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价值认识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教育引导是各类高校的重要职责。深化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面对未知的生存压力,清晰地判断是非美丑,在缺乏安全沟通的社会中走出自闭与过度的“自我保护”,防范不良信息的侵蚀;有助于学生建立真善美的理想,培养精神意识的现代化和非功利化,完成知识的广度拓展和对文化意蕴的认知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在欣赏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美学的魅力的同时学会思考,唤醒自我的使能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升价值判断能力。
2.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视审美教育,以美促健,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培养的人才要全面和谐发展,而非某种技能的片面提升,通过体验与对话建构人与对象世界的和谐空间,贡献家庭,服务社会。通过校内外互动的各种活动,产生健康、循环的“空气对流”,创建优质的文化和政治环境。超越单一的物质功利的追求,鼓励学术创新,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我归属感,在吸纳知识与输出创意的双向流动中提高自信心,使审美力、创造力在这种敢于追问中反复实践、不断提升。
3.审美教育提升文化的对接能力
通过欣赏教学和引导思考的随机把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感受真诚的课堂评价,促进高校人文素质培养及相关课程建设,改善课程设置的结构和比例,调整成绩评价体系,有助于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职业道德的对接能力,有助于校企的更好合作;提升校际、国际交流合作的吸引力,使高质量的学科教育与全方位的审美教育相结合,在内涵建设上更加凸显高等教育特色,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运行,提升学生对各种文化的吸收能力、融合能力与对接能力,增强学生对校园、社会及未来生活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叶碧.大学审美文化教育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5.
[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