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通讯、存储等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本文首先对数字出版和数字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区分,然后分析了数字出版产品应有的特征,最后探讨了影响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
白2000年以来,网络技术的进步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出版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及信息传播效率。2012年,数字出版产业的影响力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表现在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融合度不断加深,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也在不断丰富。其发展特征可以概括为“跨行业”和“全媒体”;而以手机出版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出版、电子书包以及以云计算为特征的数字出版平台成为三大热点。
2010年l0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解析
1.将传统出版物的内容电子版放到网络上不是数字出版
传统出版物的电子版内容遵循的仍是传统出版的标准、思维和形式,特别是科技期刊的电子版,远远达不到数字出版的内涵要求。因此,将传统出版物的电子版的内容放到网络上再次出版仅仅是纸质内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能称为数字出版。
2.个人在博客、微博以及在网上发表的评论等形式的作品不是数字出版
根据数字出版的定义,数字出版中的出版者应当承担与出版的内容中相应的社会责任,数字出版的产品也要遵循传统出版的标准、规范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之后才能放在网上供读者阅读。读者可针对出版者所出版的不良不实内容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投诉,相关部门可以追究出版者的法律责任。而个人或社会团体在网上的评论、看法及发表的相关作品纯属个人行为,这些网上发表的个人言论可以等同于街头群众之间的闲聊,缺乏准确性,不在出版法律管辖的范围内。
二、数字出版的特征
数字出版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检索信息快、存储容量大、可随时随地编辑和传输,低廉保等特[21。另外,数字出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字出版极大地丰富了出版的内容与形式
传统出版最终都是以纸张的形式出现,而数字出版以计算机为载体,它的表现形态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出版的文字形态外,还有图像、音频、视频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整合。数字出版可以用丰富、恰当的形式来表现相关内容。
2.数字出版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关联、重组和挖掘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关联、重组,能够把某一领域内的信息搜集齐全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可以发掘内容中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关系,把本来看似孤立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方便读者使用。
3.数字出版打破了按介质形态对出版行业划分的定势
我们通常按照介质形态对出版行业进行划分,如纸介质的图书出版、磁介质的音像出版、光介质的电子出版、网络高阶数据库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一些新兴的数字出版媒体,如网络游戏、博客等,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视频等。这样,跨越了介质形态的“跨媒体出版”就应运而生。出版单位将演变为内容提供商(关注“内容”本身,而不是承载内容的介质),传统的读者或受众将逐渐演变为内容消费者。
三、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记录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存储介质不断发展,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数字化技术突破的却不仅仅是存储容量,在传播性能和信息再利用等方面也有了很多突破。当前影响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技术实现媒体融合
HTML网页、博客、epub、PDF、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技术可以方便地整合集成各种媒体形式到一个页面中,这些技术与传统出版相比,大大丰富了信息内容,并增强了信息的表现度。
2.内容结构化、碎片化和链接技术,支持实现信息内容的多维展示
传统出版因出版介质的限制,只能实现一维的信息内容展示和阅览功能,只能使用目录、索引等手段支持读者快速跳转翻阅。数字出版时代,结构化和碎片化的数字化内容之间通过链接技术可就可以大批原内容的顺序呈现方式,方便地跳转到与当前阅读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处Pl。本质上这种多维展示吻合了信息内容之间固有的多重关系的本质,将信息内容之间的多维联系呈现出来可谓阅读使用提供很多便利。
3.数字化网络传播技术,提高信息时效性和覆盖范围
数字化网络传播减少了印刷和物流环节,大大提高了传播时效性。读者几乎可以实时得到出版方提供的信息内容。在这种传播的过程中,信息内容的复制是在用户请求的瞬间完成的,没有印本和复本量的限制,可以让所有关心该内容的用户获取到,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覆盖范围。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数字化传播带来时效性提高、覆盖范围扩大和影响力提升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4.预印本和在线优先出版等系统改变期刊内容编审出版模式
对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而言,传播时效至关重要。出版方不满足尽在传播环节利用数字化传播的便利,甚至在内容在同行评议前就将一定质量的内容传播出去。这种想法促使很多预印本系统和在线优先出版系统的产生[41。与之相对,在定稿之后发行的电子版本成为印后版。预印版和印后版的论文版本均在系统中完整保存,并通过OAI协议允许用户获取使用。
5.开放存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术期刊的商业模式
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取趋势日益明显,无论是作者自存档开放存取模式(主要是作者除了将论文提供给出版商外还提供自己所在机构或其他OA存档机构,由这些机构将论文提供公开获取服务)还是出版商开放存取模式(主要是出版商在其网站上将论文提供公开获取服务,相关费用来自作者或机构给出版商的付费或出版商申请的基金资助和广告费等),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出版的商业模式,
6.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
数字信息的海量积累和存储,高性能的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语义计算能力的提升,为期刊数字出版增值服务提供了广阔空间【5】。期刊数字出版除了科技快速将信息传递给用户外,还可以基于海量数字信息的积累,通过智能算法自动挖掘运算,为用户提供更加实用的增值服务。
7.数字出版平台基于网络(云出版服务平台等)开展服务
一方面可以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用户有效联系起来,实现内容与人(作者、编者、读者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增强交互性,在信息服务之外,基于主题信息开展人际交往,提升服务到社区服务。
上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集中展现了三个方面:新技术促进了出版内容的更广泛传播;数字出版的内容组织和基于信息内容给的增值服务(知识服务)得到广泛发展,让出版的内容更加灵活;参与信息内容出版流程的人可以借助数字出版平台进行互动。
四、结语
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编辑的工作方式,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对整个出版印刷产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解析了数字出版的概念,描述了数字出版的特征,分析了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为编辑工作者深入了解数字出版的本质提供了帮助,也为期刊实现数字出版提供了技术借鉴。
[参考文献]
[1]程晓龙,李淼.数字出版从“竞合”走向“融合”I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12—29.
[2]王华菊,金丹,陈竹.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现状及问题探讨【J1.编辑学报,2011,23(Sup.1):9—11.
[3]曾建勋.基于知识链接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策略【J]_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6-9.
[4]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等.国外科技期刊的在线出版基于国际性出版商和知名科技社团网络平台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48—953.
[5]任荣政消元春.科技期刊开拓数字出版市场的基本策略与原则[J].编辑学报,2010(5):3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