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兴趣为动力整合挖掘多样化的音乐课程,为学
生提供创造力课程学习空间
新课程改革的近几年来,从课程设置来看更,学生可选择的课程门类多,就艺术课程而言,比如音乐方面初中方面设置了综合课,高中音乐课程分为音乐鉴赏模块(必修)、音乐与舞蹈模块、歌唱模块、器乐演奏模块、音乐创作模块、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等选修模块。从课改的理念来说,出发点是对的,但现实中落实课程实施计划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师资的配备不如课程来得丰富,即使外聘远水解不了近渴。课程存在一定的浓缩,走形式比较多,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选修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模块的选修主要是弥补音乐课程的单调性,提倡多样化提升艺术审美力和艺术创造力,但如果对课程深层次的课程理念挖掘不够甚至没有挖掘,那么就容易导致学生对音乐等艺术课程仅存的一点兴趣的期待感彻底磨灭了,丧失了兴趣的课程创造力无从谈起。
特别是高中选修的模块课程资源必须有效地整合,合理分配。勿求全求花样求热闹。师资欠缺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至两个模块进行开设,并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比如,器乐演奏选修课程中的乐器可选择学生便于携带并能自弹自唱的吉他(初中课可选择口琴),课程进阶到一定程度加入音乐歌曲和声教学,学生能为歌曲配伴奏音型、和弦等是音乐器乐选修课程中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与方法。音乐与舞蹈表演的课程适合用创编的方法激活学生参与舞蹈肢体语言的实践兴趣,甚至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街舞,由浅入深,通俗到高雅,循序渐进。戏剧表演课程适合用分组编剧本结合音乐与舞蹈,甚至舞台美术元素,提升学生创作参与激情。也可结合音乐剧形式进行有机整合。歌唱模块可以结合创作课程作自己的曲唱自己的歌,也可改编流行元素,激发参与歌唱体验。也可用不同歌唱方法演唱同一首歌曲,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启发思路等等。不可照搬陈旧歌曲,又高难度要求学生迅速到达高标准艺术效果。这将导致事倍功半。
二、紧抓课外艺术社团活动契机,多为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提供舞台
任何的艺术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创造性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无疑更值得我们去探究,主动参与,有意识培养创造力的实践活动是创造力培养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已经不是单纯来自学校教育,校外结构很大一部分起到了启蒙教育的作用,甚至学生潜质在启蒙教育就已经尤为突出表现出来。应试教育还是占主导位置的今天,学生在学校的精力还是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创造力培养的延续性无从谈起。根据调查情况,70%学习音乐爱好者的学生因课业负担在小学升初中后选择放弃了音乐提升学习,其中学阶段的兴趣动力与创造力的可塑性已经大打折扣,学生中学毕业升入大学后才重新点燃学习音乐的激情。所以,学校的社团活动、艺术团活动、以及社会组织的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这样的途径是不可缺的,而且是必要的。实践也证明这种劳逸结合的学生生活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是事半功倍、受益匪浅。艺术团社团等活动不仅能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同时能激发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完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参与艺术团社团活动同时也是一次次追求完美实践,一次次再创造的体现。为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平台,为创造力培养的提供科技土壤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音乐的途径已经发生的根本性
的变化,比如:电脑软件信息化有声的乐谱出现了,可以分声部聆听交响曲谱或钢琴谱;可视化的音乐出现了比如音频编辑软件adobe audtion、MIDI制作软件cubase等等,可以随意编辑各个声部音高音色力度等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所有要素;通过信息化媒体实时聆听国际大师的演奏,可实施远程授课等等。本身科技的发展就是创造力,我们今天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种种好处与便捷,就是创造力带来的结果。可见,创造力就是生产力就是源动力。比如高中的音乐创作课程可用音乐软件进行音乐作曲教学,如五线谱软件encore可实时编辑旋律和声音色等,学生可根据效果进行实时修改,是多声部的和声写作的很好辅助工具。
但我们在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学习音乐的便捷途径外,我们对音乐本身的创造力是提升还是下降呢?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比如贝多芬古典主义时代,每个音符都凝聚作曲家的汗水,通过纤细的笔尖跃然于纸上,甚至有时候不满意的种种修改思路也都一一呈现于手稿,我们才能有幸看到作曲家的心路历程。但就是这么一个没有高科技的时代却锻造出伟大的贝多芬,其作品影响着地球人的耳朵与心灵。他一生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贝多芬之所以被尊称为乐圣,其数量之多,曲曲精品,其创造力无比惊人。反观当今音乐作品大多是快餐式产生,然后迅速销声匿迹。科技发展的今天却没有作品能超越那个时代,当然除去个人才华与时代背景外,最根本的是人不能依赖自动化去产生的没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过分依赖所谓的高科技对艺术的某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伟大的音乐艺术作品还是人类创造力的完美体现。
总之,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途径与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奥尔夫器乐演奏课,从简单的音型开始逐步发展成大型的作品,就是音乐课程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很好途径;还有钢琴的即兴演奏法能充分调动学生所学的音乐素养、理论、技能等等在给一个主题就能即兴发挥演奏,就是创造力的最好说明。肖邦、李斯特等钢琴大师都是无时不刻的创造,流传记录下来的作品只是他们千万个创造活动的有形乐谱而已,还有无数个无形的艺术灵魂等待我们去挖掘。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创造力需要实践、创造力不是纸上谈兵、创造力不能依赖自动化机器。越来越多的例子也告诉我们音乐创造力对学生的发展等综合创造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印证了陆游告诫他儿子的另一句诗“功夫在诗外”。也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艺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