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美术学科在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美术教学着重于学生的观察、技巧、记忆、美感等操作性和艺术性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具有延伸意义的思维培养。特别是在新时期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催动下,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价值观,以及具有创造性的美术能力。因此,教师应从多样化与深度性两个方面入手,充分发展学生美术思维。
一、改变教学观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中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建立起独立思维,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美术科目同样不例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难免会觉得单调枯燥,而思维也被紧紧束缚,久而久之,学习美术的过程变为了机械地复制,学生也失去了主动思维的意识,使得学科教育目的中的感知能力、艺术渲染等毫无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以引导为主,带动学生主动探求的意识,可以利用兴趣吸引让学生们主动参与、敢于思考、乐于实践。例如《蔬果变变变》一课,利用学生对蔬果做工具构图的新奇心理,以及蔬果的生活化形象,教师只需要从旁做好简单的引导,就能够令学生自然地开动脑筋,思考蔬果与动物的相像之处。美术学科由理解到实践并不是死板的过程,教师只有做到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思路的整体改变,才能够从根本启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意识。
二、创设外部环境,强化学生个性思维
美术是对美的纪录与感知,提炼与升华,因此,学习美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参与体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仍然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课堂上对美术技巧的讲解和练习,学生们的思维习惯往往只能跟着课本或者教师走,按部就班,灵活不足。而个性化的思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科认知空间,累积与众不同的美术素养,从而诱导冉学生的最大艺术能力。强化个性思维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创设能够主观体验与感性认知的外部环境,比如郊外写生、参观书画展览等,目的就是靠感观吸引和身心接触来激发学生对美的独特认知以及独实践能力,最终形成个性化思维。学习《校同里的花》,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典型的室外课堂,让学生走进校同各个角落,接受更大的感观冲击和感知范围,学生通过实地写生能够更好地集聚自己的个性发挥,比如选择颜色、刻画形象等。在这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主题与外部环境的对应,以及适宜的教学引导氛围。
三、导入人文内涵,启发学生情感思维
美术学习的深层次目的是通过美术鉴赏或者美术创造来呈现和表达各种文化与情感,美术与人文内涵同样一衣相承,美术中承托着文化底蕴.也包含着世间情感及精神,因此,美术教学要与学生的情感思维启发联系在一起。学生具有了敏锐的情感体会才能够开启更大的美术创作方向;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精神共鸣才能够进发出更有发展性的艺术美感。所以,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除了教导学生基础的绘画知识与技巧,还要有意识地多增加一些人文内涵渲染,让学生了解到美术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融合,让学生明自美术不只是形态上的描绘,其真正意义是创造情感交流。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认知度,选择能够引起共鸣的导人方式,比如图文结合、影音观赏等。《诗情画意》就是一篇以景带情、以情触景的课文。诗画结合的方式、人文并重的深意能够自然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从而加强对美术学习的思维升华。
四、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化时代教育理念的长足要求。美术学科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要求更明显,美术创作靠的是扎实的功底和奇妙的灵感,而灵感的来源与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无关系。要想帮助学生建立起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把从感官上认识到的美的形态,融合进情感核心,最后转化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具有发散性的思维联想,这其中想象力占据主控地位。想象力的培养要从生活中积累、要有积极的人生追求、还要有难能可贵的童真,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素材。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和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哪怕有时候这些想象不着边际,也应该呵护与疏导,而不是压抑与打击。如《星空的联想》一课中,教师可以由浅显易懂的宇宙知识引发学生对星空场景的想象力,甚至可以通过与生活贴近的动画片内容带给学生一个兴奋、积极的想象空间。有了这些基础,激发学生举一反三、活力十足的创新思维并不困难。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方向。在这其中,美术思维的培养举足轻重。现代社会需要有灵魂的美术人才,现代教育需要有深度的教育目标,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在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与奇妙中凝聚思维、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