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论文网
君子论文网,专业代发职称论文,领航职称论文发表行业
为广大评职称的朋友出谋划策,为您解决论文发表难题,省心、省时、省力!!!
摘要:作为地方高校,其校园文化建设必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山东英才坐落在齐鲁大地,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从物质形态的校园环境到精神形态的英才理念,处处彰显地域文化的味道,实现由“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
关键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特定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文化形态、各种范式等因素的总和及其物质载体,它既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价值取向、创新品质,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作为高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文化氛围反应大学历史传统、特征风貌的文化形态,存在大学行为主体和各种载体中,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潜移默化地规制着大学人的行为规范。作为地方性高校,大环境影响小环境,高校的大学校园文化从其建设发展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这种渗透和熏陶为大学校园文化打上了地域特色的烙印,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带有地域特色。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其名称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齐,将周礼部分内容与当地东夷文化和民俗结合起来来治理夷人,逐步实现东夷文化向齐文化演变;周公被封于鲁,其后人将周礼传承下来,至孔子创立儒学遂形成鲁文化。战国时期,孟子游学于齐国,齐、鲁文化开始融合。齐鲁文化本是区域性文化,但在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孔孟之道成了治国安邦和指引社会人生的思想,以儒学思想为代表的齐鲁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而且也构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山东英才学院坐落于齐鲁大地,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从学院物质形态的校园环境建设到精神形态的英才理念,处处彰显地域文化的味道,实现由“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
一、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和物质基础,以实物载体的形式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山东英才学院自1998年建校以来在校园物质文化建中借鉴山东“山水圣人”的文化标志,在校园载体中注入地域文化内涵,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师生在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同时学习先辈们的精神,奋发图强。
(一)孔孟雕像
在学院宏伟壮观的新图书馆门前坐落着中国的两大圣人孔子和孟子。孔子神态大度,气宇轩昂,左手揽抱竹书,右手指挥示意,正与基座上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相呼应,彰显出“至圣先师”的崇高精神。孟子身着布衣,头扎纶巾,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尽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大丈夫”特征。其手握经书、慷慨陈词的姿态,也甚具教育大家风范。孔子首开中国民办教育之先河,孟子继承儒家正统,发扬光大,终成一代宗师,被后世奉为仅次于“至圣”的“亚圣”。孔孟双圣荣誉,驰名古今中外,有孔孟圣像立于门庭,英才学人希望能成为正宗的“孔孟门下”、“大师弟子”,有深广宏厚的“孔孟之道”做基础,英才文化教育事业犹如站在巨人肩上,努力攀登新的历史高峰。“孔孟之道”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卓越成就,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英才学院作为山东民办教育的实践者,以不负先辈命名的“英才教育”重托,一直坚定不移地沿着孔孟先驱之路探索前行,并取得了为孔孟先师增光添彩的点滴成绩。学院每年的“教师节”庆典活动中,面对形象具体的“孔孟双圣”,举行新生入学拜师典礼,以努力成为孔孟门下“贤人”、“弟子”为荣,由此激励英才教师和学生,发扬孔孟先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尊师重学”精神,进一步提升英才学院的教育质量。
(二)百米文化长廊
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两侧,有一个环长100多米,墙高8米的长廊,这里建有山东省高校第一家文化长廊。长廊壁画内容为《中华文明万年记》,用文物照片与史实、画面与文字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经典文物,这些人与物充分体现出民族精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与时俱进的丰功伟绩。《中华文明万年记》不仅为学生的真善美教育树立起形象生动的直观样板,而且为美化校园环境增添了魅力十足的景观亮点。学生随时可到长廊参观学习,瞻仰先祖的功业,汲取先贤的智慧,继承先烈的遗志,实现先人的理想,接受人文历史典范教育。
(三)山水相间的校园环境
校园西北角有“静湖”一处,步顶山一座,山水相间为学院平添几分生机,亦为学生晨读散步的好去处。湖边栏杆环绕,花木遍布,莺歌燕舞,虫叫蛙鸣,好不幽静。“静湖”东岸,伫立一亭,上书“心愿亭”,以表祝福英才学院更好发展之心愿。凭亭西眺,“静湖”对岸,叠石为山,水流直下,倒影映湖,煞是美观。湖西山顶竖立巨石,上刻大字:“步顶山”,字面意为:山侧有径可平步登顶;但其深义实为:鼓励英才学子脚踏实地、勇攀事业高峰。
二、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在学校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学习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体现在办学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等。
办学宗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山东英才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语出《孟子•尽心篇》,60多岁孟子回到自己的家乡,设帐授徒,聚众讲学,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自豪地称为“君子之乐”。山东为孔孟之乡,圣贤孔孟首开民办教育之先河,办学讲课,乐此不彼。二十世纪末,历史又重现新的办学契机,新一代民办教育家再次现身齐鲁大学堂,应运而生的英才学院借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办学宗旨,既为学院正名——英才,又为学院定位——教育事业,还明确了学院办学目的——培养英才。山东英才学院还利用地域优势,立足济南,聘请山师、山大、山财等院校的名家来治校,名师来执教,打造名优专业、名牌院校,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校训《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体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人们也应保持自强、生生不息。齐鲁文化基本精神可归纳为“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是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英才学院把自强不息作为校训除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外还体现了英才学院的发展过程。英才学院创办伊始,在没有任何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把“圆高初中毕业生的大学梦”作为自己的追求,把“争创齐鲁一流民办高校”、“打造山东民办大学第一品牌”、“建设中国高职教育优质品牌”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拥有两个校区的万人民办高校,自强不息可以说是英才人的心灵写照。在学院发展壮大后,适应学院内涵与办学规模的协调发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有了新的涵义,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和学院文化建设上。
“扬善、修美、求真、务实”是英才学院的校风。“善”与“美”是人文精神的精华,“真”与“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山东英才学院作为一所现代性的大学应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校园文化应崇尚“善、美、真、实”,同时培养学生达到“善、美、真、实”,鼓励“弘扬、追求、修正、务从”奋勇气概和正义行为,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和侧面的激励活动,在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做到打压恶习以扬善、唾弃丑陋而修美、去除假冒以求真、反对虚伪而务实,逐渐形成了“扬善、修美、求真、务实”的校园风气。
山东英才学院立足于济南所处齐鲁文化的地域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让学生在了解校园文化的同时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深厚内涵,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3]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和实务操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4]张心.齐鲁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临沂大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