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更好地在语言翻译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绝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勤奋学习,长期积累和大量实践。
(一)深厚的语言功底
深厚的语言功底表现在对本民族语言与他国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纯熟运用方面。拿汉译英的情况来说,英语是语言翻译的目的语,英语语感和英语表达能力对翻译结果起决定性作用。英语语感包括语法意识(senseofgrammar)、惯用法意识(senseofidiomaticness)和连贯意识(senseofcoherence)等J。语法意识就是指学习者能牢固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对汉英两种语言语法的差异有明确的意识,用英语表达时能处处有意遵循语法规范等。另外,惯用法意识即表现在学习者了解、熟悉并处处有意遵循英语的习惯用法。良好的“惯用法意识”可以保证译文自然、地道,避免死译和硬译。而连贯意识则表现在学习者了解英语句内和句际衔接的特点,懂得英语重形合的特点,善于调节句式结构,运用或添加合适的语篇衔接手段,使译文连贯,避免句际衔接的突兀等,这对于译者来说难度更大,更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熟练。
(二)广博的文化知识
除了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外,翻译工作者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有文化差异和文化传递意识,要考虑目的语读者对译文所表达文化的接受能力,要把握自己在翻译过程中传递文化的意图和原则。同时,译者还要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译者所具备的文化知识对翻译质量和效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文化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但化差异,尤其是心理或观念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依然存在。作为文化交流中介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更要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要综合考虑受众跨文化解读的接受质量和接受层面,准确把握受众的接受习惯,从而更好地增强译文在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中的可接受性。
(三)高度的职业操守
许多著名的翻译家都具有高度的职业操守,这也是翻译工作者最起码的工作态度。莎士比亚译著的作者朱生豪译莎十年,仅准备工作一项就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他开始译的几个剧本花的心血更多,常常是反复推敲,数易其稿。他每译一段都自拟为读者,自拟为演员,以审辩语句是否顺口、音节是否和谐r。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译者要有强烈的主人公意识,要把自己当作连接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翻译的桥梁与纽带。也就是说,译者仅仅从尊重原文和原作者意图的角度出发是不够的,而更应该认识到翻译工作的意义,弄清翻译的意图,必要时对原文作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确保译文质量,确保跨文化交际效果的正迁移,实现语言翻译的跨文化传播功能。
结语
不同的民族都带有各自鲜明的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使语言翻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实现各国、各文化间的跨文化传播,就要让语言翻译的主体——译者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译者不仅要熟知本国的历史文化,更要了解他国的文化背景,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从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民族意识等方面渗透跨文化意识,而这需要翻译工作者长期的坚持与操练。
参考文献
[1]宫钦言.翻译文化交流说批评[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1).
[2]杨晓荣.汉英能力解析[J].中国翻译,2002(6).
[3]吴洁敏.朱生豪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