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越来越多。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依据法律的基本精神,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开展调解和仲裁,对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重要性
2013年的中‘一号’’文件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作为农村土地改革的重头戏。目前,甘肃省正在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定西市安定区被列为全省的试点区县之一。经营权登记工作的开展就像民间所说“是把睡着的孩子拍醒了”,在目前和今后必将会引发大量的农村土地纠纷。近几年,通过该区土地纠纷仲裁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回访情况显示,成功率达100%,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类型多样性、纠纷形成的复杂性、纠纷范围的广泛性和纠纷主体的多样化的特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要地引发的纠纷;二是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刺激引发的纠纷;三是承包地被征占引发的纠纷;四是土地流转不规范导致的纠纷;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纠纷;六是部分农民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与其儿女在城里共同生活,将农村的房屋和土地转让他人,现在土地有了既得利益后产生的纠纷;七是因妇女丧偶或离婚改嫁而引起的纠纷。
二、典型案例和主要做法
申请人定西市安定区风翔镇永定村三社村民纪某诉被申请人同社村民史某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纠纷起因是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丈量土地时,纪某发现和史某某土地中间属于史某儿子的1.2亩土地,在史某的经营权证书上没有登记,而自己的经营权证书上恰好显示的是自己的土地和史某的土地相连,纪某就认为这1.2亩土地是自己的,因此产生纠纷。纪某提出申请,仲裁庭受理后进行了开庭审理。仲裁庭在开庭时注意到,虽然争议地块记载在申请人的经营权证书上,但被申请人多年耕种的事实也有迹象证明,于是决定进一步调查后第二次开庭审理。仲裁员深入相关农户调查时,由于申请人的家族过于强势,被调查人遮遮掩掩,不敢作证,不得已,仲裁员赶往省城,从离开本地去省城居住的前任社长那里撕开缺口,顺藤摸瓜,环环相扣,调取12份证据,证明该地块确是1988年土地小调整时调整给史某的,而申请人的经营权证书,是由于颁证时工作面宽量大,由农户自己陈述登记人员登记的,并没有到地块核实,第二次开庭时,经举证质证,查明了事实,依法维护了弱势村民的合法权益。
㈠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仲裁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使仲裁工作顺利开展,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一是专题研究部署了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仲裁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依法成立了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明确了职责,确定了办公场所、经费等;三是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在区农业、经管等部门和各乡镇聘任了35名专(兼)职仲裁员,负责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受理、调解、仲裁等日常工作。
㈢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确保土地承包纠纷依法解决一是制作了一整套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格式文书;二是规范了仲裁工作的程序,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
㈢强化培训、加强设施建设,确保调解仲裁有效开展一是加强土地承包政策的宣传,对全市首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案件邀请市、区两级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新闻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对仲裁员开展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并经考试给合格者颁发了证书,做到仲裁人员持证上岗;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仲裁庭、合议调解室、案件受理室和档案会商室,配置了有关硬件设施和办公设备。
㈣坚持原则,依法办案,提高仲裁案件质量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程序合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恰当。二是恰当运用证据规则。案件受理后,坚持民事纠纷“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确保查明基本事实,不偏不袒、不冤不屈、公正裁决。三是坚持调解先行的原则。四是坚持严格受理、认真审理,严把立案关。五是坚持各方协调和回访。
三、结语
总之,安定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的实践证明,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是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理农民上访的有效途径,对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依法调处,规范程序是搞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的关键;仲裁人员坚持原则,扎实工作是搞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的基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的保证:只有不断地克服困难,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为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后盾,才能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