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最早现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就是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情况。通俗的讲,学地理,了解环境,开发资源,清楚人地关系,归根结底是为了更科学的生活可见,学好地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2011版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中强调了“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从课程的动态构建而言,课程要广泛联系实际。地理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智能发展,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堂应培养学生阅读(看书、读图绘图、记忆能力)、信息搜集整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学科关联、环境意识及生存能力等基本素养。
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地理学习中图和文的阅读现状,寻找初中学生地理阅读最佳途径,指导初中学生科学的进行地理阅读,提高学生地理阅读的热情和兴趣,拓展和迁移学生的地理知识,以求学科相通,综合发展。这正是实现我校“潜能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即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注重其某项能力的提升,在其擅长的领域有专门的指导。而究其本源就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m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问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ofMind,Gardner,1983)书里提,人类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他还提人的智能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分类:记忆力——对于事物的记忆力,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记忆力,形象和抽象的记忆力等;形象力——在记忆的基础卜形成形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感性认识能力;抽象力一一在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理性认识能力;信仰力——在形象和抽象的思
维的基础.卜形成对于人生和世界总的观念的能力;创造力——形成新的形象、理论、信仰的能力。
从地理教学的角度关注这些智能,不难发现,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的塑造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地理概念、地理术语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地理读图阅读则在学生的形象力及抽象力方面进行了培养。因此,专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养成更显重要,培养学生从小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阅读氛围浓厚的地理课堂。
一、地理图文阅读的现状
“六三制”和“五四制”并存是我校九年一贯制特色所在,四年制的学生明显的特点是学龄已至初中,心态却依然停留在小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三年制学生平均水平相差较大,甚至对材料的解读有时也}}I现一知半解,差池甚远。地图的理解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得章法,只能求得一知半解,独立阅读的能力不佳。两年的地理学习生活,两年的空闲地理学习,使得学生升入高中后地理适应能力较差,甚至有些同学经纬线相关知识都已忘得一干二净。如何让学生对地理阅读有较深的掌握,以达到初高完美衔接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虽然新课程指导下的人教版地理教材删减了部分内容,降低了学科难度,甚至很多内容要求记忆理解的均已调整为“在地图j二指l叶J如何如何”,以此进行学生的兴趣养成,弱化知识所得,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容忽视,或者说学生的地理素养必须重点养成,为高中甚至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笔者个人认为,初中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部分内容应通过强化记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记牢。因为十二三岁的年龄,记忆快速且持久,应加以培养。各种素养本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承的,而对于初中生而言,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信息整合、分析、环境意识和生存能力自然得到培养。学会读图、在材料中提炼观点,是初中生必备的地理素养之一。归根结底,是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与方法掌握,强化阅读积累,淡化知识灌输,授学生以渔。
二、地理科学有效阅读的方法
通常地理教师课上都会强化地图的阅读,而仅仅以地图概全,难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快的提升。对于初中地理阅读而言,笔者提倡广义的阅读,即包括地图、地理文字材料(源于教材、地理期刊杂志等)、视频资料(地理科普记录片、地理影片等1均纳入学生阅凑材料中。当
然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其地位的特殊性仍应最重视。
(一)地理课堂的常态阅读,教师身先示范,引领学生爱上阅读
