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漳县“9.16”暴洪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积极组织人力、物力紧急救灾,及时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妥善安置了群众的正常生活。本文就灾情情况、灾害发生原因、建立有效的防汛机制等方面做了论述,意在吸取历史教训,加强灾害防治,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漳县;暴洪灾害;防汛机制
一、灾情简述
2013年9月l6日2O时55分~21时25分,漳县遭受特大暴洪灾害,给当地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灾害发生后省、市、县领导亲赴现场指导救灾,妥善安置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把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据漳县山洪监测预警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漳县最大降雨量达83.2毫米。截至9月17日晚11时核查统计,灾害造成漳县大草滩、金钟、殪虎桥、三岔、四族、石川、马泉等7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大草滩、金钟、殪虎桥3个乡镇受灾严重。截至9月17日21时,灾害己造成全县7乡镇515~11428户51459人不同程度受灾,民房倒塌535户1645I~、严重损坏1600户4518间、一般损坏2782户9738间;4.87万亩农作物受灾,水毁耕地8560亩,养殖圈舍倒塌3280间,冲走家畜1571头(只);国道212线漳县境内全线水毁严重,多处出现塌方断裂和泥石流堆积;损坏县乡道路87千米,村道380千米,桥梁32座;损坏人饮工程12处,河堤97千米;兰渝铁路等工矿企业和遮阳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施工设备和基础设施部分受损。
二、分析灾害发生原因
(一)因地震造成山体构造不稳定漳县位于秦岭西段,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和铁沟河河谷地貌,地形西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为2000米~3000米,地基岩性为含漂砾碎块石,覆盖层厚度一般在3米~5米以上,结构中密,含漂砾的卵石层允许承载力为400千帕~45O千帕。2013年7月22日07时45分,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造成山体岩石震裂破碎,山体构造十分松散,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这就给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房屋建设缺乏规划漳县大草滩、金钟、殪虎桥3个乡镇都处于两山之中,由于受地形限制,村民大多居住在半山腰滑坡体上,在修建房屋时,没有合理规划位置,随意乱搭乱建,导致山中排洪沟大多被占有或堵塞严重,这就给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埋下了安全隐患。
另据介绍,这些居民大都存在水源短缺的问题,居民饮水、农田灌溉都需修建引水工程,渠道渗漏和农田、林地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滑坡变形失稳,引发灾害。
(三)河道被占有,导致洪水、泥石流泛滥漳县大草滩、金钟、殪虎桥3个乡镇临近的漳河段河道内村民随意开垦耕地、修建养殖圈舍、开设砂石料场等,部分村民沿河修建房屋居住,导致河道极其狭窄,水流湍急。在9.16暴雨突袭时,因河道被占有,水流不能在短时间内扩散,致使洪水淹没河道两侧的耕地及房屋、养殖圈舍等,经济损失严重。
漳县大草滩乡漳河段地势和邻近的国道212线持平,由于受地形限制,部分河道两侧没有修建堤防,导致路基被洪水冲垮严重,路面淤积了大量的淤泥,香木湾桥涵被泥石流堵塞,车辆人员滞留数小时不能通行。
三、如何建立有效的防汛机制
(一)强化防汛工程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河道治理力度,同时切实加强堤防工程建设和重点畜滞洪区安全建设,尽快提高中小河流域的防洪标准。加强对山体泄洪通道的定期清理和维修力度,同时合理规划布置建设引水工程,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高效节水能力。
(二)强化防汛预警预报和指挥调度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对期天气和水雨情的预测预报,特别要提升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和小尺度、局部性灾害监测预报的能力。在洪灾易发地区,建设洪灾监测战网、实现洪灾实时监测、分析预测评估。提出洪灾预警,为科学防灾和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三)强化防汛应急管理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汛行政首长责任制和各类防汛预案,健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