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奥多•德莱赛的《美国悲剧》讲述了追求美国梦和美国梦破碎的故事,其中充满了多角度的欲望叙述。无论是作为美国梦追求者的欲望主体克莱德,还是从以权欲和色欲为内涵的欲望客体,抑或是作为美国梦异化者的他人,都集体性地呈现出欲望化的主题特征。
关键词:德莱赛; 《美国悲剧》 ;欲望 ; 主题
西奥多•德莱赛,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与福克纳、海明威一起被称作是美国现代小说三巨头。德莱赛出生在美国的一个下层家庭,生活困苦,曾做过童工,失业后也曾流落街头,这些生活经历使德莱塞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与黑暗,为其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德莱塞一共创作了七部小说,《美国悲剧》是其代表作,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美国悲剧》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在追求美国梦的过程中被物欲一步步腐蚀的过程,最终成为杀人犯,走向了自我毁灭。透过以克莱德为代表的一群人,德莱赛揭示了美国梦的真实内涵,它早已不是美国早期宣称的通过个人奋斗和锐意进取就能获得成功,美国梦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欲望,充满了对金钱和权势的狂热崇拜。
一、克莱德:美国梦的追寻者,欲望的主体
《美国悲剧》中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对美国梦的追求,以及美国梦破碎的故事。克莱德出生于美国社会底层,家境贫穷,从小就随父母靠沿街卖唱来勉强度日,在他人嘲笑中,克莱德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对改变目前生活产生了强烈的欲望,而之后花花绿绿的社会形态一次次刺激着克莱德的心。从他在旅馆做茶房时,他就目睹了旅店的豪华、客人的奢华,骄奢的生活展现了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他的意志开始被金钱动摇和腐蚀。克莱德的姐姐被诱奸并被抛弃,生活困顿,他妈妈向他借钱,当时,克莱德身上是有五十块钱的,但他为了买衣服向一个少女献媚以满足自己的情欲,他却告诉自己母亲没有钱。后来克莱德到了维逊旅馆工作,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欲望也开始膨胀,金钱和权势逐渐侵蚀着他的心。到小说第二部分,主人公的欲望膨胀更加严重。因为开车撞死一个小女生,克莱德开始了三年的流浪生活,生活的艰辛使他对金钱充满了极度的渴望。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有钱的叔父,并凭借血缘关系而获得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另眼相看,同时,在这段时间,他也目睹了上流社会的奢华和奢侈,周遭的一切都推动着克莱德对钱、对权的欲望。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他开始玩弄女工罗伯达,而当遇到富翁的女儿桑德拉时,他又想摆脱罗伯达而依靠桑德拉进入上流社会。为了摆脱罗伯达,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他将怀有身孕的罗伯达骗至湖边而杀死了她。自此,欲望将克莱德推向了人生的深渊。
其实,主人公克莱德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欲望代表者,他也富有同情心,但他的性格极大地左右了他的人生走向。他是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他的欲望也多是在他人的影响下,在他者的刺激下而产生的,可以说,他的欲望不是自我的,而来源于周遭环境,在时代潮流面前,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克莱德实质代表了普通人的存在状态,在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和消费文化、物质文化的矛盾中徘徊、犹豫,他想平衡这两种道德感的冲突,甚至很多事情发生时他还是想向传统道德靠近,比如即使他不愿意和家人一同当街传教,他也会站在那里;还有如当车祸发生时,他要把所有朋友拉出来后他才离开。但随着物质世界的一次次引诱,他开始无法抗拒这种诱惑,其中也有摇摆,也有不忍心,但正是他这种摇摆不定、没有明确目标和原则的性格将他推向欲望的深渊,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
