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声打击乐;Beat Box;节奏;鼓
人声打击乐(Beat Box)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嘻哈音乐,简称 B-Box,是用嘴唇、牙齿、舌头、喉部等发声系统来模仿各类节奏、鼓声的一种新型的人声艺术,同时它也包括用声带来模仿各种乐器的音响。经过一代代人声打击艺术家们的不断开拓和实践,这项特殊的表演技能在当今的流行音乐界掀起了一阵飓风,并更多地运用到阿卡贝拉(Acappella)等演唱形式中。国内,一部分人将人声打击乐理解为“节奏口技”,这是不规范的,它与中国传统的“口技”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一、基础三音
人声打击乐的基础是掌握架子鼓上大鼓(Kick)、镲(Hihat)、小鼓(Inward Snare)等基础音的发音,即基础三音(简称 K、H、S)。大鼓在听觉上类似汉字“不”或“噗”,紧闭双唇让口腔内填满气, 向外挤压却不漏气, 然后瞬间喷出;镲在听觉上类似“刺”或“特”,是不带喉音并短促的轻声,很好模仿;小鼓的音色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运用肺部吸气,同时紧闭双唇,将声音爆破在双唇的摩擦点。训练的时候,可以先设计 2-4 小节,再逐渐扩展到 8-16 小节的变化练习,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上面的基础音元素。
二、模拟器乐音色
如果说基础三音是整个人声打击乐的框架结构的话,那么其中丰富的器乐模仿和音色变化则为其添置了绚丽的外衣。这种模拟的音效与爵士乐中的衬词唱法(Scat Singing)有着相似的作用和效果,增强了人声打击的表现力,人声打击中的模拟音色特效则较前者具备更强大的感染力。当代的阿卡贝拉表演中经常用人声来模仿各种乐器的音效,这种模仿除了需要强大的气息支撑外,还需要协调胸腔、头腔、鼻腔的关系。例如二胡的音色则需要声音在鼻腔产生强大的共鸣,模拟出连绵而又富有韧性的二胡颤音效果。除了模仿传统乐器以外,越来越多的人声打击乐艺术家开始尝试模仿电子效果,例如通过口腔腔体大小和嘴唇形态的调整,配合气流的推动,将产生出人声模仿电流声效(听觉上近似字母“Z”加“S”在一起的音效),这种特殊的音效正被广泛运用,并拓展出更多元的音效。Pentatonix(美国五人人声乐团,当今世界最著名且最成功的阿卡贝拉人声乐团之一)非常善于在人声作品里面模仿各种器乐的音效,并将其旋律化,人声打击和贝斯声部相互交融和配合,为歌曲营造出了强大的节奏动力脉搏和厚度,让人产生一种“以假乱真”的感觉。
三、气息控制
气息是声乐的基础,人声打击中,通常处于速度快,节奏紧的表现状态,需要掌握熟练的换气、吸气技巧。例如大鼓和镲需要向外吐气,而小鼓则需要往里吸气,在最初的练习中最好将速度调制中速或更慢的速度。其次,人声打击因其通常模仿的是鼓的节奏音效,频率较快较多,并不能一味地用嗓子“喊”节奏或者将气息提起来憋着发声,练习中我们要学会气沉丹田, 将科学的发声方法融汇到平日的练习中。另外,不少的特效音需要喉部压低或者紧绷,这与声乐训练中要求的正确喉位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在人声打击乐的练习中,要先明确哪些地方需要压低喉头,学会瞬间放松和调整位置,掌握这种“松紧”概念之间的关系。当然,这种控制的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经验并不断完善。
四、风格把握
流行音乐具有多元化的艺术风格,除了演唱特点之间存在区别以外,乡村、摇滚、灵魂乐、嘻哈、节奏蓝调等不同类型的风格在节奏形态上也有差别。例如,乡村音乐比较淳朴,鼓的变化不大,灵魂乐则较常使用三拍子,而电子音乐的节奏变化比较复杂,弹性空间相对比较大。人声打击乐虽然源自嘻哈音乐,但在实际运用中,却能通过节奏形态和鼓点的布局调整来实现流行音乐中各种风格的节奏模仿。这为我们提出了相对苛刻的条件:第一,明确不同风格音乐常见的拍子,找准重音的位置,某些重音在人声打击中应特殊处理和对待;第二, 通过风格合理地布局大鼓、 镲和小鼓的位置,例如八六拍的灵魂乐节奏习惯采用“Bom ci ci Pf ci bom,Bom ci ci Pf ci bom”(1 小节)的节奏形态,这与摇滚乐和常见的城市流行乐是不同的;第三,节奏的弹性伸缩需要在练习中根据需要进行安排,摇滚音乐的节奏脉搏比较常规,而 R&B 或者爵士乐则相对自由,节奏弹性也较大,需要进行多维度的考究。以上的练习,笔者建议“小节化”或者“单细胞”节奏的素材练习,实际掌握后,再进行扩展。人声打击乐与器乐训练和学习一样,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周期训练,循序渐进,由简入难,从不同的节奏型和素材中吸收养分,再反复聆听和模仿,终能掌握技巧并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参考文献:
[1] 潘永峰 . 流行音乐节奏训练 [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
[2] 唐进 . 极致人声——当代阿卡贝拉的常见技巧特征分析 [J]. 北方音乐,2011.
[3] 唐进 . 谈阿卡贝拉人声乐团的建设和训练 [J]. 大众文艺,2013.
[4] 尤静波等 . 合音演唱训练教程 [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