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其智慧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不是“一个”古典作家,而是开宗立派的古典家。莫扎特的声乐作品是他一生的创作中最重要、最辉煌的部分,他的声乐作品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艺术修养的提高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中将对莫扎特的经文歌进行介绍,并通过《哈利路亚》为例来具体阐述经文歌演唱的方法与风格等。
关键词:莫扎特;经文歌;曲式结构分析
莫扎特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并且他的作品当属于近代基督教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宗教音乐又称圣乐, 欧洲音乐起源于此, 它有着给人们传达上帝启示的作用,与此同时,它也展现了信徒们对神的祈求、赞美、依靠以及崇敬之情。在 18 世纪以前,教会音乐是欧洲音乐表现形式的代表,莫扎特具有时代的双重性,他的宗教情结如润物细无声般的融入了他的创作中,与此同时对音乐自身的肯定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哈利路亚》则是莫扎特经文歌中经典之作。
一、经文歌
经文歌 (motet) 是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中宗教音乐体裁,由克劳苏拉 (clausula)发展而成。一开始是在克劳苏拉段落加入歌词, 称为motetus。 13世纪初的经文歌是三声部,歌词皆为拉丁文,后逐渐演变为上二声部可以使用各地的方言歌词, 但该种形式较为少见, 取材自素哥, 但已非人声演唱,而是由乐器演奏。
13 世纪后半叶的经文歌有两种型式,一为 Franconian,一为 Petronian。两者皆在节奏上作出对比,由下而上的声部依序为慢,中,快,前者将音符细分在三音之内,后者将音符细分在三音以上。曲调来原则不再只有素歌,甚至可从世俗歌曲之中取材。声乐作品在莫扎特经典的著作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而本文所分析的经文歌是将莫扎特宗教情结和音乐作品完美结合的一个典范。
二、《哈利路亚》的介绍及分析
(一)介绍
《哈利路亚》出自于经文歌《欢腾喜悦》的第三乐章,莫扎特未满 17 岁时,就与 1773 年 1 月 17 日在意大利米兰圣安东尼奥大教堂首次演出。当时的圣安东尼奥大教堂极具盛名,在属于全体人民的节日里会以狂欢节开始为标志,所以在庆典中,除隆重的仪式之外,在音乐上还会规定在白天出演华美的高音,德国音乐史学家艾佛·斯基(Ivor Keys)对此曾说道:“在莫扎特时代的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一些音乐形式的第三乐章被用在基督礼拜的音乐仪式上,那时人们的福音活动中伴着面包和酒,在乐曲及戏剧中达到高潮时刻。” 而《哈利路亚》既是福音活动中的“面包”和“酒”。
(二)曲式分析
《欢腾喜悦》(K. 165)是早期中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包含三首歌曲的作品,此时经文歌已经从 13 世纪的复调合唱歌曲逐渐过渡演变为有乐队伴奏和独唱声部的声乐体裁形式。从结构来讲,该作品的整体编制是小型声乐与乐队协奏曲,衔接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通过宣叙调来实现。第三乐章则是本文所谈论的《哈利路亚》,其特点是快板,与第一和第二乐章构成了“快—慢—快”的结构。这种音乐形式经常在器乐作品中出现,尤其是在协奏曲中。在配器上,由管风琴、两支双簧管、两支圆号以及弦乐队编配一起来进行伴奏。莫扎特采用大型器乐曲的形式来进行编制,很好的使盛大庆典有了气势恢宏的效果。
《哈利路亚》2/ 4 拍的不过分的快板的回旋曲式,主调建立在 F 调上。整首声乐协奏曲中该个回旋曲乐章的重点乐章,“哈利路亚”的喻意是赞美上帝的颂歌,为了使得音乐更有张力,于是使用了大段的华彩乐段,且旋律具有连贯性,与简洁欢快的主题相互映衬,表达了信徒们对上帝崇高的赞美之情, 以灿烂明朗的旋律将人们带入了庆典高潮的欢乐之中。此乐章是赞美上帝,但与此同时,将音乐中欢腾的生命力进行了延续,以音乐惯有的不立文字的特点显现出了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以下是对乐曲的具体分析:这是建立在 F-C 主属调交替的基础上的回旋曲式。
三、作品演绎风格
(一)对演唱风格的把握
十八世纪是古典主义的一个社会的过渡时期,人们逐渐从“上帝、世界和灵魂”为主题的时期逐渐开始追求个人自由意志的实现,寻找主体的自由。而莫扎特有着同时代和超越他所在的时代的双重性,在他本身所处的时间上,他属于古典主义时期,但他的音乐找到了音乐自身的尺度,不再受他自身之外的事务的规定从而实现了自由,这一点上他又是属于浪漫时期的,所以其音乐同样有着双重性。首先流畅的表达方式是构成他力量的因素与特点,所以他会以保持语言自身的正常语调来与新的或者复杂的和声相结合。反之,遇到他节奏与和声极单纯的时候,也能使其看似简单实则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莫扎特的《喜悦欢腾》是首具有双重性代表的作品,像是在上帝面前诉说,向他倾诉苦恼和欢喜。宗教音乐作品通常是庄严肃穆的, 而这首宗教作品也打破了常规,并且参入了歌剧的因素, 器乐的丰富运用给音乐带来了张力,来完成对环境的烘托,实现纯声音能力之外的情感表达。充分的使这首作品纯净而不失宏大感,直指人心。我们在演唱莫扎特的经文歌时,为了更加准确的把握风格,就需要在节奏、音量、力度等方面所有控制。因为莫扎特始终认为音乐是经过净化的人生绘画。所以在演唱时,音量不能过大,要均匀平稳,不能一味为了突出情感而打破了平衡感,在强弱对比上不能夸张。与此同时,歌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上标注的要求进行,无论是从力度和速度标记,还是时值和细节处理,都必须完整的遵循谱例来进行演绎,不能像演唱其他类型的歌一样而去追求发挥自己的演唱技巧,这样才能还原其时代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本身。
(二)对作品线条和演唱技术的把握
在这首作品中,旋律线条的流畅是其一大特点,因此歌者在演唱时应该保持旋律线条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不能打破句子的完整性。一些音乐界的大师们曾经说过:“莫扎特的歌剧看起来简单,其实没有比演唱莫扎特歌剧的高尚与平稳风格更难的事了,对于莫扎特的作品,所有的歌唱家,从最高的花腔女高音至最低的男低音,都要能够唱的完全柔和、灵巧,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运用连音的唱法,也就是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所以,演唱者要想唱好连音,要先要稳定的气息作为支撑,身体这个乐器要重分打开并保持住,使在气吸和声音能够较好的结合。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唱出连线感,演唱时应该有高并统一的位置,这一点需要用过唱元音来保持。 其次, 下巴和面部需要放松, 嘴巴不要打开过大,口腔似一个反开的喇叭,用唇齿舌来咬字,以此来保证后头和位置的稳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华彩部分一定要保证每个音的流动性和准确性,在刚开始可以选择慢练的方法。这些技巧掌握后,对经文歌的演绎能力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四、总结
在西方的音乐历史绚丽的长河中,宗教音乐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却经常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为了能更好的直接体验西方音乐的精华之所在,我们应多多接触这样的作品,详细的研究作品的特点,才能使自己能够更好的驾驭,提高自己技术以及艺术上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