二、权欲、钱欲:美国梦的内涵,欲望的客体
美国《独立宣言》宣称“自由”“平等”“博爱”,宣称“人生来平等,人人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也就是说,只要努力奋斗,不管你是什么出身,都能获得成功,获得幸福,这就是美国梦的最初内涵,它包涵了金钱、地位,更包涵了爱情、家庭、事业和自由,机会均等的美国梦激励了早期的许多人走向成功,富兰克林就是重要的代表之一。但是,随着美国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美国梦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资本主义巧取豪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甚嚣尘上,为了获得利益,谋求发展,许多人背离了通过奋斗来实现价值的信条,他们抛弃了道德观念,在金钱和权势面前不择手段,美国梦从此演变为对财富、对权势、对美色的疯狂攫取。美国梦从此破碎。德莱赛笔下的克莱德就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底层人物追求“美国梦”的典型代表,只是他拼力追求的是没有了道德底线的对金钱和权势的迷恋。
《美国悲剧》中,德莱赛把权欲作为小说描写的重点,而对权势和地位的欲望的体现作者主要是通过服饰来展现的,可以说,服饰是德莱赛小说叙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美国社会的服饰特色和流行时尚,呈现不同等级人群的着装,透过这一符号性的暗示元素来体现不同人的身份,从而透视克莱德内心对权势和地位的渴望。如小说中描写克莱德在格林戴维逊酒店的观察,在他眼中,一位男士的衣着是这样的:身上穿的是“晚礼服和与之配套的衬衫”,头上戴的是“高筒礼帽”,颈上还系着“蝴蝶结领饰”,手上带着“白羊皮手套”,鞋则是质地素好的“漆皮鞋”。这种装扮,对克莱德说来,是一种诱惑,也是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要是能那么雍容大方地穿上这样衣装服饰”并且“跟一个年轻姑娘偶偶私语”,“该有多好!”克莱德看到了服饰所象征的权势、地位和美色,所以他对服饰的向往已经完全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此外,对权势和地位欲望的彰显小说还通过爱情体现出来。小说中描写了克莱德和两个女孩——贫穷的罗伯达和富家小姐桑德拉的“爱情”。克莱德对罗伯达的爱情最初是受本能驱使而自发形成,当遇到了桑德拉,出于对权势的一种攀附,对社会地位的渴望,他昧着良心抛弃了罗伯达而转向追求桑德拉。对桑德拉的感情,克莱德并不纯粹,参杂着许多外在的功利因素,是在名利诱惑之下的“爱情追求”。桑德拉拥有他所没有的社会地位、权势金钱,二人婚姻所带给克莱德的荣耀使他放弃内心转向对欲望的追求。在这里,克莱德的选择并不是以爱情对象的魅力为标准,而是以她们分别能给他怎样实质性的物质满足为前提,也就是说,克莱德把婚姻变成了他挤入上流社会的一个工具、和种手段罢了。
权欲和钱欲向来是一对双生胎,小说在重点体现权欲的同时,对于钱欲的表现也呈现力度感。《美国悲剧》中有两种金钱观念,一是自我满足型,以克莱德的姐姐和姐夫为代表,一种是狂热崇拜型,以克莱德为代表。克莱德对拜金观首先来源于他的自卑感和虚荣心。克莱德家境贫困,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也卑微寒伧,因此还曾被别人嘲笑,加之与其他伙伴不用沿街传教相比,他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对金钱充满了渴望。在克莱德眼中,金钱已不仅仅是满足生活的物质保障,更是获得尊严的前提,是拥有进出高档场所、身着高档服装的前提,金钱可以满足他所有的虚荣心。其次,对于女色的渴望也是他追逐金钱的动因。克莱德羡慕那些穿着优雅的男士,也羡慕他们身边常有美女陪同。拥有了金钱,他也会同样拥有美女。所以,在他姐姐急需用钱的时侯,他都会在攒钱买大衣和资助姐姐二者之间徘徊良久,最终也没有把钱给姐姐,金钱腐蚀了他对亲情判断的基本能力。在一个物欲的社会里,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堪萨斯城到莱克格斯城,克莱德目睹了上流社会的种种状态,让他看明白了钱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明白了金钱决定话语权的人际规则。上流社会的气息一点点地膨胀着克莱德对金钱的欲望,腐蚀着他的良知和道德。
三、他者:美国梦的催化剂,欲望的媒介
克莱德对美国梦的追求和对欲望的追逐,有很大一个因素就是来源于他者,他者的目光、他者对自我的评价、他者行为的诱惑,等等,这些他者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克莱德的欲望动力。
