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农村建设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近几十年的农村建设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给新农村建设遗留了很多问题。本文就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陈述与研究,并为此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农耕文化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根本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创新,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创举。然而,过于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城镇建设占用良田造成耕地面积的流失;工厂的建设与资源的开采造成严重的污染环境;农村建设急功近利,风貌特色缺失;农村公共配套滞后等问题。
1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要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规划还提出进一步推动城乡要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一体化,即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以及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切实搞好新型小城镇的建设工作。
目前来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然超过50%,按照每年1.0%--2.O%的增长速度,有关人士预测,在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62%。由于农业的增长收益有限,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会逐渐减少,但是农务人员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经营也会降低。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仅要结合现代中国的国情,还要借用国外发展的经验完善自身改革。
“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看的见山,望的见水,忆得起乡愁”赋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的诠释,这意味着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应同时推进,在快速城镇化浪潮中的农村建设,不应失去农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质朴的农耕文明。应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2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困惑
2.1规划控制缺失的“国家标准”——人均标准易导致规模失控
农村城市化发展迅速,部分农村地区已逐渐向城市的生活方式转变.但仍有大量村庄仍保留着原有的生产、生活模式,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而依据城市与镇用地分类标准,城镇人均建设用地不应大于150平米/人,这一标准不利于对村庄规划的控制与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明确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为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制定了相应的宅基地的面积标准,因此,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农村土地,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农村住宅用地的供给途径是以户为标准的。
2.2农村建设风貌问题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应保留本村独特的风土与传统。在过去,多数农村向城镇的发展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追求以快速达到城镇化要求而发展自身,却在这发展的路途当中,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状况。针对过去的这一种现象,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中,要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使得农村在向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继承并发扬本土文化,形成城镇特色,共同建设与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2.3农村建设公共配套设施不足
由于农村人口数量少,其本身的公共配套设施也就缺乏。在进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除了吸引外资,吸引外来务工建设人员外,相应人员的配套设施应是首要进行的工作。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新型农村的建设势必引来众多的务工人员,而为了满足这些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又需要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因此,在农村建设规模扩大过程中应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且形成城镇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农村公共配套的服务说平,且避免重复建设。
2.4绿化建设问题
广袤的田野是农村生态建设的基质,然而农村建设往往忽略了生态绿化的建设,一味的拆迁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农村环境日趋恶化,因此,村容村貌建设应是促进生态文明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3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应体现农耕文化
3.1生活和生产相结合
保留传统农村劳作的生活方式,包括院落、院宅建设,同时加入现代城镇化元素,两者如何在一个地区和谐共生是新型农村社区的新要求与新任务。例如,在农村居民.点改造中,不应只是“集中上楼”,应保留一定的宅院空间,延续宅院农耕劳作的传统生活方式,在鼓励农民转变就业模式的同时,应考虑保留传统的生活习俗。
3.2合理制定一个农村居民社区的规模
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初期,要形成区域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大约3000~5000人一个社区,要满足相应的配套和到生产劳作场地的服务半径要求,且服务半径不宜过大。过大的服务半径不仅不能及时满足人员需求,还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了交通运输时间长等弊端。
3.3新型农村社区的号观风貌建设应保留农村地域风貌特色
在建设过程中景观要保留与田园自然镶嵌的肌理、保留古树名木、宅前屋后河溪景观,建筑材质采用原生态本土材质,建筑风格保留传统地域风格。保留本土特色,不仅不会较大程度地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而且还有效地保留了农村本有的乡土风情与风俗文化。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农村建设可与休闲乡村旅游相结合,让更多的人能体验农村质朴的文明特色。
3.4节约土地,旧村新城共同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的住宅开发应节约利用土地,建议采用多层公寓与联排院落相结合,不宜全部采用多层公寓,这样会失去农村风貌特色:也不适宜都采用独栋院落,这样对土地利用率不高。如此设计的优势是让乡情与现代进行适宜的结合,使得农村社区建设更具有自身特色。
4总结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城镇化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这历史大潮中,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为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保障与前提,保护好每一位原著居民的根本利益并发展自身经济,传播自身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05).
[2]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3]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