特点对演员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演员往往从小就要开始培养,成长的周期比较长。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许多年轻的演员往往耐不住寂寞,纷纷转到了别的行业,放弃了昆曲,这对昆曲之后的发展都是极不利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很值得很欣喜的事情,说明中国的古老艺术昆曲它的价值及意义得到了肯定,但是也同时意味着昆曲濒临衰亡急需要抢救和保护。自此以后全国各地昆剧院都在为昆曲的复苏传承和保护做积极的努力。
四现代保护昆曲采取的行动
2001年,苏州市人民政府与苏州大学联合建立昆曲研究中心,先后参与承办了迄今为止已三届的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创了当代昆曲曲学研究之风。2002年,在苏州文化部门的扶持下,苏州昆剧传习所确立固定活动场所,并成为独立法人单位,以公助民营方式恢复常规性活动。2003年,在文化部、江苏省和苏州市的共同支持下,中国昆曲博物馆(一期工程)在第二届中国昆曲艺术节期间正式竣工开馆,迄今己抢救、保护各类昆曲珍贵文物史料3000余件,不仅地方政府为保护昆曲做了这些贡献和努力,中央领导也为昆曲保护做了相关的批示。
五.昆曲传承发展的春天:青春版牡丹事
2004年,由白先勇先生总策划苏州昆剧院新排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年轻靓丽的演员,华丽的舞美,典雅华丽的服装以及音乐的改编都让听众耳目一新,随着之后全国各地的巡演,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昆曲爱好者,人们对古老的艺术:昆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使得沉寂己久的昆曲开始慢慢走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传承和保护昆曲的任务刻不容缓。
青春版的《牡丹亭》是昆曲史上的一大改革创新,它之所以那么受现代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就是由于它和传统的昆曲表演不一样,演员选用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服装和道具上更符合现代的审美,白先勇先生将古典美学同21世纪的审美意识磨合接轨,在遵从昆曲传统唱法做舞规范的前提下,将现代元素不着痕迹地融入古典架构中,使得昆曲舞台既具有古典美,又有现代感。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原来的昆曲,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青春版《牡丹亭》就是在保持原有昆曲美学的基础上加上现代元素,在内容上加以改革创新。
六.昆曲的传承包新——电影版昆曲《红楼梦》
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影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戏曲相比的话,电影算得上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但它也是成长的最快的一种艺术。“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期里它不仅巩固地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而且正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成为了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一种艺术”。中国的电影艺术一开始,就与戏曲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实际上就是京剧老生谭鑫培演员主演的同名京剧片段的记录片,第一部彩色电影《生与恨》也是由戏剧演员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除此之外中国的戏曲影片还有很多,戏曲片也成为中国民族戏曲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个片种。
《红楼梦》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当年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昆曲曾是“主旋律”,所以《红楼梦》的创作离不开昆曲的滋养。贾母寿辰之时,梨园戏子演唱的就是昆曲选段,除此之外书中还出现了2O余处昆曲演出的场景,由此可见曹雪芹对昆曲的喜爱的熟悉。这本巨著自问世以来就不乏戏曲、电影、电视剧等各种版本的演绎。2010年,大型昆曲新版《红楼梦》全国选拔启动仪式在北方昆剧院举行,对此不少人心存猜疑:用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演绎200多年的经典巨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011年,昆曲《红楼梦》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场上座无虚席,获得了一致好评并且在中国戏剧节、中国昆曲节、中国戏曲协会等评奖中获得了多项大奖,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部戏从北京起航,走进台湾,亮相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第三十届伦敦夏季奥运会一一北京文化周”的舞台。舞台剧成功演出之后,同年l2月28日上午,昆曲版电影《红楼梦》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将利用电影的表现手法,将昆曲和《红楼梦》这两大国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给全国的观众。这是继越剧电影版、黄梅戏电影版之后,第三个版本的《红楼梦》戏曲电影。将博大精深的昆曲演绎成电影的版本,不禁会有人质疑会加入很多现代的因素导致失去昆曲原有的面貌。北方昆剧院院长杨凤一表示此片沿用昆曲《红楼梦》舞台剧的原班人马,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昆曲表演形式,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一向曲高和寡的昆曲搬出了舞台,走向荧屏,映入更多人的视野中。利用现代的手法演绎昆曲,这对于昆曲来说,既是传承,也是一次创新。“用电影等新艺术手段来为传统文化服务,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另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高福民.姹紫嫣红·中国昆曲遗产[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岫.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