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有文字记载畲族先人活动的历史也有二千多年。民间手抄山歌本对自己民族历史作了唱述,《高皇歌》是畲族民歌的代表作,被畲族视为“创世史诗”。根据抄本不同,全首歌有400-500行。《高皇歌》又称《盘古歌》、《龙王歌》,手抄本流传甚广,几乎家喻户晓。
畲族习俗仪式十分繁杂,并且都用歌来唱述所进行的每一过程,如婚嫁歌。畲民会选择三月三这天进行嫁娶。畲族婚嫁礼俗最有特色,整个婚嫁过程就是歌声与娱乐的过程,新郎家迎亲队和红轿进家门时,新娘要唱山歌戏谑亲家伯和媒人的《你做媒人两个嘴》:
倾慕歌:如《少郎生好合娘心》:“少郎生好合娘心,可比明月照山林,你是十五光明月,我娘愿做月边星。”爱慕之心溢于言表。相爱歌:恋人互诉衷肠,虽无海誓山盟的豪言。以形象比喻、奇特夸张的想象,平白朴素地表达了歌者的忠贞与决心。
浙江畲族民歌和其它地区畲族民歌一样,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行为,它主要依附于民俗,紧紧地和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畲族人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质。以三月三风情节中的曲目为例下面将从音乐角度对浙江畲族音乐进行分析。
浙江畲族民歌的调式比较常见的,以县级行政区域划分的有6种,分别是丽水调、景宁调、龙泉调、文成调、泰顺调、平阳调。畲族音乐大多采用五声音阶,以泰顺调为例……
(二)畲族民歌的节拍和节奏特点
有两种基本形态:第一种为一拍一字一音,速度较快,句末的字拖长音,无明显的有规律的重音。《劝酒歌》中的节拍节奏就很典型;第二种为切分节奏。这两种基本节奏紧密结合,造就了丰富纷繁的样式。
(三)畲族民歌的曲式结构
多为单乐段结构,其乐段内部有双句体、四句体及五句体。以上《劝酒歌》就是单乐段,结构方整,由8小节构成,分为上下两乐句,属于非重复性双句式乐段,乐段终部属于半终止式,结尾完全终止。这首乐曲是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无转调 旋律轻快,连接紧凑。前2小节动机构成乐节,5.6小节承结句式,连接紧凑,结尾收拢。第二分句停在属音上,构成半终止;第四分句停在主音上,构成完全终止。这是畲族音乐中较为典型的曲式结构。
(四)畲族民歌的旋律特点
畲族民歌旋律中,多包含大六度上行跳进、大二度级进、纯五度下行跳进、纯四度下、上行,同音反复、小三度下行,如景宁调。
(五)畲族音乐歌词特点
畲歌的词格就是七言绝句,有正格平起平收,首句入韵,歌词的押韵为一二四句押韵;正起的平收,偏起的也是平收,都是首句押韵。如上谱中的《劝酒歌》未前劝酒先劝茶,茶是山中树叶花。茶是青山龙芽草,春三二月正抽芽。因为没有文字,畲族民歌的创作还有即兴性。
(六)畲族音乐演唱特点
畲族民歌演唱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假声,除了在祭祖与丧葬时演唱《功德歌》,和某些年老者唱近于念白的“平讲”,以及儿歌用真噪之外,山歌都是用假嗓来演唱的,歌手们称之为“高音”。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高尖、明亮的演唱风格。因为畲族民歌是贯穿在生活中的或是即兴的,当思考下一句时需要时间,所以畲歌里还有很多衬词,以拖延思考下句歌词的时间,如哩、啊、啰啊等。三月三风情节上的演唱方式主要以下几种
1.独唱
即为一个人演唱。独唱不受时间、地点、场地、人数等条件限制,所以成为最常见的演唱形式之一。畲民走在山路上时可自娱自乐,也可锻炼歌喉,抒发自己对人或物的情感。现如今的三月三风情节畲民要招待其他民族的客
人,他们会事先选派好民歌手以独唱的演唱形式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2.对唱
即畲族的答歌。对唱在三月三风情节上是最主要的演唱形式。主要以男女对唱为主。男女民歌手在这天会穿上盛装一早相约来到小溪边。男女民歌手分别站在小溪对岸,由女方先唱男方答唱的方式进行。一次对唱的时间大约在半个小时以上。
3.重唱
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可二人、三人、四人、六人等等。畲族人民擅长二声部重唱的唱法,人们称之为“双音”,畲族称“双条落”。在演唱上,带有轮唱性质。“双音”最初是两个人唱,中间穿插齐唱,迄今为止还发展可以有3人或4人演唱。但一般不超过4人。演唱者要经过长期磨合演唱和合作水平较高。 “双音”在唱法上,一般男女都用假声,后来男子改用真声唱,听起来声部更加清晰。畲族假声唱法追求恬静、纤嫩、清秀、古朴。这种唱法常见于小聚会场合,或是节日喜庆场面。虽然也不规定具体时间、场合,但必须在唱歌的季节,即从农历八月十五起至翌年三月初三止。尤其是正月、三月三、八月十五、九月九等节日,这时畲家总是成群结队走亲串友,以歌当话,还要举行盛大的对歌会。这都是欣赏畲家“双音”的好时节。
4.轮唱
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先后演唱相同的旋律,多为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形成此声彼和、绵绵不断的重复、跟进效果。也有两人或两人以上一前一后演唱同一曲调,结尾同时结束。对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要求不高,一般在聚会场合演唱。三月三风情节上也有畲族民歌手展示。
畲族民俗音乐作为历史发展的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畲族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和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许许多多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探讨。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飞速发展,部分畲族传统音乐正面临着失传的险境,保护和传承畲族音乐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近年来浙江各民族地区兴起的“三月三”畲族风情节使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畲族音乐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当只是被静态地保护,被留在博物馆里,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得到传承与弘扬,成为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
[1] 泰顺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泰顺文史资料·第三辑[M].泰顺.1989:2~3
[2] 刘斌靖.武义畲族三月三[M].武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26~30
[3] 施王伟.浙江畲族民歌.中国音乐[J].2008.第二期:117
[4] 浙江省少数民族志编纂文员会.《浙江省少数民族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
[5] 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156~210
[ 6 ] 樊 祖 荫 . 浙 江 畲 族 民 歌 的 音 乐 特 点 . 中 国 音 乐[J].1984.第二期: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