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独有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充满探索性,各院校的专业教师都在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做着不懈的努力。其中,长春师范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主持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对如何实现“类型化”培养的前期预选和真正实现“一号多能”的培养规格El标做出了具体的课程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主持专业;课程改革背景;课程内容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现场节目主持是对任何一个节目主持人主持能力最全面的挑战和考验,也是每种节目类型主持人必须要面对和经历的。但是否拥有主专业学识,主持人就能够牢牢掌控场上话语权而发挥衔接转换、弥补空场、推进:0-目的作用?即使经过最精心和周密的准备,在现场节目进行中仍会有许多突发状况发生,主持人能否镇定自若地以既符合受众的审美需要,又融合节目现场整体氛围的话语方式进行处理,彰显睿智与幽默?有着多年主持经验的优秀主持人尚且会出现处理不当,若我们的主持教学课程没有此类预警性训练内容,学生将很难走上主持人的岗位。从全国各学校的考试内容分析,所占比重偏大的是考察学生的语音面貌、身高、长相等因素,而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即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却重视不够。从考题设计上分析,大部分院校的考题基本上分为三部分:指定稿件朗读、自备稿件朗读、即兴表达。这些考题的设置以考查学生“二度创作”能力为主,而作为主持人的培养来说,“一度创作”是最主要的,“说什么”要远远重要于“怎么说”,思维能力才是最需要的。在招生考试过程中,没有使学生感受到“认知专业背景的入门体验”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尽快让学生认识到并初步形成这种掌控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尽快让学生初步体验各种节目类型,如新闻类、文艺类、社教类、服务类节目的特点和对主持人的要求,使得他们在下一阶段的深入学习之前对自己有较为准确的认识,更好地在指导教师的建议下决定自己该“分流”到哪种“类型”节目中,“分流”到哪个“分类工作室”,成为哪种“类型化”主持人。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学校给出不同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培养效果和效率定会事半功倍。
普通高校在学苗和师资层面与诸如中国传媒大学~类的专业院校无法比肩,将“一专多能”定为培养规格更切合实际。这里的“一专”指的是具有主持节目的专业能力,而“多能”则指的是掌握策划、编导等多项技能。在初步体验类型主持的课程上,要锻炼学生自主策划、主持、拍摄和剪辑,即综合制作电视节目的能力;并在课程设计一L安排一定周数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及校内外各种活动机会锻炼学生外联、组织策划、制作节目能力;加强与当地媒体的联系,鼓励学生与媒体合作节目,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争取机会。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长春师范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特色课程“主持能力拓展训练”为上述培养诉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课程内容简介
(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重视课内实践教学,基本完成对学生“采、编、播”一体的能力训练,为“类型化”培养奠定坚实基础;紧抓课外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传媒工作的综合能力,切实实现普通高校主持专业“一专多能”的培养规格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主持实践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其它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来自于实践性课堂教学;课外实训是必要的补充,能完善个体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架构和本门课程的内容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具体安排
整体的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的发声基本功和播音创作课已完成基础上的第二学年,与新闻播音课并行。旨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学生兴趣、课堂表现潜质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帮助学生确定专业方向——播音还是主持以及适合主持哪种类型节目,为第三学年的“分流”学习做准备。总体的学时安排:以第三学期为例(第四学期相同)。共l8教学周,每周4学时。其中,课内实训12周,课外实训5周,考试周1周。授课内容和形式:小组授课(每组不超过8人),每两周训练一项实训项目(可视学生把握情况微调),如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实训、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实训、社教类节目主持实训、新闻类节目主持实训等等。第
三、四学期的训练方式要循序渐进,呈现明显的变化
第三学期的训练以“复述”为主,即学生课前已背好按老师布置的节目要求自己撰写的节目文稿,课上以做节目的样态向老师回课。此时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记忆力的同时,让学生拿捏不同节目的主持态势,体会自己的优长和劣势,琢磨自己的语言风格。教师指导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对每个同学点评到位、指导到位,还要采取录像回放、同学互评、与和学生气质风格相似的优秀主持人的节目主持模仿对比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迅速让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体会主持范式。每个实训项目结束后,要求学生剪辑一份完整的节目录像,撰写一份学习心得,潜移默化地培养起“编导”的能力。如果说第三学期学生练就的主要主持本领之一是“背”和“体会”,那么第四学期学生则必须做到“备”和“初步掌握”。尽管还是每两周一项的实训项目,但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前给出训练具体内容和理论要点后,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大量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备用,并写好个人的节目策划文案备用。课堂上,教师可任意选择策划案、任意组合学生完成作品,并制造突发状况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机智反应和控制力,驾驭现场的能力并考察知识贮备积累情况,培养起学生关注掌握各类资讯的传媒素养和习惯。在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摸索出个人的语言风格,适合的节目类型,初步掌握如何与搭档联袂互补。学期内以组为单位根据课堂训练内容制作成至少两档节目,师生共评,选出优秀的节目在校园网络电视台播出。此举不仅强化了学生“编导”的能力,还培养了其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节目的优胜劣汰,进一步锻炼了其竞争力和受挫折力等综合素质。学期内要求每个学生撰写阶段性论文两篇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挑选出优秀论文在课堂展开研讨。要让学生较好地完成每学期各5周的课外实训。诸如与校团委及各分团委、学生会以及各社团、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等部门搭建校内横向联合,承办其大型活动并形成固定的品牌活动。从策划、宣传到导演、主持,甚至外联赞助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并在每次活动后成文总结经验教训。在5周的课外实训中给出两周的时间带领学生深入生活、体味生活。
三、结语
实现节目主持人类型化培养,要实现教授对象的分类化。在最恰当的时间点设计安排一门特色课程,集中力量精心培育以实现主持人类型化教育的前导和传媒能力的拓展,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是播音主持教学的发展要求,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教学使命。长春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主持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在此领域做出了相当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主持人的培养是长期的,绝不可能是“将其功毕于一役”。只有潜心研究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常云.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研究[J].现代传播,2012(1).
[2]孙祖平.中国主持人专业教育问题探究——兼上戏主持人专业十年办学思考[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4)
[3]马药.论节目主持人类型化培养[J].现代传播,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