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轻拂的午后 ,拜读冯建军教授的 《 生命与教育》,宛如当年静坐于阔大的教室聆听他的教诲,依然有怦然心动的感觉。生命、诗意 、幸福??这些个庄严而又妩媚的词儿 ,曾经在他的唇问美丽地跳跃 ,而今在他如椽的笔端静静地流淌,又一次缓缓地浸润了我的心田。
诚如卢梭所言: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莘莘学子在高考指挥棒下埋头苦学,这无异于戴着镣铐在跳舞。 虽为舞者, 却不尽是 “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其中滋味,只怕是痛并快乐着 ;但既为舞者,那就该以极灵动的姿态来完成对生命最完美的诠释。
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美丽而诗意的存在。她给予孩子们以诗意、性灵和美的体验 ,让他们即使在微苦的人生中依然感觉到生命的甜美。她会引导孩子们在文学的殿堂里去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绿色和希望的丛林,用美和爱去负载生命的弱水河。她应该为孩子们构建一个诗意的灵魂栖居地,把精神生命 自由成长的主动权还给他们,不让他们的精神生活和灵魂世界被排挤到一个 日益边缘化的角落。我想我们的教育 ,还应该借助审美的力量,超越有限的现实,让孩子们拥有充满诗意和艺术化的人生。正如一位 日本教育家所言: “ 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菊花怦然心动的情怀。”在文化大革命的飓风面前,墙角的一朵红花让绝望的沈从文触到了生命的律动,院墙外的声浪仿佛突然减弱、退远 ,乃至于消失,他的心灵空间一片静谧,静谧中又恢复了生命应有的那份镇定 、从容与坚定;夕阳的余晖返照着的一株苍老的枸杞树、单调房顶上蓦然出现的一树繁花、黄昏下凄风苦雨中的几簇马缨花,让季羡林先生哪怕是在最黑暗的岁月里也会做着五彩缤纷的春天的梦 ,大 自然赐予他神奇的海棠、夹竹桃、槐花 、五色梅,支撑着他从阴霾密布的崎岖小路走向一条光风霁月的阳关大道引导学生将人生的触角伸向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从花开花落 、鸢飞鱼跃中,感受生命的庄严和妩媚。让人与自然的会晤,成为一种精神的会晤,一次灵魂的约会 ,一次以艺术的审美静观为桥梁而实现的精神的抚慰。
我想我们的教育,还应该聚焦人类一切伟大的艺术品。因为一切伟大的艺术品都是以鲜活的生命和庄严的灵魂浇铸而成的,它们凝聚了人类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因为文化艺术的华美, 可以让人在黑暗沉寂中想见世间光明。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发掘关于人生、社会、宇宙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深刻内涵。欣赏艺术的过程,是生命张开的过程,是感官与心灵充分触摸和延展的过程 ,也是人的精神内涵得以提升的过程。
当学生诗意地生活在精神的自南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和诗意的氤氲之中,当教育真正实现人的诗意的栖居,那么我们和孩子们就可以一起抵达幸福的未来。
此时 ,彼岸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