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通渭县生态林业发展现状,探讨了通渭县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困境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快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林业,林业必须担负起建设通渭县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并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行作用。
一、通渭林业发展概况
通渭县地处六盘山西部,居陇中黄土高原之核心,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岭梁交错,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干旱地区。现有林地面积991288.5亩,实施各类工程造林6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3.97%,活立林总蓄积653520立方米。全县设有国营苗圃2个,国有林场2个,林业站22个,基本形成了建设、科研、服务为一体的林业科研推广体系和县、乡、村、组四级林业生态情报信息网络体系。近年来,面对植被稀少、生态恶劣的严酷自然环境,通渭县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制定了打造“文旅名县”的奋斗目标,在调整林业结构和发展林业产业的基础上,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动员,全民动手,扎实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面山绿化等生态绿化工程,逐步形成以重点公益林为主体,各种林带相互交织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二、生态林业发展内涵
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担负着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对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就业、增加农村收入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生态林业的含义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适当地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分、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
(二)生态林业的作用从生态方面看,林业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以生长50年的一棵普通的树估算,每年可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一吨氧气,若每年有3个季度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则一棵普通的树每天平均产生的氧气约为3653克,吸收二氧化碳约为5023克。从经济方面看,林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也是农业部门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据专家调查测试,森林具有强大的蓄水作用:15亩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个蓄水量i00万立方米的水库。如果森林被狂砍滥伐,使其蓄水固土的作用遭受严重的破坏,就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三、通滑生态林业发展的主要困境
近年来,虽然通渭县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上,倡导绿色理念,推动绿色工程,发展绿色产业,绘就生态旅游发展目标,起到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林业相关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通渭县生态林业建设与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要求相隔甚远。一是对生态林业认识不够透彻。传统观念一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业,特别在广大的农村,为了个人经济利益,随意砍伐树木,占用林地现象比较突出,保护意识较差,造林就是刨坑栽树,看不到长远的利益存在。二是森林覆盖率低,覆盖质量不均,林地生产力较低,可采后备森林资源稀少,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产品的需求。三是生态公益林少,森林自然增长量远低于社会消耗。四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林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林农或承包人在林业生态和公益性方面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生态效益,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上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森林管理发展的理念。林业属于自然生长的公益事业,投资大回收慢,基本靠天创收,做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林地流转承包时间长,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林地的有序流转,林地分散经营的多,不利于森林病害虫害和防火的统一高效管理,从而影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初衷和效果。
四、发晨现代生态林业,推动通渭经济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渴望发展繁荣的通渭人民满怀“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山川I秀美新通渭”的激情,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然而,严酷的自然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赋予了通渭县人民艰巨的生态建设任务。
(一)强化生态观大力加强生态林业宣传教育,树立“师法自然、敬天为民”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群众生态意识,增强群众爱绿护绿意识,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富、因林而美”的生态林业新愿景。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阐明幸福生活应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应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社会更新应与青山绿水同在,引导人民群众“生态就是文化,青山就是财富,绿水就是生存”,为打造“文旅名县”注入绿色信念。
(二)实施生态工程建设从历史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通渭县在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过程中,应围绕“大地增绿、农民增收”和建立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为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深入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面山绿化等生态绿化工程,扩大森林资源增量,为“文旅名县’铸造绿色活力。
(三)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山林资源向林业资本转化,生产要素向经营大户集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向林业产业集聚,规范林权交易场所,搭建交流平台,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扩大财产担保,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创新林业生产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充分释放林改红利,惠及农民和经营企业,激发林业发展内生动力,壮大建设生态文明的力量,为“文旅名县”增添幸福色彩。
(四)完善生态法制轨道规划是行动的向导,政策是法律的灵魂,通渭县应高度重视规划和政策在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一是建议尽快制定出台《通渭县生态建设规划》,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指标体系、主体、方式、步骤、实施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并公布于众。二是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全面制定渭县环境保护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生态文明单位建设奖励补赏制度》,健全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理清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规范生态评价体系,为打造“文旅名县’提供生态制度保障。兴起绿色理念,建设生态林业、发展绿色文化、仁爱森林资源、推动通渭发展,只有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步伐迈进,打造“文旅名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