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合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实效性差、组织难度大和考核困难等,这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陷入了“瓶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积极探寻解决的对策,转变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班教学;制约;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各层次大学的必修课。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对于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多数高校采用几个小班一起上课的大合班教学模式,教学中课堂互动性差,交流渠道缺乏,出现了“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此,应解决好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高校大班课教学现状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一门说理性强、教学内容比较专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课程。首先,很多大学生学习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自身专业学习的帮助不大,学不学对最终的就业不是很重要;也有些学生认为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习内容类似的政治理论,对老师所讲授的“大道理”大多都很熟悉,因此不注重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其次,高校的管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也不够重视,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学校创收效益影响不大,因此,对本门课投人经费和精力也相应很少,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和质量提高。再者,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存在以上两种现状,有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对教学改革和探索不深人、走形式,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缺乏生动有趣的事例。因此,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讲授好,授课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深厚理论功底和工作的热情。
我们分析的焦点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大班课出现的教学困顿。由于大学校园里学生数量的增多,为教学效益计,教学设施供应必然出现一定的紧张,那么大合班教学在一定时间段还会继续下去,所以大合班教学改革探索将会持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大班上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会极大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质量滑坡,同时也难以起到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学习什么专业,“没有相应的能力为基础所形成的价值观是无根基的、不巩固的、带有盲目性的价值观,因而这种价值是经不起社会生活的考验的,是不能在实践中充分起到正确的导向、驱动和制约作用的。”f1l一言以蔽之,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真正在大学生那里人眼、入脑、人心,就必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努力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以此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合班课堂组织工作难度大
由于合班上课的学生人数很多,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由于看不清楚课件或黑板、听不清教师的讲解,在上课时很容易溜号乃至违反课堂纪律,影响课堂秩序。据调查,“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这个数量后,则无法清楚地把握。如果教师处在专心讲课状态,其控制范围还要小。”而在人数众多的大课堂上,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效果,教师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放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上面,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的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与自身以后的职业发展联系不大,只要能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拿到学分就可以了。学生的这种应付心态导致课堂气氛、纪律较差,出现迟到、早退、逃课、不认真听讲等现象。
3币生互动性差,课堂参与度低
在大班授课过程中,由于人数众多,课堂气氛容易变得沉闷、没有活力;也由于师生很难熟悉,学生和教师互动性差。作为教育主体,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体。这种现象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降低教师讲课的激情和水平。更何况在大班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教师难免进人自身感兴趣的高谈阔论、最终“一言堂”的讲授式教学,很难达到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入眼、人脑、人心”的效果。
4.教学实效性评估困难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班课教学,由于授课内容任务繁重,按教学计划详细讲解书本内容时间并不充分,而宏观概括讲解往往使学生理解不够深,不能完成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宗旨。此外,现在许多高校的教学改革都在尝试改变“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强调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以充分展现空间,能够对学生的“联系实际”思考予以评价,但这要求教师有较多接触和了解学生的机会,这是课上难以完成的。由于大合班上课,人数众多,学时数量又有限,授课老师很难在一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获得跟每个学生个别交流的机会,一般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没有充分展现机会。因此,即使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班教学制约下也难以成为现实。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班教学对策
1.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高校教学科学管理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班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是教学得以运行的重要阵地,在人数众多、不易管理的大班教学中,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课堂规范,形成一定的课堂学习纪律是必要的。教师要在每学期第一节课详细地告诫学生必须遵守课堂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教学中也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一旦发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情况,要及时严格纠正,以免其他学生效仿。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出勤状况,并及时给予警告。当然,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遵守的,教师应该首先遵守,应该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样,对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效应和约束作用。在学生自律和他律的合力作用下,就很容易形成安定的课堂纪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运行,同时也保证其它教学改革和正常教学目的贯彻的效率。
2.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现状,就要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以及对改革开放发展趋势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总体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说,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指明了发展规律和方向,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其实践特性,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实践发展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随之丰富和发展。”[31面对蓬勃的社会变革及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普遍关注国家发展的前途与未来,探求改革中的社会主义究竟要向何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几点: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任课教师要进行有效备课,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大纲的基础上,梳理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就社会热点、焦点和思想疑点等问题,尤其是对学生所关注的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科学解答,让学生意识到学有所成,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需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深化、细化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做到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其次,在教学形式上,要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强有力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课件,并能够熟练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材料新鲜、时代感强、针对性强、说服力强的优秀影视片、录音资料等作为辅助手段,组织学生收听、观看,使枯燥单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变为视听并举、形式活泼多样教学。
3.采用参与、讨论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性
要想增强师生互动性,就必须采取参与、讨论式教学,而参与、讨论式教学就须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努力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班教学模式,限制每班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0人,并积极推进大班教学与小班化教学相协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实现学生由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教师在每讲完一个章节基本理论之后,要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精心挑选出课堂讨论的主题,每堂课拿出20分钟左右时间,可以邀请2~3名学生上前面登台讲说,其他同学可以在下面积极评议,然后由老师及时进行点评。或者第一节课留思考题,让同学有充分准备,在课后查阅资料,下一节课再参与,逐步锻炼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寻找资料看,自己思考及提出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政治理论的科学规律。总之,在参与、讨论式教学中要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交锋,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需进行隐形的操作与引导,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创新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口头表达能力,在互动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基本理论,提升学习兴趣。
4.教学实效性考核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与考核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整个学期的全程跟踪,变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体分数的状况,提升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考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那种“平时不努力,考前强突击”的惰性思想,使成绩考核真正地起到激励作用。比如,把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等都纳入教学实际考核中;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以多样化的教学评估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论兴趣。据此,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也给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充分空间与回旋余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同实际能力培养充分地结合起来。因此,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重点从考查学生单纯的、本本的知识储备状况,转变为全面、客观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探索出改进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措施及对策,目的在于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世界观、价值观培育紧密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与“以实践为本”紧密结合,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成为青年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立[c]∥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2005(45).
【2】彭瑾.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新西部,2010(6).
【3】胡振良.变革中的社会主义向何处去【JJ.科学社会主义,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