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小语种专业,法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对于新建法语专业的高校来说,不仅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拟定课程设置和扩大对外交流方面下工夫,还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法语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对外合作;发展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法语专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自建国初到1966年,我国设立法语专业的高校共有13所,~U2004年增加到41所。而根据2012年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共有103所高校开设了法语专业。由此可见,法语专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同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几乎是同步的,特别是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社会对法语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依据吉林省法语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以课程建设、对外合作、人才培养创新为脉络,浅析新建法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法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义,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Ill按照教育部的总原则,依据现今社会对法语人才的需求,以及法语专业自身特点,制订科学化、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新建法语专业的当务之急。
实际上,众多专家从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讨论。青岛海洋大学的李志清教授在《专业法语教学思路的探索》一文中对此就有系统的论述。在肯定培养适应未来新形势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同时,李教授指出各校法语专业应该量力而行,而不宜照搬照抄北大、北外或上外等名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华东师范大学的何慧敏教授在《暗养创新型的外语专业人才》一文中将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建设的思考
2O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过于强调语言能力。随后,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外语研究和教学人士的认可。正如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在《普通语言学纲要》中指出的:“语言这个工具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作为国际交流工具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传统的外语教学课程设置同现今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之间固有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制约毕业生就业发展的壁垒之一。
同专业英语教学不同,学习法语的大部分学生是从零起步。大一开始的字母和读音的练习,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小学或初中就已经完成了。但毕业时,社会对两种外语能力的要求又是基本一致的。综合上述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肯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依据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英语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已经成为了Ft后工作的基本技能,法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培养英法双语人才更是被绝大部分高校列为现今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在2004年中国法语教学研讨会上,各校与会专家都肯定了英语在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其中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应该适度增加英语教学比重,使法语学生英语水平达到其专业生的目标。
2.强化基础法语教学
语言是重复的艺术。法语基础阶段学习对学生的日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适度增加大一、大二学生法语基础课程的比重。精读课程不能少于每周8课时,兼以外教课、听力课等辅助课型,让学生从入学之始就能做到“曲不离口”。
3.注重学生文化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21世纪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脱离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就令语言失去了本身的功能和魅力,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化法语基础的同时,在高年级课程中适当增加文化教学的比重,可以通过开设法国文学专业课等形式,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4.增加应用方向课程的比重
过低的应用方向课程比重已经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日趋显得无所适从,而大量语言理论和文学课在高年级中依然占很大课程量,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中,语言理论和文学课程占1/4还要多,且面面俱到,如词汇学、语言学概况、心理语言学、语义学等[31。因此,新建法语专业的教学应适当增加应用方向课程的比重。
三、对外合作的思考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教育规划纲要》已经将教育国际交流工程列为重大项目之一。冈要》提出: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开放的需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目前,各高校外语专业都已将对外交流合作作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就其科学性,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外合作办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自1995年1月26日我国首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法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颁布实施》,2003年3月1日国务院第一次签发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2004年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再~1J2009年7月教育部发布《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外合作办学从无到有,实现了大踏步跨越式的发展_引。
2.中外合作办学符合专业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大部分法语专业都已经同法国一所或几所大学建立起了合作关系。这里重点介绍武汉大学同里昂一大间的物理专业合作办学。双方采用“2+2+2”的模式,即首先在中国完成基础阶段物理学学业和法语培训,然后赴法国完成后续物理本科学业,通过考试就读法国里昂一大物理学硕士。2011年,该项目的应届毕业生中有4人考取了法国顶级高校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甚至有部分高考生放弃了清华大学而报考武汉大学此合作项目。按照该项目负责人王战教授的说法,这是“集全校之力,塑精品专业”。武汉大学的做法无疑给新建法语专业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3.对外合作办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方高校品质
双方的合作关系应通过正规渠道建立,杜绝中介。对于中法合作办学,法国大使馆及各领事馆都是热情支持的。通过大使馆搭建的平台,可以更加准确、真实地了解双方信息,也使得合作本身具有法律保障。
(2)既要重视留学合作,也不可忽视教师互访
建立一整套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师资培养,为年轻教师搭建国外进修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此类活动也有助于活跃科研氛围,提升科研品质。
(3)实现多层次交流,赋予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国内新建法语专业需要的是国外的母语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资源,而法国大学看重我们的则是广阔的学生市场。因此,我们应该在市场开发方面下功夫。例如,在开展“2+2”或者“2+3”项目的同时,也应该为毕业生搭建赴法读研的平台,同时应考虑其他专业学生赴法留学的意愿,逐步摸索一条法语专业向纵深发展和跨专业横向拓展的新路子。
(4)注意选材,宁少勿烂
我国各高校现有的合作项目多是付费项目,所以学校整体的态度是积极的。为了使其具有生命力,要严格控制生源质量,坚决杜绝凡是有钱的学生都能出国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思考
新建法语专业虽然年轻,但也有优势,即可以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用停滞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应该用思辨的头脑来分析问题。培养创新型法语人才是对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扬弃,是一种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1.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就是要摒弃填鸭式教学,立足启发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师应采用提问式、模仿式、辩论式、讨论式、表演式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2.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科技进步,教学中引入新技术势在必行。新技术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形成良好的教学过程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增大知识信息量;破除传统视听壁垒;激发创造性思维。有学者做过统计,使用和不使用多媒体的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率分别为84.6%和38.5%,由此可见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创新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在谈到大学法语教学现状时,着重强调了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目前教学内容明显与时代脱节,暴露出严重的滞后性。因此,教学内容创新已经刻不容缓。第一,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把握社会需要。外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脱离实践的教学内容,不仅学生不感兴趣,甚至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第二,教学内容多样化。突出个性化教学和辅导,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既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好”,又要让处于后进学生“吃饱”。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科学性。并非所有新知识都是学生愿意接受的。就法语专业学生而言,教学选材内容以适中为宜。因此,在课前教师的充分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要紧扣时代的脉搏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国际化视野及其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都和“70后”、“80后”大学生有了很大不同。这些变化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和认真把握的。例如,在课堂上及时扩充类似“宅”、“蚁族”和“地沟油”此类极具时代特色的词汇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
新建法语专业多以青年教师为主。相比老教师,青年教师思想上是活跃的,热情有余而经验不足。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要么没有重点,面面俱到;要么思路混乱,条理不清。听课后,学生往往感到似是而非。所以,备好课对青年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坚持集体备课和公开课制度,另一方面争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外校老教师观摩教学,搭建教师进修深造平台。
目前的法语市场可以概括为中法市场和中非市场两部分。尤其是后者,还处在蓬勃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法语专业毕业生投身到中非合作中。然而在教学层面上,大部分法语专业同中非市场严重脱节。无论是针对非洲的文化、非洲地域口音还是工程法语或合同翻译的课程设置几乎处于空白。同成熟法语专业不同,新建法语专业应从成立伊始就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既不忽视文学、降低品味,也不忽视市场、脱离实践,走塑造创新型法语人才之路。
五、结语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我只希望教师不再是一个讲课者,只满足于现存的答案。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激起学生的首创性和探索性。”掌握了法语,让学生获得就业技能,具备创新意识,是社会对新建法语专业的期待,也是我们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方玉娉,陈秀梅.我国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7(6):52—53.
【2]王惠德,曹德明.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熊金才_夕语市场价值与外语专业课程设置f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