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幼儿;音乐;倾听;兴趣
是否有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思维的关键前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很多的幼儿不爱倾听或者说是不会倾听,主要表现有:在听的过程中做小动作、东张西望;集体活动中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其他幼儿的发言;老师的讲解和要求听不完整、听不清楚。虽然这些情况的产生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自制力较弱等年龄特点密不可分,但是我们成人不良的示范与对幼儿倾听习惯培养不重视的心态也逃不了干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与能力,激发他们的倾听的兴趣是第一步。结合我班音乐特色和个人课题《幼儿歌唱活动有效策略之研究》相关活动的开展,我发现音乐在激发学龄前幼儿倾听兴趣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效果,现就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与做法做如下总结:
一、音效配合规则讲解,激发幼儿对游戏、操作规则的倾听兴趣
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当中,总免不了说明、讲解的过程,但是有时面对常规的教学具或者是幼儿不感兴趣的内容,常常就出现幼儿不专注倾听或者干脆不参与的情况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使用音效这个工具来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规则的讲解如果组织不当就会出现教师为主的“乏味”环节,但是很多规则有时活动如常有序开展的必须与关键。为了避免陈述式的讲解环节导致幼儿参与积极性降低甚至是游离分散的现象,我一般会在规则讲解的过程中加入有趣且具提示性的音效。比如在组织小班体育活动的时候,我会利用小汽车进停车场的情景游戏请分散活动的幼儿快速集合,这个时候我会配合使用“嘀嘀叭叭”的汽车音响来讲解,情景与音效的默契配合让幼儿一下就能理解,并且愿意在游戏与音效的提示中去遵守这个活动规则。
同时,音效与规则讲解的配合运用还能大大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与难度,让幼儿能更好的投入学习、探索与尝试中去。比如在我组织大班体育活动《黑猫警长》的时候,由于活动中队形的变化十分的复杂,分散与集中也比较频繁,竞赛类的开始与结束也需要讲解清楚,所以规则的讲解成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利用几个声效把这些都给简化了:利用轻快的“喵喵“哼唱音效提醒幼儿自由探索,利用明确响亮的哨声提醒集合,最后利用黑猫警长标志性的鸣枪意比赛的开始。可见,音效的运用是让幼儿愿意并有兴趣倾听各类规则的有效手段。同时,通过音调、音乐色各不相同的音效指令,也能提高幼儿倾听的灵敏度与辨识度。
二、乐曲配合释义讲解,激发幼儿对作品背景与含义的倾听兴趣
在我们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时候,时常要向幼儿简单介绍美术作品的作家及其创作的背景及其含义等。之前我总觉得干巴巴的讲解不但幼儿提不起兴趣,我也觉得讲着没人听十分没有成就感,甚至觉得没有讲解的必要性。但是两次活动的观摩让我改变了想法,拓展了思路。
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我观摩了一次美术欣赏活动《星空》,老师就作家创作的背景与作品表现的情绪进行讲解的时候随着钢琴曲《星空》的悠远深邃慢慢道来,钢琴曲虽然如同星空画面般平静,但是部分曲调的重复如同梵高作画时内心的针扎与彷徨,两者相互映衬呼应。原来让觉得枯燥难理解的陈述式的讲解还能通过情绪、意境表统一的名家曲目来呈现,以此吸引幼儿倾听的注意并通多多种途径去刺激幼儿的感官,帮助幼儿去体会、去理解。另外我园青年教师教技展示活动大班语言《枫桥夜泊》也给我同样的启示。老师利用乌啼、钟声和悠扬凄婉的古琴做伴奏,结合水墨画面进行释义的同时也营造了与作者写诗时那种孤冷思乡的氛围。
可见适当的乐曲的选用在此类型的讲解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并确实提高倾听的效果。于是在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当遇到自己觉得乏味冗长的讲解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从我的纯音乐库中去搜索比较匹配的乐曲来“武装”,幼儿对各种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情绪的乐曲十分喜欢,提高倾听兴趣的同时也不自觉的提高了音乐欣赏的素养,一举两得。
三、歌曲配合故事讲述,激发幼儿对讲述素材内容的倾听兴趣
此类的运用一般在语言活动中比较常见,特别是绘本阅读中更是有效。比如我在组织大班语言活动《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的时候,在讲述鸭子和天鹅进行木头人比赛的时候,我选用了《瑞典狂想曲》来表现这部分故事的诙谐与有趣,幼儿在节奏欢快的调动旋律中轻松的欣赏这部分的故事内容。在讲述危险逐步靠近的情节故事的时候会选用《在山魔王的宫殿里》去烘托气氛;在讲述伤感离别情节故事的时候我会选用《再见…警察》这段音乐来渲染情绪。当然在运用这些歌曲的时候并不是没有选择的全盘套用,而是在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加以使用,这样才能起到激发倾听兴趣的作用。
当然,用音乐来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不单单我讲述到的这三点,在一日活动常规的建立中,在互动游戏的设计中,在角色游戏的评价中,各个环节都可以把美妙、多变的音乐元素加入进来,用音乐吸引幼儿,用音乐带动幼儿去倾听、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