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代表人物,其钢琴音乐创作贯穿了他整个音乐发展过程,海顿一生写了大量的键盘奏鸣曲,尤其是1794年创作的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被称之为他最伟大的奏鸣曲。本文主要从海顿的生平及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要点来阐述。
关键词:海顿:创作背景;演奏要点
一、海顿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在奥地利。8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挑去学习唱歌,在合唱学校里他学习了音乐基础知识和羽管键琴、小提琴。1749年海顿因变声被迫离校,以演奏管风琴、羽管键琴等赚钱为生。1759年,海顿到莫尔津亲王的乐队任职,结识了匈牙利贵族保罗·埃斯特哈齐亲王。1761年,海顿在埃斯特哈齐亲王的宫廷中任宫廷乐长近3O年。期间创作出了他绝大部分的管弦乐、室内乐、歌剧以及宗教性作品。随着脍炙人口作品的产生,海顿名声鹊起。1790年埃斯特哈齐亲王去世,宫廷乐队解散,海顿开始在艺术田地中自由驰骋。1791年和1794年海顿两度应邀赴伦敦进行创作。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逝世。
海顿共创作了108首交响曲、68首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6部歌剧、l4首弥撒曲,还有大量的序曲、咏叹调、康塔塔等。海顿在创作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废除了数字低音,确立了以短小动机作为动力性展开的原则和近代管弦乐的配器编制,奠定了古典主义器乐创作的基本特征一一清晰、均衡与节制。
二、创作背景
1790年海顿的老主人埃斯特哈齐亲王去世后,他便移居维也纳,维也纳地处欧洲中心,是诸多民族和欧洲各国文化的交汇处,是欧洲音乐生活的重要舞台。社会地位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海顿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时的海顿由原来身份低微的仆人变成有尊严、可以自由进行创作的音乐家。为了充分享受这种自由,海顿在1791年和1794年两次前往伦敦,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的伦敦,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存在,出现了崭新的生活方式。新鲜的社会环境,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各种各样的音乐会以及优秀大型乐团都给海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的环境下,他可以不受约束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去表达他所感受到的生活内容。这两次前往伦敦是海顿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尤其是1794年创作的Hob、XVI/52降E大调奏鸣曲,它展现了海顿在键盘创作方面的毕生努力,就好像是对过去一切的总结,包括表情的自由和钢琴音乐的风格以及和声织体方面所潜在的未来的可能性等等,都显示出它是一部伟大的杰作。
三、演奏要点
《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包括三个乐章A1legro,Adagio,Presto。这部作品凝聚了海顿一生的精华,处处表现出交响性,使得听众听完此首钢琴作品,就像听完一部钢琴交响乐。
第一乐章A1legro,以戏剧性的开始建立了作品总的基调。呈示部从一开始,主题就很积极,运用附点节奏的和弦来推动整个主题的前进,又通过不同音区的音色对比,充分发挥了管弦乐风格,获得了丰满的效果。海顿强调第一主题并不断延伸,好像有意延误第二主题的出现,使得降B大调的第二主题出现时,那欢快跳跃的节奏让观众情绪顿时轻松了下来,轻盈的手法加上和弦外音不经意的出现,使得乐曲充满了幽默的气氛。第二主题也就是副部,鲜明的个性在内容上正好跟主题形成了对比,在调性上则形成了主调上方五度的一个近关系调,和声进行以I—V—I的框架结构为基础。展开部频繁的转调,但各个转调之间的和声始终建立在V—I的进行上,通过调式的不断变化,最终到达再现部的时候回到降E大调,实现了调性的统一。
第二乐章AdagiO,ABA的歌曲形式,似乎比海顿过去的那些慢乐章的柔版显得更加的深沉而独特。该乐章由最初非常有节奏特点的动机开始,优美的华彩乐句、轻巧的装饰音都增添了乐章的光彩。复附点节奏、装饰音是创作的特点。主要主题急剧上行了两个八度,音域的扩展增强了配器的丰富性,最后再度下行至一个平静的收尾。该乐章的中间部分几乎全部是由主要主题的头三个音组成,这是一个真正的发展部。而结尾通过一个长达四小节的持续音得以延长,令人得到释放与松缓,使乐章完满解决。
第三乐章Presto,是回旋曲与奏鸣曲快板乐章相结合的回旋奏鸣曲式。整个乐章充满节奏的活力,幽默风趣而生机勃勃。双手连续的同音重复交替出现使乐曲一上来便有了一种活跃的情绪,神秘的停顿出现在乐句的末尾处,无限延长记号让氛围霎时安静;重起的左手八度低沉而有力,紧接着低音提琴般的旋律恰如其分地缓解了右手连续不断的三十二分音符;副题的出现优雅而闲适,对位手法的简单变体穿插于三个声部,切分音节奏恰到好处。本乐章共3074~节,无论从篇幅或创作角度来讲,都是海顿钢琴奏鸣曲中最大、最精彩、最炫技的一个乐章。
海顿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开拓,其奏鸣曲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更是代表了他键盘创作的巅峰,在钢琴文献中有着重要地位。学习并掌握海顿的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奏鸣曲,对钢琴演奏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93-198.
[2]张洪岛.欧洲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18—124.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l7卜218.
[4]郑兴三.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64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