很多学生升人中学后,接触到许多新的学科,诸如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而学生会很自然地将地理排名靠后,原因在于:历史故事引人人胜,多数故事有耳闻,学生能讲半程;政治强调学法、心理,轻松愉悦;生物贴近生活,植物动物多数见过。而对于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就让近四成的学生望而却步,甚至从此停滞不前。一堂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仍旧延用满堂灌,学生辛苦,教师劳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阅读的机会,而且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阅渎中有所收获,体验到阅读的真实、成就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项技能。
最初的阅读,学生很可能不得法,读完一遍,雁过无痕,记忆不深刻,因为没有带着问题去凑,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带领学生一起读材料,找原因。阅读应有法,即需要教师制订目标,实现目标式阅读、多样化阅读,让学生有新奇感,乐于阅读,巨读有所获。
难度较大的材料不容易记住,需要探讨分析,那么就可以采取分小组合作阅读探究,这样便于学生们深入细读,剖析问题,达到阅读的深度。如长江一节《退田还湖》,需到小组探究找圩垸形成原因。
如果阅读材料注重说明一个现象,通俗易懂,那就可以学生集体朗读,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明自感受到了材料的现象即可,而且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朗读热情。如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竺可桢和中国气候研究》材料,比较简单。
如果一段材料现象明确,但却需要大家仔细倾听,从中引一个根源性的问题,那就叫一个学生朗读,其他认真学生倾听、感受,从中发现问题,提问题,这样能够集中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增加阅读思维的印象深入。如《地形与民俗》阅读材料,通过了解分析其民俗成因,解析“云南十八怪”的缘由,让学生解析地形如何影响民俗。
多段文字的阅读材料,可以分组阅读,不同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意识。
(二)课堂之余的选择阅读,师生互相借鉴。让生活中充满阅读氛围
地理课外书刊和地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相比较,学生更倾向于生动、有趣、活泼的地理材料,而且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是喜欢地理阅读的。有了这样良好的阅读基础,地理教师就应该把地理阅读简单由课堂阅读延续至课外,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地理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同的时期或定期给学生们推荐一些有趣的地理书刊或实事特辑,以供学生们选择和阅读,满足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知识储备和铺垫,实现学科关联,让各学科知识相互融会,在学生脑海中化为一体。如推荐学生看《中国人应去的56个地方》、《海底两万里》;神十升天,提醒学生观看录像,关注CCTV一9科教频道的视频,比如《银河系漫游指南》、
《ET》、《国家地理》、《走进科学》、《舌尖上的中国》等,这些科普影片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在乐趣中增长知识。
(三)自主阅读,以活动为载体,激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
1.地理竞赛,引领学生不得不读。地理绘图训练(手抄报)比赛——教材中基本的地理图表绘制方法、简易地图的画法、区域简介手抄报、手绘中国轮廓图、少数民族布艺服饰制作、地理拼图比赛等均可作为竞赛内容。此外,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地理竞赛,最重要的是由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全国地球小博士竞赛,这项比赛每一年都有一个结合现实的主题,客观题的题目内容非常新颖独特,不过在书本上基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必须去查阅书刊资料和利用网络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为了完成这些有趣的地理题目,就必须认真去查找和阅读各种地理资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能力会不断提升,在阅读中也会学到不少地理知识。
2.节日文化,生活趣闻,信息整合阅读升级。课堂上的信息发布,可以包含地理节日文化、各地风情民俗,让学生对地理节日的来由及习俗产生深厚的兴趣,他们愿意主动查阅资料,寻求答案。初一上学期的课前演讲,我告诉学生讲一切与地理有关的事情,下学期讲“世界真奇妙”的旅行;初二上学期讲“我爱你中国”,下学期讲“中国名城文化之旅”。演讲采取自愿完成,属于自选项目中的一项。如果这项稍有难度,可以选择其他项目,如背诵地理顺口溜、生活习俗、国家特征、自然灾害预防等系列,学生可完成其一,获得老师的过关印章后可以调控分中完成此项满分,提倡学生自主创作,将阅读内化了学生自己的知识。或是几个学生共同演绎地理情景剧,如讲授民族时,学生表演《民族秀场》短剧,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3.社团实践,绘图探究,大自然中增广见闻。让学生走课堂,走进自然,实地考察相关地理事物(如实地走访长春市的大街小巷,写自己家附近的历史变迁状况。了解家乡的历史及地理变迁)、地理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以及生产、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与地理学科及人类发展有关的内容,进行地理城市、野外考察和摄影活动。社团成员共同绘图,完成实践调查报告,对学生学习地理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面对现在学生在校课堂时间紧张的现状,我们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一些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祖国、家乡的读图、绘图探究作业,给学生带来一些阅读、动手的乐趣,比如长假后的地理游记,图文并茂,可凑性强,学生的原创作品极具吸引力。
在“微”时代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和他们一起体会阅读的快乐。虽然网络微小说、微信、微博已经让人们难以慢慢品味书籍的乐趣,但我们仍愿守候;静待阅读之花开放,希望见到如美国、日本等国一样的阅读场景:七旬老人步履蹒跚却仍坚持去图书馆阅读。希望我们的地理课堂昔日呈现此景,将阅读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