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音乐鉴赏;歌唱能力;考查;整合
目前,高中的音乐课程结构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音乐鉴赏为必修模块,选修则有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五个模块。选修模块看似学生的选择性很大,但是由于高中学生以升学为主要学习目标,学校也面临升学率的强大压力。因此,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实际上是高一开设音乐鉴赏课程,隔周上课,高二开设选修课程,根据教师的专业情况设置一个科目,隔周上课,必修、选修模块即使排除人为等其他因素占用课时,也仅仅为总课时的一半,这样势必不能比较系统地完成教学目标,也是与高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相悖的。从 2012 年开始,高二学生必须参加高中音乐学科学业水平考查,考查内容除音乐鉴赏外增加面试内容,即自选选修中的一项。这样一来,对于缺乏师资力量而没有开设选修模块学校的学生来说,临阵磨枪恐怕很难奏效。柯达伊认为 ,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 ,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 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够得以发展。高中课程标准中指出:歌唱的教学目标是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整合音乐鉴赏和歌唱模块,即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间、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学期末等相关环节的设计和整合,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课间创设音乐情境,鼓励学生开口歌唱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发现 ,高中学生不愿意开口歌唱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缺乏歌唱的交流平台和歌唱情境,学生不知道怎样控制音准和获得好的音色是重要原因。 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演唱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自然的歌唱。 每学期开始我都会通过调研挑选学生爱听、 爱唱的歌曲,利用课间即上课铃响前五分钟时间作为经常性的歌唱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创设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听唱、接唱、随伴奏歌唱等系列暗示,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开口歌唱。
二、课前增设才艺展示环节,激发学生表演欲望
课前几分钟时间,学生注意力是最不容易集中的,在进入教学内容之前利用 3-5 分钟时间增加才艺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表演平台,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表演欲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歌曲演唱形式要尽量多样化,齐唱、独唱、小合唱等,也可以是师生共同演唱,节奏热烈的歌曲还可以是歌伴舞的形式。才艺展示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效衔接,不能孤立存在。教师要提前下足功夫,课下精心指导和排练,坚持出精品,做到持之以恒,避免流于形式。
三、课中有效整合音乐鉴赏和歌唱教学,相得益彰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有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歌唱。例如《草原放牧》是第一节课的欣赏内容,为减小歌唱难度,欢快活泼的第一音乐主题可以用“啦”代替曲谱模唱,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位置,用开口音“啦”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音乐情绪;接着《第六(悲怆)交响曲》的第一乐句用闭口音“呜”模唱。这样就自然的形成了鲜明的情绪对比,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欣赏印度尼西亚歌曲《星星索》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练习多声部的演唱。(拓展与探究里面有谱例)先唱两个声部,然后再加到三个声部,恰到好处即止,不能喧宾夺主。在讲授欧洲音乐时,除了较难掌握的欧亚唱法以及我国的原生态唱法外,教师可尝试教学生涉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以及约德尔唱法,通过比较法了解各唱法呼吸、发声、咬字等特点,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各唱法的明显区别,并选择自己喜爱的演唱方法进行小组汇报,以上两种模块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收效显著。
四、课后拓展延伸,巩固教学成果
课后作业的作用,旨在巩固、延伸课堂教学的成果,有益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能对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有一定益处。因此,每学期教师要准备一到两首合唱曲目,适时于课后给每组组长一条两至四小节左右的两声部合唱旋律,学期末稍加整理就可以演唱合唱曲了。
五、学期末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设置争霸赛,评选学校好声音
期末设置年级好声音争霸赛,每班遴选出两名优秀歌手参加年级明星赛,演唱歌曲的题材和内容要丰富,尽量避免歌曲重复,如有雷同,在演唱方法上要有区别。教师要准备好音响、 多媒体等相关设备的调试等工作, 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总之,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只要教师多学习、勤思考、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和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 > 教育专区 > 初中教育 . 柯达伊教学法 -百度百科②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
[2] 查汪宏《走进高中音乐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