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闻标题;缩略语;使用
一、缩略语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
(一)正确缩略语的使用
在2003年非典期间,新闻媒体对非典病情进行了大量详尽的报道,其中有这样一条新闻,标题是——非典:可控、可防、可治。众所周知,所谓“非典”即非典型肺炎,其传播力强、波及范围广、影响力度大的特点让人们不得不记住了它的名字。在人们对抗这种病魔的战役中,“非典”这一概念得以家喻户晓,缩略语易于传播、方便记忆的特点也功不可没。“可控、可防、可治”是指疾病的可控制性、可预防性以及可治疗性,从疾病的控制、预防和治疗三方面最大限度地安抚民众,消除民众的恐慌情绪。这一新闻标题仅仅八个字,却能够给予人们以信心,坚定人们抗击疾病的信念,是新闻标题中使用缩略语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子女出国留学,人们对出国留学考试的关注度逐步加强。中国青年报曾有这样一篇报道,题目为——托福、TSE和GMAT考试将推迟。“托福”是一种英语水平考试,针对申请去美国或加拿大等国家上大学或人研究生院学习的非英语国家学生;“TSE”是英语口语测试,而“GMAT”是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关注此类新闻的读者对这几个考试名称的缩略语必然不会陌生,采用缩略语既简洁明了,又避免了冗长生僻的全称占据过多的版面,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
汉语的结构往往注重对称,倾向于前后对仗,有时候为了体现前后句式的统一,可采用缩略语的表达,比如《人民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推进农村工作创新”。把原始的思想方针数字化进行概括,让句式达到前后统一的效果,完整地表达了新闻的中心内容,又顾及了标题的和谐度。有些缩略语虽然不广为人知.在某些情况下却可以出奇制胜,激发人们的阅读欲望。《济南时报》曾经刊登过一则名为“国足‘吃掉’康师傅”的新闻,人们认可度高的康师傅本为食用品牌,这里却指代天津康师傅足球队,让人耳目~新。
(二)不当缩略语的使用
在缩略语的使用中,有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不恰当的例子。有些缩略语的适用范围有些许偏颇;有些缩略语的识别度不高,不易于广泛理解;有些缩略语的使用会引起歧义,误导读者和观众;也有些新闻标题使用缩略语会影响新闻的严肃性和正式度,不便于受众接受和认可。
《北京晚报》曾有过这样一篇新闻报道,标题为“CBD社区民警——坐这把椅子不容易”。对于文中提及的“CBD”,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疑惑:究竟“CBD”指代的是什么?CBD全称为CentralBusinessDistrict,指代城市中心商圈,而阅读这篇新闻后,我们发现时间的发生地点在北京一个并非十分繁华的地区,这样的缩略语的使用还需斟酌。《中国教育报》早前刊登过名为“《预法》赋予学校新使命”的新闻。标题中的《预法》是指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于政治法律法规方面的新闻报道,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倾向于正式正规,以起到引导群众的作用。此标题将法律法规加以缩略,并不符合正式文体写作的表达习惯,给人以较为随意的感觉,不符合此类新闻内容的形式。
二、缩略语的使用技巧
(一)缩略语的时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旧词汇会被逐渐淘汰,同时也会有很多新词汇进入人们的生活。新闻报道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在标题的拟定上也不例外。以非典时期为例,非典蔓延期间有很多相应的缩略语相继产生,像“抗非”、“防非”一类的词汇对于当时读者和观众来讲并不难理解,而时至今日,再应用类似的缩略语,就会产生歧义,造成误解。在2005年前,PK一词对于人们来讲是陌生的,而伴随着各大电视台选秀节目的热播,PK一词俨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缩略语,新闻报道中也常常看到它的身影。
(二)缩略语的普及性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普及度较高、认可范围较广的
涵义。上文提到过一则有关出国留学考试信息的新闻,其中的“托福”一词在汉语中可作为客套用语,在收到他人祝贺和夸奖时,用以回敬;但是“托福”更为普及的理解就是文中所涉及的留学鉴定考试,所以在此应用无可厚非,反而十分恰当。
(三)缩略语的适用性
词语都有其相应的语言环境和适用范围,缩略语也一样,一旦脱离这种范围,往往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且影响文章内容的传达。有些缩略语已经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广泛的接受人群,如“三个代表”一类的词语。一提到“三个代表”,我们就会想到国家政策方针、政府报告等类似的场景,我们不会在娱乐新闻中看到类似“三个代表”的字眼。在黑龙江省内,一提到“黑大”,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是黑龙江大学的简称,所以黑龙江省内发行和播出的新闻便可以直接以“黑大”为标题;但是对于一个长期在北京、杭州或深圳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缩略语就可能会令其困扰,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四)缩略语的固定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缩略语也在不断增多,这就对缩略语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缩略语的形式应该是固定的、有章可循的,甚至应该有其独特的构成理论。尤其是在公共发行的报刊和报道中,更应该注意缩略语的规范,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指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简称是OPEC。
(五)缩略语的简洁性
在缩略语的使用过程中,如果缩略后的词语并没有发挥其简洁的特性,我们就应考虑使用原有词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缩略应用。例如,中国民用航空公司译成英文后的缩写为CAAC,这一英文缩写相比“中国民航”这一称呼来讲,并没有明显体现出其英文缩略语的简洁性,而对于中国读者和观众,汉语会具有更佳的辨识度且更易于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需要再使用CAAC来代替中国民航。
三、结语
缩略语的出现最大化地满足了新闻从业者们的要求,它简洁、方便、易于记忆,区区几个文字便可传达出一个语段甚至一个语篇的确切涵义。也正是因为缩略语的重要性,如何保证缩略语的正确使用、规范缩略语的形成也就成为现今新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王铁琨,孙述学.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3(1)
[2]易国杰.关于简称及其他[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3]侯敏.缩略语使用的层级性特点及其规范问题[J].语文建设,1996(6).
[4]陈力丹.规范新闻标题缩略语的使用[J].新闻与写作,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