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现状
当今社会越来越进步,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对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音乐能够陶冶情操, 愉悦身心,高校开设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
对于高校的学生,国家把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和古典文学等列入选修课,本来是想让学生根据兴趣来选修,丰富业余时间,提升自身素质,但是好多大一学生由于对选修课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忽略了音乐鉴赏;大二、三的学生忙着专业课、考研等,无暇顾及;大四的学生都忙着找工作,考研的忙着复试, 根本没有心思来学习音乐鉴赏, 提升自身修养,老师们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二)师资力量不够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快速发展,但是师资力量这还有待欠缺。虽然有的高校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也购置了音乐器械供学生学习,但是专门的音乐老师,初级的很多,很多学校是安排爱好音乐,或者对音乐有点研究的老师来任职。音乐公共课程往往安排那些职称比较低、课时量不达标的老师来授课,很多老师也只是为了赚取课时费,这样其实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
(三)授课内容单一
很多好笑的音乐鉴赏课程没有课本,只是单纯的讲 PPT,有的老师竟为了省事,使用网上随意下载的 PPT,有的课件已经过时了,但是不修改。将这些内容教授给学生,学生本来就基础差,有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这样一来更加会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个原因,一部分高校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在校外引进专业型人才,期望对学生么的音乐鉴赏能力能有所帮助。 但是这样的老师往往不了解底下学生的基础很差,上来就高谈阔论,即使老师讲的很好,大部分学生也是听得晕晕乎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授课方式太单一、太机械,不能调动课堂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点。
二、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发展方向
近期,高校音乐鉴赏教育的现状不是很好,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才有利于大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能力的提升。
(一)从基础训练抓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才是硬道理。只引进专业的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对音乐理解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音乐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音符,首先要让大学生深刻的领会每个音符的含义以及实用意义;音乐是用来听的,只有多听、多体会,才能耳熟能详,才能有自己的见解。
掌握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和曲式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才能领会作品的创作初衷。深入透彻的了解一首歌,要把它的创作背景、它的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只有把前期的功课做好了,才能深入领会一首歌的精髓。这也是学好音乐的捷径。还要积累知识面,音乐方面的知识平要多留意,知识面宽,情感才能丰富,鉴赏音乐
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如果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的越多,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就会越大,也会增强学习音乐的欲望,这种状态是我们最想得到的。
(二)加强音乐实践,提升音乐修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才能出真知,让学生加强音乐实践,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部分院校可以根据自身能够承受的能力,专门为音乐爱好者的老师以及学生开设专门的训练室,激励学生组织音乐团队,参加比赛。有声与无声的交叉配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感知音乐内涵。一个好的音乐鉴赏人不能只凭借感性,很多情况下是需要理性来指导,例如:音乐鉴赏作品的背景介绍。那些直观的现实的音乐, 最能感染学生, 情景结合, 现实音乐加上虚拟的情感,让大学生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成就感,有所得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们提升音乐素养。
(三)音乐鉴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各大高校,视、听结合在加上自我思索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上音乐课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听,然后老师再询问听的感受,随后再讲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音乐休息中去,久而久之,他们的情感也会丰富起来,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交流分析能力。
(四)音乐作品更多融入民族文化
音乐作品能间接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灵魂,现在的音乐,无论现代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是应着网络而快速传播并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让更多的人领略文化的精深,同时在创作的时候更多的融入文化特色,更具有吸引力,这也是未来音乐所走的一个方向。
三、结语
现在普通高校都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音乐素养更能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思维转向以及创造力。音乐鉴赏已列入各大高校的教学计划,现在已成为一种趋势 ,应大力倡导。
【参考文献】
[1] 程彧芳 .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激趣教学 [J]. 福建论坛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年 S2 期 .
[2] 张春苗 .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 [J]. 新课程研究 ( 基础教育 ),2009 年 11 期 .
[3] 韩毅 . 探索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特色化教学 [J]. 新课程学习 ( 社会综合 ),2009 年 08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