首先,欲望来源于他者的目光和看法。克莱德的欲望多是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往往能影响他的追求方向。比如面对迪拉特“热乎乎”地瞅了他一眼,他立马觉得“这种血亲关系多重要”,而且感觉“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对他看得有多重”。作为和克莱德一样出生于社会底层的迪拉特,他对上层社会的羡慕和嫉妒非常强烈,甚至超过克莱德,所以他对与上层社会人物有血缘关系的克莱德在态度上就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当然,这也就是说,迪拉特对克莱德的热情并非是因为克莱德本身,而是他看到了克莱德与上流社会的血亲关系。对于这一点,克莱德也非常明白,但却无法抗拒由此而来的虚荣心、自尊感和满足感,这就强化了他继续向往和攀附上流社会的欲望。还有如,当克莱德听到别人叫“先生”时,他内心也因为这样的尊称而高兴不已,可见他十分在乎别人的看法,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当然,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他也明白这同样是血亲关系带给他的荣耀,他是富商塞缪尔•格里菲斯的侄子,他因为这个身份而获得了社交场合中别人对他的友好态度,而非自身的能力所致。叔父的社会地位为他提供了向上爬的机会,这也成为他产生欲望的外部条件,一次次他者的刺激和影响,推动着克莱德在欲望的路上愈走愈远。
其次,欲望还来自于他者的诱惑。在克莱德向上层社会的爬进的过程中,各种诱惑一次次激发着主人公的欲望。小说开始时,在格林•戴维逊酒店,周围环境的不同和新奇就刺激了克莱德,这是完全不同于自己原来生活的一派景象,酒店的豪华、服务员的言谈举止、客人的奢华典雅,使克莱德萌生了想成为他们其中一员的想法。而他最终也凭借自己的外在条件和聪明赢得了酒店侍应员一职,并挣到了比预期设想要多的钱。主人公的欲望得到了初步实现。后来不得已离开酒店后,他投靠了做生意的叔父塞缪尔•格里菲斯,因为叔父的社会地位他获得了意外的尊重和特殊的待遇,由此他的欲望得到了膨胀,他也开始细心观察上层社会的各类人物,观察他们的穿着打扮,他们的言行举止,这些行行色色的人物大大地刺激和影响着克莱德的欲望走向。他先喜欢女工罗伯达,后来又受权欲的影响希望引起桑德拉对自己兴趣,这也成为他跨入上层社会的一道阶梯,但同时,罗伯达则成为他的绊脚石。面对两边的爱情关系,一边是可以帮他踏入上流社会的欲望实现者,一边是真心爱他依赖他的欲望阻拦者,两边的矛盾在欲望不断的膨胀严重冲突之下,克莱德最终选择了以杀死罗伯达来成就他对金钱和地位的欲望,但这种成就实质上也是最终的毁灭。来源于他者的诱惑将克莱德的美国梦之路一步步引向了深渊。
美国梦是《美国悲剧》的主题,欲望的书写是小说的关键词,在物欲、色欲、权欲的诱惑下,在美国上流社会形形色色的腐蚀下,克莱德的美国梦最终是以失败和自我毁灭告终。在德莱赛的笔下,美国梦已失去了原有的内涵,而被各种欲望所代替,美国梦的实现过程也不再是锐意进取,而是不择手段,一次次挑战和突破道德的底线,甚至为了他人的欲望而满足欲望,小说正是揭示了这种失去自我、失去原则而不自知的状态。另外,从《美国悲剧》的叙述中,我们还看到了德莱赛的洞察,那就是他看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的自身,而更多的是依附于物,物成为构成社会人的最重要的因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德莱塞:《美国的悲剧》,潘庆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
[1]郭宏安、章国锋、王逢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蒋道超:《德莱塞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1]龙文佩:《德莱塞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1]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陈静宜:《西奥多•德莱塞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文学主题》,《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第5卷第3期。
[1]蒋道超:《传统道德的终结一一现代化与德莱塞小说中的伦理思想》,《外语研
究》2006年第1期。
[1]胡铁生:《论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