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师范院校的创业教育应以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为突破口。高等师范教育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是缓解高师院校师范生就业压力、促进教育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双赢举措。这一改革策略的提出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符合教育规律,兼顾了高师院校和教育服务产业以及师范生的利益关切。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创业教育;教育服务产
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一直以来承载着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责任,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教育服务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人才需求也非常旺盛,遗憾的是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并没有专门面向教育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教育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正受到人才紧缺瓶颈的制约。
参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美国教育风险公司《什么是教育产业》一文的界定,本文所指教育服务产业主要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辅导、教育服务咨询与中介、教育教学用品开发设计等收费服务产业。高等师范教育主要指师范类高校针对师范专业学生所进行的旨在将其塑造为教师的教育活动。高等师范院的创业教育应将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突破口。拓展办学目标定位,调整只为传统教育体系培养师资的办学目标,将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纳入学校的办学目标体系。这种调整在现实维度上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在理论维度上符合教育规律,在价值维度上兼顾了高师院校和教育服务产业的利益关切,同时也能够切实保护师范生的教育权益。
一、现实之维——顺应形势
面向包括教育服务产业在内的整个教育领域就业,已经成为师范生就业不可逆转的发展形势。当下中国社会中的教育服务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不得不去正视的程度,教育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公立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我国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正在进入一个谋变谋强的发展阶段。高师院校师范教育在完成其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使命的同时应面向教育服务产业作出一些调整。这种调整既是顺应中国教育发展现实的理I生选择,也是高师院校自身谋变谋强的理I生选择。
(一)高师院校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自身发展面临危机
我国以高师院校为主力,每年招收培养大量师范生。2007至2009年,普通高校本科、专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师范生分别达~1175.8万、76.5万和73万,当年各类学校新增专任教师中录用的毕业生人数仅为27万、24.9万和25.9万,可以推断大量师范毕业生毕业后未能及时进人教师队伍(表1)。而且未找到工作的师范类毕业生经年累积,每年师范生都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国是以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培养教师的国家,截至2007年,全国培养本科、专科和中师层次师范生的院校分别有341所、409所和2198所。其中,以“师范大学”与“师范学院”为名的高校97所[2]。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类大学可以试办教育学院或者师范学院参与教师培养。综合大学的毕业生、硕士层次的研究生,每年都会占据很大一部分教师岗位。
就业形势严峻加上学校发展形势不明朗严重影响了高师院校的生源,部分高师院校迫于生源危机而缩小规模,甚至停招、停办部分专业。因此,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近年来不断有高师院校谋求各种出路,诸如放弃“师范”二字,直接改名为综合大学;或者以转变为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将师范教育转变为学校特色;还有将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为综合性、研究型高等师范院校等等【3]。
(二)教育服务产业市值剧增,急需大量的专业从业人员
教育服务产业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其规模在我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人数占世界的17%,教育市场却只占2%,因而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增长潜力最庞大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市场。另外,中国已经加入WTO,并且在有关教育服务贸易开放方面签订了减让表协议。中国的教育服务产业市值和规模正在激增,提供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的从业人员队伍成为保证这个庞大的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
继2006年新东方教育成为上市公司后,安博教育集团、环球雅思、学大教育、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等纷纷成为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教育服务相关行业已有11家公司在美国上市。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教育服务产业市值正急剧地增长,市场规模也急剧扩大。如此庞大的市场肯定需要大量从业人员。新东方、安博教育集团等大企业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大高校招聘人才,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地区性质的教育服务产业也会在每年冬季开始在当地最有影响的几所大学里设置招聘地点,或聘用校园代理。
由于教育服务产业准入门槛低、行业利润巨大以及竞争激烈,这些机构良莠不齐、过于分散,造成了教育服务产业市场的种种乱相,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及家长受骗上当[51。近年来接连发生了数起教育服务产业诈骗的大案,更有诸多教育服务产业与学生发生的民事纠纷案件。以至于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服务产业的诚信度和服务质量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
