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间构成教学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虚度空间思维的形成、平面投影图到立体空间的创造等教学思路,以期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艺术;空间构成;教学;虚度空间
鉴于社会对现代环境艺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高校相应地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空间构成课是为满足环境设计专业而开设的,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一直以来是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相比之下,空问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师生对其还比较陌生。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化,建筑专业的内容过多,其作业案例大多选自建筑专业,适合理科生的理性化思维和抽象化思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空间构成教学中,要探寻出一种适合环境艺术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把建筑专业的空间构成基础课简单地移植过来。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将多年空间构成的教学经验及思路总结如下。
一、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异同
首先,立体构成注重的是雕塑性思维,而空问构成注重的是虚度空间的思维。也就是说立体构成感受的是体量的关系,而空间构成感受的主要是虚体空间的形态、过渡和序列等。就一座教学楼而言,我们站在远处,看到的是楼的外部形体的塑造,人可以是静态的,它仅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感受到体量。但是,我们要知道办公室、教室和楼道等的空间变化,就必须通过人的运动进入到这些空问中,在运动中感受不同的空间,所以对空间构成的感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如一个讲桌,立体构成注重的是讲桌的实体造型,而空间构成注重的是讲桌的大小造型对周围虚体空间的影响。所以,空间构成主要研究的是实体对空间的分割限定。换句话说,实体和空间是构成环境的两个基本要素,立体构成更关注实体的创造,而空间构成更关注空间的创造。
二、雕塑性思维向虚度空间思维的转变
在房屋建筑平面图中,大家关注的主要是客厅、卧室等房问的大小形态,但它们是虚体的空间部分,而实体墙仅仅对虚体空问起到分割限定的作用。所以,在空间构成中要培养对空间部分的关注和创造。在作业的练习中,笔者首先安排了关注虚体空间的反向思维练习。比如将一个凳子放在讲台上,要求学生去绘制表现,但要把注意力放在虚度空间距离的表现上。起初,大多学生仅仅描绘出了实体的边缘线,把注意力放在了实体本身的表现,画面表现的还是凳子的造型,并没有分析出虚度空间之问的距离关系。这个作业训练的目的不是表现主体物凳子本身,而是对实体物所占空间关系的分析,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表现的主体是虚度空间,是图与底的互换练习。在作品的表现结果中,也许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黑白相间的抽象画,凳子的真实形象并没有表现出来。但我们从思想上和形式上转变了学生的常规性思维,表明了空间构成的后续作业的练习要以虚度空间的表现为主,要从雕塑性思维转向虚度空间的思维。
三、从平面到三度空间体的形成
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向四周无限延伸的气体,那么在未限定之前,它便是虚幻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分割限定,把无限变有限,把无形变有形。所以,在作业的练习中,我们必须遵循由简人繁、从平面到立体空间的作业完成过程。
因此在作业练习中,首先,要注意水平面上的空间分割限定练习。要求学生在45×60的KT板上,用高度在5到l0厘米的白色KT板作竖向分割限定,不做顶面,不考虑功能,仅仅通过所限定空间的大小、高低和限定程度,体现空间的开敞与封闭、动与静、节奏与韵律等空间美。要体现和感受空间的动与静、节奏与序列等空间形态,就必须使人进入不同的空间组合形态中。所以各空间形态的组合之间不是独立的存在,在各空间之间要有人流的序列动线,其目的是为后续的展示设计等课程中空间动线的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就是从平面积聚图到立方体空间的分割限定,即在前面水平方向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垂直方向的分割限定,出现空间体的抬升和下沉关系。所以,在制作立体空问之前,先用积聚的形式,获得平面上的空间组合图。
具体方法是从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基本形中,任选一种或两种,在40×40厘米的米字格上,通过大小、重叠和方向等形式上的变化,根据平面构成中的图形积聚构成原理,组合出20个草图,要求积聚图形必须限定在米字格中。再从草图中选择一个理想的组合图作为平面投影图,联想出4种不同造型的空间组合体,用白色KT板表达出来。在画法几何与投影的课程中,学生已学过几何体的投影,除特殊体之外,一般都需要在三视图下才能基本表达出形体特征。而在没有立面图的限定下,仅仅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图作为基本图来想象空间体,其想象的自由度是很大的。比如对于平面上的一个矩形投影,在没有其它立面投影的情况下,可以将之想象成某一长方体的顶面或底面的投影,或者是某斜面、圆弧面、曲面等形的水平投影,并在高低方面可自由变化。这样学生可以在一个平面图的基础上,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而不是盲目地凭空想象,在同一个平面底图的基础上制作出不同的空间造型。
四、创意性空间的形成
创意性空间的作业练习,实际上也就是对创意性思维的培养,每一门艺术设计课的教学都离不开创意性思维的培养。在空间构成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呢?常言道:见的多了,想法也就多了,其创意的思路也就开阔了。所以在授课前,笔者先搜集了大量的国内外优秀的创意性空间体图片,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来震撼学生的眼球,激发其创作的欲望,并通过对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设计思路的讲解,开拓创作的思路,分析历届环境艺术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的空间创意思路,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从国际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中分享创意的思路和空间模型的制作方法。
创意的思路很多,但在该项作业的训练中,首先是“仿生”造型法。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要有主题,要表达出设计的理念,并要求每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等进行解说。对作品解说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空间构成教学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作业练习来加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悟,通过多种实际动手操作建立师生的对话平台,学生在对空间模型的感悟中融会贯通空间组合的理论知识。所以在空间构成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找到适合环境艺术专业的空间构成教学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彤.空间构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5
[2]蔡涛.传达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