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其独特性。教师在在教学中要发挥纲要课堂史论结合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建设者服务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教学改革:十八大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勾画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报告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何使十八大精神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进入学生的头脑,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具有思想活跃、价值多元的特点,大学学习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课堂为主渠道,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和人民共同作出的客观选择。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可以尝试将十八大报告的亮点、热点、创新点和教材内容相结合,使报告内容及时融入教案、融人课堂,同时应以史实为依托,强调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国史、国情,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的思路框架如以下四点。
一、追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历史发展脉络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21,这是贯穿20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授课过程中,可以追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的历史发展脉络。甲午战争时期,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目标。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革命派,都试图在历史的舞台上以自己认可的方式改变中国的命运。然而,最终无一例外都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难的探索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人千辛万苦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经济上依然十分落后。没有经济上的保障,政治上的独立是不巩固的。通过总结失败的经验和艰难的探索,1978年中国迎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通过对民族复兴课题历史线索的梳理,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复兴是中国几代人百多年来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正是带领全中国人民完成这一回答历史使命的中坚力量,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产生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识。
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正是与近代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的。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所坚持的封建主义道路未能挽救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富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所提倡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未能完成上述两大历史任务。而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于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重要的课题。邓小平曾经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让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十八大报告的创新体现在提出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字之变体现了新的内容和思路。建设小康社会强调过程,而建成小康社会则强调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结果。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道路优越l生的现实体现。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中国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巨大成绩相结合。“两个百年目标”是夺取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里程碑,要使学生由此产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坚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信念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9O多年的风雨历程。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它既建设了新社会,创造过举世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也遭受过严重挫折,面临过众多棘手的难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历史周期律”,需要民主监督,需要不断地加强党的建设。十八大报告按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格局。“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l中国共产党只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的新格局是党在新的形势下,对党建工作的新思考,是对党的自身历史的正确认知,它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键要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经受了近百年的历史考验,它的领导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使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坚定对党的长期执政的信念。
四、搭建教学实践平台
作为理论课堂的延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环节同样不可忽视。200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就提出了“划出2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要求。201l&lZ2月,教育部又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提出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的明确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史实、史论,还要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平台主要承担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的组织及其实践结果的评价考核。它的创建有利于教学实践环节的细化和完善。在实践考核环节,学生实践成绩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以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社会服务效果、社会纪实影像等为依据。将纲要课程史实、史论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学以致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学生在动手、动脑、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聆听社会的声音,探寻人民的需求,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教学实践,给学生亲历躬行的平台,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群体特点突出,思想活跃,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用空洞的理论和说教难以奏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升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以丰富的近现代史实为依托,融十八大报告精神于教学内容中,同时充分发挥教学实践平台的作用,引导学生深人社会,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将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融合,最终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R/0L】(2012—11-09)[2013一O1一o81.http://epe.people.corn.cn/18/n,2012/l109/c350821—19529916.htm1.
【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