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应该以音乐为本。用心聆听音乐,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但在实际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关注音乐。本文从学生对音乐特殊性的认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欣赏材料的冗余度三方面分析学生不能有效关注音乐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音乐欣赏;关注音乐;情感体验
根据笔者的观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面对课本内所选的古今中外名曲大部分感觉比较陌生,课堂上很难有效地“关注音乐”,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就大打折扣。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能有效“关注音乐”呢?
一、学生对音乐特殊性的认识不够明确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乐曲欣赏简介中所讲的内容形象,于是认为音乐欣赏内容难度太大而“听不懂”。其实,学生并不是真的听不懂音乐,而是对音乐的特殊性认识不明确。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当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音乐不仅能够使人产生听觉性体验,同时还会产生视觉形象、感情体验等非听觉性体验,这就是典型的音乐联觉现象。需要强调的是,音乐联觉对应关系只是音乐表现对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音乐音响引起的感受与某个对象构成了充分而稳定的联觉对应关系时,才能激活听者头脑中具有这些感性特征的对象。但是,如果可以激活的对象太多也会使表现对象不够明确,人们也就无法从音乐中感受到明确的表现对象。
由此可知,虽然每个人都有听懂音乐的能力,但由于音乐表现的综合性、复杂性,使得音乐形象具有不确定性、多解性,所以学生对音乐产生不同的理解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总想从音乐中寻找标准答案。把自己欣赏音乐时的感觉和书本介绍相验证,如果相符合,就认为能听懂;如果自己感觉不到书本上介绍的情景,就认为听不懂,而不相信自己欣赏音乐时的真实感受,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丰童
音乐是最擅长表现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情感体验的产生包含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丰富多变的情绪体验。这时,听众感知音乐音响,产生听觉体验,然后在音乐联觉对应关系规律的作用下产生情态活动及相应的情绪体验。由于音乐的进行变化非常频繁:上行、下行、急速、慢进、紧张、松弛?,给人产生的感觉也是丰富多变的。第二层次即明确的情绪体验。如果音乐引起的情态活动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并且与某种日常的情绪体验相吻合,就会产生明确的情绪体验。第三层次即情感体验阶段。当音乐引起的这种明确的情绪体验引发某种经验与观念的联想时,由于思维活动介入,人们下意识地由这样的情绪联想到以往经历中曾经引起相似情绪的那些认识性内容,于是情绪体验就会转化为复杂的情感体验。第四层次是指情感体验的认识性成分。即对音乐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在这一层次,需要结合作品的相关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体会,属于理性分析的范畴。
上述第一层次的体验是审美过程必然产生的体验,第二层次的发生取决于音乐音响能否引起稳定的情绪体验,学生是否有日常的情绪体验与之相对应;第三、四层次的发生取决于欣赏者是否根据音乐引起的情绪体验进行联想与理解。从音乐情感产生的过程看,第二、三层次的产生都有赖于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的积累,而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都不够丰富,课堂上的音乐音响能够唤起的以往经历中曾经引起相似情绪的那些认识性内容也相对较少,音乐不一定能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三,学生对欣赏材料的冗余度不足
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初始阶段,欣赏内容的冗余度是能否引起学生音乐审美注意的前提条件。
冗余度是指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熟悉程度。如果学生对某首音乐作品感到较为熟悉,就认为冗余度相对较高。相反,如果学生对某音乐作品感到较为陌生,就认为冗余度相对较低。“近代学习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主动的期待和主动的探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冗余度的基础之上的,冗余度较低不易激发起主动探究的热情,但并非冗余度越高的音乐作品越能引起欣赏者的兴趣和喜爱”。当听众欣赏冗余度过低的音乐作品时兴趣较低,随着聆听次数的增加,冗余度逐渐增加,听众的兴趣也随之增强,但随着聆听次数的进一步增加,听众的兴趣达到最高后就会逐渐衰退,二者的关系可以用反U型曲线来表示。
由此可见,音乐作品冗余度过高与过低都不利于引起听众的欣赏兴趣。而课本所选的古今中外名曲,对于学生来说,冗余度都相对不足,即使是流行歌曲,也已经是年代较早的,于是导致学生对欣赏内容没有切入点,也就无法有效的关注音乐。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改变学生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的不确定性、多解性,建立正确的音乐欣赏观念,重视音乐欣赏的体验过程,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感觉,用心体会音乐,敢于表达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其次,丰富学生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再次,积极为学生创设接触音乐的机会。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音乐,多参与音乐活动,多接触音乐,提高学生对欣赏材料的冗余度。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容易主动地关注音乐、更深刻地体验音乐。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廖洪立.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大众文艺(理论),200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