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肖邦《#c小调圆舞曲》为契入点,从作品相关背景,对创作特点的分析,分析演奏技巧上出发,得到一些教学启示。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创作;演奏
一、与作品相关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肖邦的一生与音乐创作过程处于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时期,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出现在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者之所以重视情感,相信情感,相信斗争,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之后的年代,革命前的美好诺言没有兑现,实现无情的宣告“理性王国的破产”,因而,人们对“理性”丧失了信心,再也不能忍受局于理性的文艺思想。情感思想和伟大的精神气魄在一些新的文艺作品中体现的比较深刻。
(二)社会背景
肖邦1810年3月1日在波兰出生,早期出生的地方灾难较多,波兰的人民在当时被世界其他强大的国家奴役着,曾经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一度被扼杀,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他们长久的进行统治。然而,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督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来为祖国获取荣誉。
二、肖邦《#c小调圆舞曲》的作品分析
(一)简述钢琴作品《#c小调圆舞曲》
这首乐曲创作于1847年,是肖邦晚期的作品,晚期的作品中充满着悲观、忧郁的情绪。从故乡亲友的相继离世到后来与乔治•桑之间感情的破裂,身体的的病情不断恶化,这一切都给肖邦带来深深的悲哀和孤独。身患重病的肖邦,试图通过这部作品忘掉残酷现实的生活而沉迷于音乐中的梦幻世界,然而现实的生活是肖邦无法改变的。整个音乐旋律中充满了忧郁与无奈。
这首圆舞曲属于倒置回旋曲式,是回旋曲式的一种变体。带有回旋曲风格的三部曲式给人浮想翩翩,意境悠远的情思。每个基本部分都是由一个乐段组成,插部中采用复乐段。作者将音乐以诗化处理,脱离了以三拍子伴奏的舞曲风格,似乎类似于玛祖卡的舞曲节奏,作品采用分解和弦式的织,以四分音符为律动,是整个旋律中渗透着诗意和淡淡的忧郁情绪,同时具有着浓郁的民族性。成为圆舞曲的典型。舒曼曾将这首圆舞曲称之为“心灵的圆舞曲”,这是对这首作品完美的诠释。
(二)钢琴作品《#c小调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1、丰富的旋律性
肖邦的作品中到处可见歌唱性极强的旋律,这也与意大利歌剧有一定的关联,他在如歌的旋律中加以“装饰”,使钢琴乐曲具有着一定的声乐性,大大突出旋律的表现力,营造出一种连绵不断的律动感,优雅、婉转。李斯特曾说:“肖邦的音乐装饰音很华丽但并不妨碍基本旋律线的优美”。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旋律在B段12-16小节、A段45-48小节、C段78-79小节上不时采用半音阶进行的形式。
2、节奏性
肖邦圆舞曲节奏中重要的节拍特点就是自由速度(Tempo rubato)。这给他的音乐带来独特的魅力,然而却不能滥用,否则就歪曲了音乐的原意。“Rubato”的速度是根据音乐的呼吸,在演奏中自由伸缩。肖邦自己解释说是左手按照严格节拍,右手运用自有节奏。音乐中在一处变慢的时值补充在另一处。如在《升C小调圆舞曲》中乐句的第一个音略为缓慢,跟随着旋律的进行逐渐紧凑后又会略微放缓。
3、调式调性
肖邦的这首圆舞曲采用小调具有着灰暗,感伤的色彩。在表现忧郁的、悲伤的情感时,大都采用小调的调式调性。在肖邦的作品中常采用民间的曲调,及其富有特色,通过关系大小调的交替进行。如《升c小调圆舞曲》的中间部分,乐曲出现强烈的对比性变化。这是一个抒情性的音乐段落,从升c小调转入了降D大调,悲伤的情调仍然为主导。相继出现在音程旋律音的八度大跳,使音乐的情感更加热烈,在这临近结束时,出现的离调的和弦配置到来音乐的张力。
三、肖邦《#c小调圆舞曲》的演奏技法
肖邦的音乐弹奏时触键是十分细腻的,下键要更加深一些需避免出现尖锐的重音。不能单纯的炫耀技巧,他的ff是丰满、纯净的声音,而在出现pp时也需保持清晰的线条。这首圆舞曲充满忧郁的情感,在触键上要求演奏者手指的控制能力,不能出现声音不均匀的现象,这就会破坏了乐曲的整体性。通过手指力道与琴键连贯起来。左手三拍子的节奏,要注意不能弹得很响,很重,破换音乐的整体性。
自由的速度(Rubato)是肖邦音乐演奏中注意的。不能夸张的渐慢或停顿,有关Rubato的速度,肖邦曾这样讲到:“左手是指挥,一定是坚硬不屈的。右手做你可以做的事情”。这首圆舞曲当中速度变化较多,与之前哀伤的情绪作出明显的对比,但并不是突然的,所以要把握好速度的变化肖邦以特有的技法将圆舞曲的体裁发展扩大。用感人的旋律、富有表现力的和声以及生动的节奏,极大的丰富了浪漫主义的音乐。他将辉煌的演奏技巧与诗意的语句结合在一起,对后世音乐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