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蜀派二胡;风格特征;清新典雅;雄健豪放
一、概述
蜀派二胡,是由四川著名二胡演奏家段启诚所提出的,他被称为巴蜀二胡艺术的“一代宗师”。段启诚教授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刘天华、阿炳、俞鹏等诸多先贤们所开创的二胡传统艺术在巴蜀地区得以发扬光大。蜀派二胡在段启诚教授及后来者的苦心耕耘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以其清新典雅又不失雄壮豪放的风格特点活跃在当今胡琴乐坛,称为当今胡琴艺术百花园中不可缺少的一枝。
蜀派二胡的正式确立,使四川二胡有了“身份的证明”,也使得蜀派二胡的概念变得更广泛。段启诚认为:“第一,凡在四川工作的二胡人、四川人写的二胡作品、川外人士写的四川题材二胡作品,及海内外从事二胡事业的四川人,都可纳入蜀派二胡的范畴;第二,今后凡经集体研究决定的各种形式的二胡活动,也都归纳为蜀派二胡艺术系列活动。”
二、川籍名家二胡及代表作
(一)俞鹏,蜀派二胡的奠基者,是继国乐大师刘天
华先生后又一位伟大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和革新家。早在四十年代的时候,俞鹏就远见卓识地从中西音乐文化宝库中汲取养分,对二胡的演奏与创作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创新。他引用人工泛音到二胡独指演奏的探索,在《平原竞马》中“摇弓”技法的创造等,在胡琴领域独奏、重奏、及多声部演奏的创作都将胡琴音乐在刘天华的基础上升了一个重要的台阶。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平原竞马》。
(二)段启诚,二胡教育家,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大提琴演奏家俞鹏学习二胡,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代表作品有《苗岭早春》、《大凉山狂想曲》等。他首次在二胡中运用同向拉弓。大段快速的自然跳弓,快速的内外弦拨奏,五度双弦连续演奏等技法,为发展二胡演奏技巧和丰富二胡艺术的表现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三)谭勇,四川省政协委员、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音乐学)硕士导师,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西川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首批学术学科带头人,四川省第四批学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高校高级职称艺术学科评审专家。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代表作品有《清音荷包调》、《康巴弦子》等。
(四)梁云江,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民乐系副系主任,兼任弦乐教研室主任,二胡艺术硕士,二胡演奏家,作曲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代表作品有《江河云梦》、《川江》、《汨罗江》、《原野小曲》等。
(五)车向前,国家一级尖子演奏员 ,名二胡演奏家 ,作曲家 ,代表作有二胡协奏曲《满江红》、二重奏曲《剑门春意浓》、《船舶三峡》、琵琶曲《巴山风情》、琵琶协奏曲《烈士墓前》、及曲艺音乐作品《成都的传说》、《峨眉茶》等。
三、蜀派二胡的风格特征
蜀派二胡在风格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它吸收了南北派二胡的风格。既有北派二胡的雄健豪放,又有南派二胡的清丽婉转的特点。蜀派二胡的风格在形成在过程中还与四川本地所存在在文化艺术息息相关。
(一)四川自古以来就聚居着很多少数民族,是西南地区主要的民族聚居地,主要有藏、彝、羌等少数民族。不同少数民族所拥有的不同的本民族音乐风格为蜀派二胡风格提供了绚丽的素材,因此蜀派二胡的风格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一定影响。
(二) 川剧, 作为中国戏剧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历史悠久,流传下来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曲目,以及精湛的表演艺术。川剧吸收了高腔、昆曲、弹戏、胡琴、灯调五种声腔。川剧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博众家之长,与蜀派二胡风格的形成不谋而合。 因此, 蜀派二胡须风格也吸收借鉴国川剧音乐的特点。
(三)四川,本身作为文化大省,数千年来形成了具有
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蜀派二胡的风格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其深刻影响。川江号子、四川清音、四川扬琴等优秀的民间音乐形式大大丰富了蜀派二胡风格,使蜀派二胡风格清丽、婉转、豪放、雄健。
四、总结
蜀派二胡在其风格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博众家之长,海纳百川,兼容南北派二胡不同的风格,立足于四川本地所有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蜀派二胡的风格,形成了蜀派二胡清丽婉转与雄健豪放并重的风格特征,为胡琴乐坛的发展及四川民族器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苑树青《俞鹏传人与蜀派二胡》[J] 音乐探索 .1994(02).
[2] 苑树青《四川二胡界演奏艺术特点初探》[J] 音乐研究 .1985(01).
[3]谭勇 《胡弓天籁》 [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