2009年12月末,包括安博、巨人、学大、新东方在内的多家行业领军者聚首,商讨对策,并倡导加强行业自律,形成教育服务产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服务产业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各大企业一致认同的,即他们需要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教育服务产业的服务质量自然会有提高。当前很多教育服务产业的从业人员来源比较复杂,他们的工作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缺少教育精神规约,以至出现种种违背教育基本精神的权益纠纷。教育服务产业虽然不同于公立教育事业,但是毕竟他们从事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教育工作。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更多的懂得教育、具有高尚教育情感的专业从业人员。
二、理论之维——符合规律
师范教育能否将其目标扩展至教育服务产业是本文立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本文将从师范教育与教育服务产业的性质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规律予以说明。
(一)师范教育与教育服务产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师范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0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会后向国务院发出《关于师范教育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这份报告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师范教育发展的政策基础。报告中明确指出“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师范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师资”,并详细规定了各级各类师范教育分别为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培养师资,而且明确指出“未经批准,不应轻易变动。”嘲由此可知,师范教育虽然一直以来都将服务重点锁定在传统教育体系的师资培养方面,然而并未有规定说师范教育仅能为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培养师资。
教育服务产业是伴随我国社会与教育发展而出现的,是对传统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从业人员理应达到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教育服务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是我们国家的师资需求。师范教育为其培养人才,属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新环境下师范教育满足师资需求的新形式。应该说,高师院校的师范教育只要是在为国家培养教师,就不违背其基本的办学宗旨。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规律表明,教育发展受到社会发展制约,教育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教育发展又可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反正用。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的策略完整地体现了这一规律的两个方面。
高师院校作为主要的教育系统人才供给机构,其发展受到了基础教育系统人才供需失衡的制约。与此同时,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人才需求。高师院校为教育服务产业提供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才,既可以缓解基础教育人才供需失衡对其产生的制约,又符合新兴的社会发展需求。这是教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规律的表现。另外,高师院校为教育服务产业提供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人才,这些从业人员的教育素养将促进教育服务产业健康发展,使教育服务产业成为充满教育精神的产业,而不是充斥利益纷争的产业。这是教育人才供给对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反作用的体现。
三、价值之维——兼顾多方利益关切
高等师范教育办学目标的这一调整,在价值维度上将惠及三方利益关切。一是高师院校,他们的就业压力将被缓解,同时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二是教育服务产业,他们将得到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的专业从业人员;三是师范生,他们将接受更为丰富的师范教育,增强自身素质,拓宽就业领域。
(一)高师院校:缓解师范生就业压力,拓宽发展空间
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甚至导致了高师院校的发展危机。高师院校应正视教育发展的现实,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层面围绕教育服务产业需求作出相应调整,让学校的毕业生除了具备到国家基础教育系统工作的知识能力外,还能掌握在教育服务产业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高师院校关注教育服务产业的人才需求,主动引导学生到教育服务产业就业,将极大程度地缓解高师院校高涨的就业压力。
高师院校的师范教育与教育服务产业形成对口的人才供需关系,实际是拓展了高师院校的发展空间。教育服务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旺盛的人才需求,高校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占得先机,将成为发展的强大助力。
另外,高师院校本身具备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的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高师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素质构成与教育服务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很多相似之处,高师院校略作调整,即可形成针对教育服务产业的人才供给系统。另外,教育服务产业与高师院校具有天然的联系,很多教育服务产业都依托所在地区的高师院校的发展。
