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口语交际课已走进课堂。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不目前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交际范围不广泛;二是交际主题偏差;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四是教学模式过于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五是教学目标不符合实际,话题远离学生实际。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有几点思考。
一、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是先导
《新课程标准》将过去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改变,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改变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是一种做人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办事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才能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二、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是主要功能目标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重视“说话”训练,轻视“听话”训练,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这对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和终身发展很不利。学生会听了,听懂了,听出了问题,才能纠正,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才能更顺利地完成交际行为,达到交际目的。
如教学口语交际《我长大了做什么》时,由于学生过于关注自己的表达而忽略了倾听别人的意见,以致生生互动较少。教师可设计一个“你说我听”的活动。先让一部分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理想;另一部分学生认真倾听。再请倾听的一方汇报:“我听懂了××长大了想做什么”。但双方交际不要停留在这一层面。倾听者还要征求对方的意见:“请问我说得对不对?”促使另一方也认真倾听,并做出相应的对答。这样一来,学生的倾听有了目标,交际的双方不断地发出信息,听者和说者的角色又随着交流的需要不断转换,这样的交际才会成为真正互动的口语交际。
三、构建自主型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是突破口
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先进的教学思想、优化的教学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的整合。构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便于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便于有效地控制“口语交际”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口语交际课,学生对某“课题”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言为心声”,每个学生说话都要表现出他自己的心声,都带强烈的个体色彩。要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构建自主型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很重要。
这种模式,着眼点是创设交流的情境,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鼓励学生多说、多问、多评,突出多向互动的特点。其一般操作流程分四步:创设情境、鼓励交流(想交流);典型示范、引导交流(学交流);合作互动、多向交流(练交流);主动探究、创新交流(会交流)。第一步操作要领: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形式灵活多样。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目的是提供话题,知道本堂课说什么、怎么说,激发交流欲望。第二步操作要领:注意范例的容量和弹性,使学生既可以模仿,又留有拓展、创造的空间。第三步操作要领:老师在多问、多评上精“导”,致力于形成热烈的、递进的听与说的互动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第四步操作要领:通过反馈矫正,规范语言表达;发现亮点,鼓励创新。
四、选则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话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和创新精神。话题选得好,这堂口语交际课便成功了一半。选择话题要注意宽、活、新。
宽:话题选择范围要拓宽,可从教材中发掘;可来自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可来自大自然、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这样的交际课,学生兴致高涨,乐于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活:话题要有弹性,能给学生留出选择、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如同学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课外的补习班,我们要不要参加?广告上宣传的内容,我们该不该相信?过年时给压岁钱好不好?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人人参与,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新:话题要不断更新,反映社会现实。如交通堵塞、家乡变化、神十飞天,都可以设计成口语交际的话题:《交通堵塞,我献计策》《神舟飞天,我自豪》《介绍我的家乡》等,这样些话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如能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体现上述特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形成基础的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那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能得到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