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音乐体验;多层体验;音乐素养
最近,湖南卫视的一档亲子户外体验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开播首期就创下了收视和重播记录。这个节目为何如此之火?因为它贵在 “真实”、赢在“亲身体验”。演员们通过各种体验,父子、父女间融洽了情感、拉近了距离、缓和了矛盾、进行了教育;观众们则借助荧屏这一媒介,跟随节目组的镜头关注演员们的点点滴滴,由此及彼,在他们的带引下或如身临其境参与体验,或触发情感引起思考。所以,《爸爸去哪儿》因“亲身体验”而感觉自然真实;因“参与体验”而感觉身临其境。
“体验”一词在《新编现代汉语词典》P620中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即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音乐体验” 源于特定的音乐素养与特定的音乐挑战的匹配关系,基本价值是自我成长、自知自觉和沉浸。在当前的理论下,音乐体验是希克斯米特利伊称之为的流畅体验、最优体验或有其目的的体验的一系列大型体验。音乐体验具有与在其他领域,包括体育、游戏和其他艺术追求所引起的流畅体验一样的特点。但是音乐体验很独特,它通常是指对于音乐制作或聆听的热心投入和介入。音乐制作者和聆听者还必须在他们积极的音乐制作或聆听过程中获得个人的整体感,整合和自我成长。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们不断尝试着用新理念进行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课堂中再不是“满堂灌”或“满堂动”,而是更新颖教学理念的、更丰富的教学方法、更细腻的引导过程,呈现出了一派积极、灵动、和谐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可是,当我们沉下心来,细心去观察时会发现,目前的音乐课堂中虽然课件越做越精美,乐曲分析越来越精密,歌声处理越来越细腻,但还是存在着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时仍很被动,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不够深刻等问题。由此,不禁让我思索:对于教师给予的知识和体验是学生想要的吗?所进行的音乐体验活动真正有效吗?为此,我对所任教的五年级240名学生进行了问题调查。展开一张张学生交上来的纸条,发现他们想要的音乐体验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50%喜欢在安静的、不被打扰的氛围中先完整地聆听,自由地联想,然后请老师帮助深层地分析、欣赏音乐。
②35%喜欢在学唱歌曲的时候能多进行一些互动类的音乐活动,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和内涵。
③15%喜欢多欣赏一些经典、优秀的课内外音乐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等。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我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担心是多余的,对学生煞费苦心的解释是不必要的,他们更想要的是能像初飞的小鸟那样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亲近音乐、体验音乐乃至享受音乐。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当以学生为本体,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促进学生的亲身参与,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提高音乐素养,带引他们真正地走进音乐的殿堂,深入音乐的内核,探寻音乐的真谛。下面笔者结合实践教学及案例分析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多角度体验,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富于实践性的艺术,强调音乐实践也是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识,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中,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生成和实现。
比如,面对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学生,许多老师感慨:一群小孩子,天真、稚嫩,他们对小学里的什么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但又什么都不懂。有甚者往往如你在火里,他们在水里,很多时候感觉无法沟通。这难怪一年级的孩子们,毕竟儿童和成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时,对孩子们而言,亲近音乐、理解音乐最佳的方法就是——音乐体验。因为虽然他们如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是每个人对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是与生俱来的,且是丰富多彩的。19世纪末,起源于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教学法,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得出一个结论:“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 文化的能力”。儿童学习的过程即吸收的过程,主动学习就是主动吸收。因此,如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带引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活动,也许他们与音乐的亲近度会超乎想象。
例如:《音的长和短——ta与titi的节奏多声部体验》一课。首先,以示范、模仿的形式师生互动,随音乐的节拍拍腿,在音乐的相对长音处(附点四分音符),做招手打招呼的动作。由此,学生用简单的动作感知音的长短,获得了直接的、身体动觉的体验;接着,用长短不一的线条“画”出音乐,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孩子们从视觉上直观体验到了音的长与短;然后,引导孩子们听辨并试奏三角铁和双响筒两件打击乐器,以此进行听觉上体验音的长短,且唤起孩子们联觉上的体验,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听到的长音和短音;最后,成功地进行乐器打击和节奏拍打的二声部表现与体验。看似对于一年级新生这么有难度和深度的二声部节奏学习,却在教师的带引下层层铺垫、潜移默化,学生获得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最终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水到渠成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的音乐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培养和学习。
从上述课例中可以发现,其实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耐心诱导,不要操之过急地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而是经过他们自己的感知和体验后明白“这是什么”。因为只有经历过亲身体验的东西,才能真正地渗入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音乐本体出发,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各种元素,并把它转换成多角度的体验活动(如视觉、听觉、动觉、联觉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亲身参与,获得最真切、最亲近的音乐感受,从而逐步提高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