(二)教育服务产业:获得大量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对于教育服务产业来说,人才需求已经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其发展正面临缺少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的从业人员的问题。有高等教育机构主动为其培养专业的从业人员,加之自身工作的很多方面都与高师院校联系密切,教育服务产业必然会从这类毕业生中招纳大量人才,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大量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从业人员如果进人教育服务产业工作,将对教育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一方面,教育服务产业有了专门为本行业提供人才的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系统,行业发展将迅速打破人才瓶颈的制约;另一方面,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虽然是在教育服务产业工作,但他们懂得教育的基本精神,在教育服务质量和职业道德规范层面将使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更加规范。
(三)师范生:增强自身素质,拓宽就业领域
从师范生接受师范教育的结果上看,如果师范生毕业后自身的素质能力仅能适应在中小学就业,那么依照当下的师范生就业现实,将有大量师范生毕业后无法就业。接受高等教育而不能充分对口就业,这实际上是严重地伤害了师范生的教育权益。高等师范教育在办学目标上作出关照教育服务产业人才需求的调整后,师范生的教育权益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护。
高等师范教育在办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层面面向教育服务产业人才需求调整后,师范生所接受的教育将更为全面实用,师范毕业生的素质将得到增强,专业技能将获得扩展。针对教育服务产业开设的创业教育类课程能使师范生转变择业观念,消除对教育服务产业存在的不正规、不稳定等偏见,甚至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服务产业领域自主创业的激情。增加的“一对一因材施教式”教学以及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学业的辅导式教学等环节也可锻炼师范生的从业技能,使师范生的从教素质更为全面。有了更为全面的从教素质,师范生就业的领域就得以扩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他们不仅可以在传统的中小学校择业,还可以到广阔的教育服务产业择业。
四、促进高等师范教育关照教育服务产业人才需求的建议
高师院校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的实施主要涉及高师院校各个层次上的调整。
(一)确定其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有学者指出,一种合理的发展改革模式必须考虑四个问题:一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二是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三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四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l3l。高师院校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的发展策略是充分考虑了以上四个问题的。首先,教育服务产业正在迅猛发展,有强烈的人才需求,高师院校为其培养具有相关素质的从业人员是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其次,教育服务产业和师范生就业已经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运行,高师院校为教育服务产业提供人才是应市场经济规律而动的一种理性表现。最后,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可以发挥高师院校多年来为教育领域培养人才的理论和经验优势,是展现教育类人才培养特色的一种调整。
(二)扩充高师院校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
高师院校多年来一直坚守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办学目标,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形势,促进自身发展,高师院校的办学目标也应作出相应调整。按照高师院校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的改革策略,将现有的以关注基础教育系统师资需求的办学目标扩充为关注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同时,照顾教育服务产业相关人才的需求。这一内容更为丰富的办学目标并未违背高师院校原来的办学宗旨,只是扩大了高师院校的工作范围。
(三)按照新的办学目标调整课程体系
新的办学目标体系确立后,原有的课程体系要作出必要的调整,以更好地实现办学目标。课程体系调整的重点是将教育服务产业所需的创业精神和服务理念融人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可围绕教育服务产业新增部分课程,也可以在原有的教育学公共课程中增加教育服务产业的相关介绍。打破原来只面向学校教育进行见习和实习的实践类课程安排,引导学生到教育服务产业进行见习和实习。以课程与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在观念和素质构成上实现一些转变。在观念上改变对教育服务产业的诸多偏见,将教育服务产业认定为正规行业,并在就业规划中将到教育服务产业就业列为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在能力素质的积累上不再仅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系统的要求,而将视野扩大到包括教育服务产业在内的整个教育活动领域的要求。
(四)高师院校与教育服务产业开展合作
与高师院校可以与中小学开展合作一样,高师院校也可与教育服务产业开展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比如高师院校可以安排学生到教育服务产业见习、实习,熟悉教育服务产业的运行规则,还可以鼓励在校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教育服务产业参加兼职工作。与大型的教育服务产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与毕业生选用方面确立高师院校的优先权。另外,双方还可以共享教育信息与资源,合作开发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资源,以提升教育服务的品质,增加教育工作就业岗位。
【注释】①本统计只包括普通本专科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范类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陆壕.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JJ.全球教育展望,2008(2):71.
【2】师£教育[EB/OL](2011—01—12)[2013—0l一02].
【3】柳海民.教育理论的诠释与建构【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309—310.
【4】近5亿美元涌人教育培训行业企业IPO需冷静【京华时报,2010—10一l1.
【5】中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扎堆海外上市被指乱象频出【N].人民日报,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