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全球化,源于海外的各类现代流行音乐大量输入到中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内受众的认同,甚至中国本土的流行音乐创作也深受其影响。然而,中国的流行音乐至今未向海外大量输出。海外公众对其亦缺乏广泛和全面的认知,中国流行音乐对海外艺人产生的艺术影响更无从谈起。输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输出后如何被认同?输出和被认同的意义何在?为了解释这些问题,本文将从音乐创新和文化政策的角度展开讨论。
关键词:流行音乐;文化输出;文化战略
一、流行音乐和文化输出的社会意义
自二战后五十年代起,新兴的各类流行音乐逐渐取代了传统严肃音乐的统治地位,以英美国家为中心,音乐市场逐渐发展成为流行音乐的舞台,青年消费者是其核心观众。受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英美流行音乐被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各个地区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本地化(Bennett,2001)。流行音乐的轻松性成为它广为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同Firth所描述的:“我们将流行歌曲的音乐和节奏吸收到我们的生活和体内,因为不需要什么知识背景,所以我们接受起来是如此轻松”(Firth,1987)。如今,无处不在的流行音乐缔造着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和存在感(Hosokawa,1984),社会人群集体身份认同的确立已和一种或多种广泛流行的音乐不可分割。因此,在一个社会当中,流行音乐已成为影响公众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非常重要的存在,当中国的音乐受众被来自海外的音乐重塑价值观时,我们需要考虑向外输出本土音乐以求文化意识形态的对等。单方的输出和被认同会使认同一方的本土文化趋于边缘化,导致国际问文化地位的不平等,即所谓的索引顺序(IndexicalOrder)差异的出现(Blommaert,2010)。在现实生活中显而易见的,英美国家流行音乐的全球主导地位成为了他们“文化先进”的符号;反之我们的流行音乐至今无法跻身于全球主流,地位趋近于边缘化,背负了“文化落后”的标记。因此,以流行音乐为载体,输出我们的文化已超越了娱乐大众的意义,它更具实现文化话语权、取得国际文化平等的政治使命。
二.流行音乐的输出需具备的条件
流行音乐的输出需立足于市场,以商业运作为手段,没有正确的输出方式,就没有受众对音乐产品的认同,且成功的输出需要靠长期持久的实践来保持。但相对市场和商业手段而言,更为核心的条件是输出产品的音乐质量和文化政策的驱动力量,这两点是音乐输出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这里我们对音乐质量和政策支持逐一进行讨论。
1.音乐质量一强调本源性和创新
首先,一个地区的音乐承载了当地的文化符号。源于英美国家的爵士乐、乡村乐、布鲁斯、饶舌乐、电子乐、摇滚乐等等,或体现了当地原住民的音乐传承,或体现了当地非洲和拉美裔移民创立的音乐体系,本源性的文化符号是其得以流传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国本土音乐有着丰富和宽广的历史积淀,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本源性符号,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传播中国音乐,即应传播中国音乐的精髓。然而目前国内常见的流行音乐在乐器形式和音乐风格上大量沿袭欧美,虽然西化的音乐赢得了众多本地观众,但它仅局限于对海外潮流的复制和依赖,鲜有中国音乐的精髓。可以说,当下中国的流行音乐无法充分体现本民族的艺术特征,缺乏本源性。没有本源性的符号,会导致音乐产品不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趋于暗淡。因此,成功地展示文化本源性的符号对于音乐质量的输出至关重要。
其次,中国根源音乐的延伸应寄托于创新,音乐是永远需要变化发展的,创新是赋质量子音乐的必行之法。如前文述,流行音乐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加之中国根源性音乐向海外延伸的需要,以海外流行音乐的形式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不失为创新的契机。虽然中国传统音乐饱含历史的积淀,博大而精深,但它的固有形式不符合流行音乐市场的消费观。以上述方式对中国传统音乐做出创新,可使之成为独特的中式流行音乐,更俱市场竞争力,亦会服务于海内外公众对中国音乐本源性的认知。乐团“中国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和公众认知度可被视为范例之一,乐器仍是民族的,音乐编写和舞台演奏方式充满本源性且兼俱流行音乐的现代感,海内外的观众普遍对其有积极的评价;中国经典摇滚乐团“唐朝乐队”,虽然采用西方电声乐器和摇滚乐的演奏方式,然而其音乐编写富含中式古典音乐黄钟大吕的浓墨重彩,其早年在海外的演出也被观众强烈认同为中式摇滚的代表。虽然这两支乐团的形式和风格迥异,但二者皆把中国根源性音乐巧妙地融入流行音乐的形式中,并具有高度艺术水准,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创新的典范。然而,国内这样优秀的流行音乐团体凤毛麟角,流行音乐全行业的创新需要更多这样优秀的音乐艺人。
2.政策的扶持,文化符号的延伸
首先,音乐输出方式需在政策上做出调整。虽然国家文化政策常年来扶持文化交流项目,不断向海外介绍中国音乐,但多以短期非盈利项目为主,且通过外交和行政的方式实施的居多,如此的收效往往是短期和局部的,不足以在海外公众中拓展足够的渠道来介绍中国的音乐文化。在这方面,瑞典政府扶持本国音乐向海外输出的政策值得借鉴。瑞典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由政府组建专门机构,资助本国民间音乐艺人所需的各类硬件和创作投入,同时帮助艺人拓展国际市场渠道以输出音乐产品(Johansson,2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