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近代艺术歌曲起源上世纪初,鼎盛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此时期艺术歌曲多表现出清晰格调,意境深远、蕴藉隽永、旋律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活,音乐语言和诗歌语言交融结合,表现出极其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感。我国近代音乐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作曲家们继承传统音乐基础之上开始逐渐转向专业创作发展,原因有二:一是作曲家开始有留学海外的经历使他们的创作受影响于西方艺术歌曲;二是受影响于新文化运动。
【关键词】艺术歌曲;歌曲特点
一、近代艺术歌曲产生
学堂乐歌是典型的例证。学堂乐歌指学堂开设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的歌曲,所选取的题材内容广泛,反封建、反迷信、倡导民主革命、促民族觉醒等都成为乐歌的题材。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有沈心工和李叔同。学堂乐歌有一部分歌曲是侧重将优美流畅的曲调、秀丽的文辞、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的结合,是一种带有艺术歌曲属性的抒情歌曲。不足之处在于,编写乐歌的创作者们多不懂专业作曲法,所创作歌曲无法准确处理曲调和歌词之间的关系,歌词句法不统一;甚至有的歌词词意与曲调风格不匹配,有种强拉硬配之感。当然,这之中也有优秀歌曲,例如李叔同所创乐歌,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歌曲通常有钢琴伴奏,作品结构较完整、复杂,所创乐歌成为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雏形。
“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的歌曲创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赵元任是当时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瑶》。由于留过学,他很重视接受欧洲近代以来的创作经验,重视“和声”和懂得运用“调性感情”。他是中国近代作曲家中最早的,并实验性的将中国的民间小调与西方多声的创作技巧联系起来,并指出具有中国调式音乐的特点是以五声音阶做基础的。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聂耳,《铁蹄下的歌女》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艺术歌曲”原本的意思是“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盛行于欧洲19世纪初,特点是歌词多来源闻名的诗歌,注重对人物内心 世界的表现,曲调有较强表现力,作曲手法复杂且伴奏地位重。我国近代也存在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例如《大江东去》、《教我如何不想它》、《梅娘曲》、《我住长江头》、《送别》、《五月的鲜花》、《渔光曲》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早年几乎都曾经到西方发达的国家游学,接触到先进的和声运用方法和作曲技法,同时他们身上固有的文化底蕴使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使两者达到了有机的结合和统一。聂耳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35首歌曲,他的歌曲中既有充满了极大地抗日爱国热情的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又有如《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等融抒情性与革命性于一体的抒情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信心和决心并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二、近代艺术歌曲特色
(一)将音乐和诗歌进行完美结合
依诗歌原文而创的歌曲,创作过程中充分考量诗歌原意及其自身的抑扬顿挫,也灌注了作曲家自身对诗歌的理解。李叔同所创作《送别》一曲,至今广为传唱,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他采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长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乱。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中国古代旧体诗歌的风格在歌词中明显呈现,优美而典雅的歌词,又带着点点哀伤和人生感怀,散发着隽永韵味。歌词不仅和原曲调结合地相当熨帖,还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
(二)钢琴伴奏占据重要地位
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堪比声乐旋律,它的作用不光是发挥衬托节奏方面,也体现在用特定音型及复杂而精致的织体来呈现歌曲内涵和意境。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赵元任已经开始创造性的尝试将西方多声部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曲调相结合,创作出如《茉莉花》、《凤阳花鼓》等,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三)歌曲结构精致
艺术歌曲结构上多短小精炼,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观众欣赏、表演者演唱时应关注细节,可能它每个音调、每个文字都有深意,小到一个休止符也都会有作者的创作意图。如《铁蹄下的歌女》中多处过门的有力间奏不是情绪的中断,而是为了体现出歌女心中的忧伤与不平。
(四)作品内涵丰富
艺术歌曲中,一些歌词采用了著名诗歌,因此其内涵之丰富,价值之高,有目共睹。我国近代艺术歌曲绝大部分也都是采用的著名诗句来进行创作的,如《我住长江头》采用的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同名诗创作出来的。诗词的部分已经是引人入胜非常唯美了,因此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歌曲就更能交相辉映,互放异彩,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因此在艺术和欣赏方面的价值更高。
(五)表演者应具较高艺术修养并掌握较高水平的演
唱技巧艺术歌曲的特殊属性决定其表演者需有较好的音质,咬字清晰、声线细腻,并能够准确表达情绪。声乐演唱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在演唱时会出现字音含糊不清,缺乏力度的现象,这就要掌握好吐字方法。歌唱是用音乐化的语言来打动观众心灵的,是将音乐和语言密切联系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形式。演唱技巧既是歌曲得以展示的依据,又是歌曲演唱的基础。较高水平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是从每天坚持不懈的锻炼和学习中获取的,是从大量歌曲演唱实践中习得的。
(六)近代的艺术歌曲富有浓郁的社会和时代特征
《铁蹄下的歌女》曲作者聂耳被人们称作是能准确而又深刻反映我国的无产阶级形象作曲家的第一人。以致后来的冼星海等人,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向上始终坚持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战斗传统,取材于现实生活并投入到群众的实际斗争中去,使音乐创作为政治服务,大大增强了抗战的情绪。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不屈的战斗意志,鞭挞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其中的《黄水谣》、《黄河颂》、《黄河怨》至今也一直作为歌唱家们的保留曲目和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