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都是不全面的,无法完全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想流露和展现出来,通常只能看出一部分而已,同时由于对作者或者是作者写作时的社会大环境等各方面的不了解,使得读者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或者主题思想的时候可能会导致错误观点的形成。这就表明了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背景知识指的是一些非文本内容但是同文章有着关联或者理解为通文章有着密切关联,有助于增强读者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作家的写作意图、写作环境等。背景知识的加入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成为学生和作家们之间“沟通”的辅助性工具,但只是形成了学生单方面对作者写作心路的理解。就像法国文学家左拉说的一样:“在读者面前的不是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的人。”
一、运用背景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策略
1.利用背景知识,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目前语文课程的选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学习行为的实行主体是学生,所以语文课程的选取要以学生的成长以及之后的发展需求为原则,注意到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满足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和求知欲望,推动学生们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并发现他们目前还不能理解的地方,通过一种有趣的方式向他们发出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得学生们对于文章内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倡导个性化的探究性阅读,迎合学生们的学习想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并从中发现乐趣。
2.利用背景知识,适时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写作背景,其中包括作者的生活背景,当下的社会大环境、民俗特色等都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不同于其他背景下的文章。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绵延至今,把以前的文学著作和现在的文学著作做对比,我们能够发现以前的作品具有更鲜明的时代感,具体表现在文章的格式、用词、语句表达等方面。因此想要真正地明白文章的内容,往往要先熟悉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拿同一时期写出来的文章进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地域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文章之间的差异,这其中也涉及到了文章的背景。背景知识的增添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展以及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推动作用。因此,老师如果能够在背景知识的应用上多花一些功夫,对于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十分有帮助。并且对于背景知识的学习很多时候也相当于对一篇文章进行学习,按照平常学习一篇文章的步骤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
3.利用背景知识创设教学氛围,提供适宜阅读探究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们才能够发挥出色以及取得进步。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欲望,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抓住这一点,给每一个同学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老师还要亲和友爱,拉近和同志学之间的关系,避免造成学生惧怕老师的现象,让他们更勇敢地表现自己。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刻意地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发言,引导学生向更深的层面思考和探索,使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言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以及更快地进步。
4.利用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课文的兴趣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素质,最主要的地方在于学生本身。其中包括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以及知识储备等,所以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这些并尽力去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喜爱程度等。法布尔这样说过:“兴趣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炸得干干净净。”在所有的教学行为中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当然阅读也不例外。老师要在课堂的发展上多下功夫,增添一些能够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的小组活动,使得学生们更加有兴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对于教学效果也会有所改善和提升。对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吸引学生去感受去接触文章,并要求学生发表读后感等,实现对文章的高效阅读以及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结论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在对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会对所有的文章都做背景知识的补充,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很多像学者散文、文化散文诸如此类的文章,学生们从字面的理解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做背景知识补充和学习的时候,要知道背景知识只是课文教学的辅助性资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遇到一些内容比较丰富和难以理解的背景知识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删减,不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关注背景知识而对课文的学习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