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短篇小说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她作品中的叙述技巧。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以及多重视角来叙述是其小说中重要的叙述技巧。这种叙述技巧为改革和发展短篇小说的结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述技巧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其作品广泛采用倒叙、自由间接话语、视角转变等现代主义叙述技巧。第一人称叙述技巧、第三人称叙述技巧以及多重视角叙述技巧的采用使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充满了艺术魅力。
一、第一人称叙述技巧
在曼斯菲尔德的一生当中,其所创造的小说有将近三分之一都使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叙述模式。尤其是在她早期和中期的作品当中,第一人称“我”经常出现在小说当中,使读者在阅读这些小说作品时,能够从小说当中联系到作者的相似经历。比如在《在德国公寓里》等几部小说当中,“我”的经历跟作者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因为作者的确在德国的某个公寓中因病疗养了一些日子。在她的一些小说当中,我们甚至看到了一些作者小时候的昵称“凯瑟”等之类的名字出现,但是这些作品毕竟是小说,所以还是要将这些名字当作是其中的第一人称。在曼斯菲尔德第一人称叙述技巧的小说当中,又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种形式与传统的第一人称叙述技巧几乎完全相同,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只是对小说中的故事或者情节进行讲述,其仍然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参与到情节当中,这一类的作品有《关于帕特》、《店里的女人》等;另外一种类型则是将第一人称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叙述者已经成为了作品当中的活生生的人。曼斯菲尔德早期的作品中比如《男爵夫人的妹妹》、《当代女性》、《费舍尔太太》等都体现出她新颖独特的叙述技巧,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又是作品中的参与者。到了中期的作品,其叙述技巧有了一定的变化。在作品《达芙妮》中,第一人称“我”身上所具有的特点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作者,成为了一个热爱艺术、感情冷淡的男性。在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当中,虽然第一人称“我”的性别、年龄和国籍会发生变化,但是第一人称的她的身份却从来没有变过。在《不恰当的旅行》这篇小说作品当中,“我”是一个英国人,却身在法国,独自坐在法国的火车上。在《达芙妮》中,“我”是一个伦敦人,但仍是独自一人到惠灵顿举行画展,需要孤独地呆上六个月。很显然,在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当中,第一人称“我”已经带有一定的特殊含义,是作者对自我身份的确定。
二、第三人称叙述技巧
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也有第二人称的叙述方法,但是并不多见,其第三人称的叙述模式却有着一些新的变化。第三人称不再是“特权视角”,而变成了“全知叙述者”。总体来说,叙事者分为五个类别,即全知叙事者、受限制的全知叙事者、戏剧性的叙述者、第一人称主角、第一人称配角。在曼斯菲尔德以第三人称叙述的作品当中,其叙述者是受限制的全知叙事者。在现代小说当中,“全知叙述者”的态度不可能保持非常客观,只是站在了第三人称“他”后面,叙述的角度都会受到“他”的情感的影响。在阅读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全知叙述者”与“人物叙述者”之间的联系,“受限制全知叙事者”对于人物叙述有着三种不同的态度:完全认同、不完全认同和完全不认同。
在《布里尔小姐》、《萝莎贝尔惊梦记》等作品当中,“受限制的全知叙事者”对于人物叙述者的有限视角叙述是完全认同的态度。如在《巴克妈妈的一生》中的一段文字叙述:“大街上寒风刺骨。冷气袭人。行人匆匆而过,男人走路好像剪刀在动,女人像猫儿似的往前溜。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就算她要痛哭上一场,忍了这么多年终于哭了出来,她多半也会把自己锁在房里才哭的。”这段话前三个句子,是从第三人称巴克大妈的视角中看到的情形。这三个句子的句型与后面的句子句型差别非常明显。前三个句子是明显的简单句,而后两个句子则是复合句。前三个句子中的词语都是日常生活化的词语,后两个句子当中用词比较冷僻,与前面的词语相比更加书面。前三个句子的角度更像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后面两个句子才是第三人称的叙述技巧。通过对比能够看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发生了变化,已经从人物的限知叙述视角转换成了全知叙述视角。
在《求职女》这篇小说当中,全知叙述者对于人物叙述者并不完全认同,同时还有批判和讽刺的意味。这篇小说与其它小说的不同还体现在其主人公没有称呼。“巴克妈妈”是叙述者对《巴克妈妈的一生》中的女主人公的亲切的称呼,“罗伯特”是叙述者对于《没有脾气的男人》中的男主角的称呼,但在《求职女》当中女主人公没有称呼,只是被称为“她”。
《幸福》、《摇摆》等小说作品中,则体现了“受限制的全知叙事者”完全不认同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在《幸福》这篇小说中,在主人公“贝莎”的叙述视角下,她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她有丈夫的爱,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她的叙述中,她是一个幸福的人。然而在全知叙述者的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到完全不同的态度,所有被贝莎认为幸福的东西都一一消失,她没有了地位,失去了优越感。
三、多重视角叙述技巧
所谓“多重视角叙述”,就是在同一篇小说当中,文本的叙述是通过多个不同人物的叙述视角共同完成的,这样来自不同人物的叙述共同组成了“叙述群”。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有三部出现了多重角度叙述模式,即对某一事件的叙述来自于众多的人物。采取了这种叙述技巧之后,曼斯菲尔德的小说显得更有戏剧的韵味。在《在海湾》、《序曲》、《已故上校的女儿》这三个小说当中,不存在主人公,每个人物都能够进行叙说,每个人物都成为了主角,对于故事的叙述由他们共同来完成。在《序曲》这篇小说中,全知叙述者已经不再是无所不知、无处不在了,它也受到了限制。人物内心都通过人物进行叙述,叙述者与每一个角色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序曲》共包括了十二个组成部分,代表着十二个生活片段。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全家要离开旧居,对于这一部分的叙述是从伯纳尔家庭的孩子的视角来进行的,在这一部分当中还穿插着其他部分人物的叙述;第二部分则完全以这个孩子的视角进行叙述;第三部分对凯西亚和罗蒂坐着马车去新家的情形进行叙述,主要是从凯西亚的视角进行叙述,其中一部分是从其祖母的视角进行叙述;第四个部分包括了五个不同的场景,凯西亚叙述了第一个场景,全知叙述者叙述了最后一个场景,五个不同的场景叙述视角都不相同。小说的第五部分从琳达的视角来叙述她早晨时的浮想;第六部分的叙述视角进行了多番的转化,分别从外祖母、贝丽尔、琳达、凯西亚这些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第七部分包括了三个不同的场景,三个场景中的叙述视角从男主角斯坦利开始,并转换到贝丽尔的视角;第八个部分则由全知叙述者来进行叙述;第九个部分的叙述比较轻快,通过伊莎贝尔、凯西亚以及全知叙述者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第十个部分主要从女仆人艾丽丝的角度进行叙述;第十一个部分包括了两个场景,全部都是从琳达的视角进行叙述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从贝丽尔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在这十二个不同的部分中,其叙述的角度都不相同,进而产生了不同的面貌和意味。
四、结语
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述技巧、第三人称的叙述技巧以及多重视角的叙述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有着特殊的感受,并为短篇小说的结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厚诚.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2]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一巴赫金与对话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4.
[3][英]佛斯特.小说面面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
[4]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究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