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风格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国内的音乐风格理论是十分匮乏。对于风格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对音乐风格研究历程进行回顾与分析,梳理发展脉络,对基本问题加以再认识。
对音乐风格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起始于 20世纪中后期。我国关于音乐风格的研究大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50-70 年代)集中在对“民族化风格”兼有群众化、革命化的探求上。当时的社会背景因素和音乐理论自身发展的薄弱影响到了风格探求的主题选择。李焕之、李元庆、赵沨等人等老一辈音乐人都在民族音乐风格的探求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李凌在《音乐艺术随谈》中说到:“不解决构成形式风格的要素问题, 民族风格问题是难以解决的” ,把民族风格探寻上的着力点落在对形式问题的解决。其更深一步的是受西方音乐的冲击,形成了一种“自发式”的音乐风格思想追问。它一方面归根于国内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高度发展和汇合,但又不是国内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风格的总和。一个民族,有了比较悠久的音乐艺术历史,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在全国比较流行的音乐风格。作者在追寻“民族风格”,并没有真正的诠释音乐风格。音乐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局部的,以民族性作为风格追寻的标尺,显现出音乐风格理论的缺失和思维的片面化。 形式表象下的 “音本位”风格认识,对我国音乐发展走向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留下残缺的遗憾。
第二时期(80 年代至今)风格技术分析。我国对于音乐风格的研究数量不少,在“中国期刊网”中查询“音乐风格”相关条目达到 264 篇之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音乐风格的分析方面。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强调了地理学原因形成的地域风格差异。该书体现了新的角度, 重视外部与音乐本体之间的联系, 从 “音本位” 和 “乐本位”的复合角度出发展开论述。 该书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我们在音乐风格分析上拓展了新的角度,是音乐风格研究分析的创新之作。孙维权《< 和声风格分析 > 导论》作者以和声风格为基点, 将风格至于开放的内、 外关系中予以综合考察。内部联系具体表现为调性、调式、色彩、线条、数理逻辑等五个方面的联系, 外部联系则强调作曲家的世界观、 艺·术观,及当时的社会理论水平。将和声风格的多彩归于“音响材料排列的有序性”差异。在侧重传统技术层面分析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看到外部联系的所在, 是一种巨大的跨越——摆脱“音本位”表象研究向“乐本位”研究做出有益的尝试。
第三时期(90 年代至今)曹本冶《风格问题的探讨》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音乐风格研究的相关问题。文章从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的立场出发,从理论层面对音乐风格进行阐释、分类,对其成因、目的、意义做出分析。承认文化在音乐风格形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本体量化和外围联系把握音乐风格。“风格中反复出现的各个元素可分配于量度、极性、形式、隐喻、创作及价值各个向度,各个向度的组合和外延,便可形成风格的类别,即所谓的个人风格、流派风格、社会风格、种族风格以及生态风格等。但它们总体而言,均可归入两大风格范畴外观风格 (outlook)及路向风格 (procedure)。”
这一时期国内的音乐研究者不断地吸收国外的理论思想。戴明瑜译《二十世纪音乐风格的理论问题》指出:音乐风格的研究是具体的,在音乐风格趋于独立化、多样化的背景下,以“时代风格”的立场认识风格。强调了形象塑造在风格确立中的作用,从艺术思维角度展开对风格问题的认识。并对流派风格的分类和个人风格界定及本质两个方面做出评价。路菊方辑译的《西方民族音乐学音乐风格分析的方法》指出:西方民族音乐学家对于音乐风格的分析方法 , 走过了由实验室中的比较分析到走向田野中的实地考查 , 再到后来人类学的比较分析法的发展理路。在比较音乐学盛行的时代,由于从事比较分析的学者多数非音乐学出身 , 研究对象也是以别人收集的二手资料为主。因此,对于音乐风格的分衍更多的是横向单纯的比较。而当学者们走向田野去亲自采集音乐时 ,比较方法就演变为由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模式了。该文将风格研究至于民族音乐学下侧重了风格之间分析对比,从对比的角度提出音乐风格差异。这种对风格的认识是属于“乐本位”思想的研究。
对于研究状况的观察和思考,从整体上审视音乐风格的理论构架,研究领域主要有:风格分析、风格比较、风格史、艺术风格理论。具体音乐风格的研究是一种综合的学科研究课题,涉及到民俗、文化、地理、音乐技术理论、心理等多个学科。风格分析,应打破作品的创作风格、和声风格等技术层面的局限,还应表现在与新兴学科交叉方面的分析。三个类型的划分并无明显的时间界限,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学术思想的转型,各中有技术、角度的转变,也是一种学术思想意识形态走向成熟的轨迹。
【参考文献】
[1]李凌. 《音乐艺术随谈》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 石磊 .《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人民音乐》.1959年 9 月 .
[3] 戴明瑜译 .《二十世纪音乐风格的理论问题》,《交响》.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