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就是用来思考生命的,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有一个逐渐升华的过程:一开始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同厄运作抗争,在抗争中争得人的尊严;然后是从精神上无休止地超越人生困境,在超越中实现生命的意义;最后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对过程的享受。这些对于生命意义深沉的思索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显得弥足珍贵。
[关键词]生命意义;史铁生;过程;价值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作家,21岁即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且发展成尿毒症,生命需要依靠透析来维持,他经常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这样残酷的人生经历让他对生命的体验格外深刻,也正是促使他对生命、对生死做出思考的源泉。这些思考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极为浓厚而独特的哲学气质。
一、史铁生眼中生命的意义
人们通常会说: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贵的。但这些说辞对于生命残缺的史铁生来说实在是过于虚无缥缈。对于命运多舛的史铁生来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寻找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在史铁生眼中,命运是无常的,人们经常要被动地接受上帝给与的或欢喜或悲伤或痛苦或感动的经历,但不管怎样,人终归都是活在现实中的,不可能有魔法或神仙显灵来改变命运,不管命运赐予人们什么样的东西,不管未来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坦然地用微笑去面对。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假如厄运降临,人们就应该勇敢、坚强地去面对,坦然地把厄运看做生命的一部分。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在于那些美好的部分,还在于在或顺遂或曲折的经历中获得自由、幸福、快乐的体悟的整个过程。
二、史铁生探寻生命意义的过程
(一)战胜死亡
《山顶上的传谚是史铁生带有明显自传性质的一部小说,其间描写了他自己的精神历程。身为残疾人,肉体的折磨不是最痛苦的,那种痛苦现已麻木,没有感觉。最痛苦的是心灵的煎熬,它更多的不是来自于自己对“健全人”的渴求,而是世人对于“不完整人”的歧视和偏见,那些怀着别样的、刺眼的目光从四面八方射过来,让自小自尊倔强的史铁生无法忍受,他想到了死,他想既然活着这么痛苦、这么受折磨,那干嘛还要活着呢?在阒寂无人的深夜,悄悄地离开这个对他无情无义的世界,再也不用理会世人异样的目光,该是多好的一件事。、直面死亡、拥抱死亡,使史铁生接触到了生命的意义。可是,史铁生终将自己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这股“生’’的力量来自于他倔强的性格,也来自于他对于生命的思考。“人终有一死,干嘛赶着去呢?等你实在不行的时候,死神会来拉你回去的,而现在死神还未来,那说明我还是有力量的,有力量却不用,岂不是浪费?对,我要挥舞着双臂,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宰,这样远比让死亡摆布来的好得多,若是从这些忙碌、抗争中得到快乐,那岂不是意外之喜?”于是,在这样的思考历程中,他找到了对生命的最初体验:活下来,不向命运屈服,同命运进行抗争,证明自己是强者,在抗争中赢得属于自己的生命尊严,最终在抗争中获取心灵的平静,不管眼下失去了什么,至少自己还拥有生命,不是么?
(二)活出价值
史铁生对于如何生的思考,将着眼点从自己转向他人,转向数以万计的普通人、平常人以至整个人类。因为自己是身体的不幸才至此,而别人说不定有其他不幸的存在,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转向整个人类来看,厄运如影随形,谁也无法逃避。于是,他的胸怀更加宽广了,思考更加深化了,境界更加高远了。
人人都有苦难,都有不幸,这种苦难和不幸,有时候是一种局限,有时候是一种困境,他的瘫痪就是种困境。人类从呱呱坠地时起,困境就相伴人类命运的左右,这些困境,他将之总结为欲望困境、人际困境和死亡困境。他认为,这些困境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无法消除。现实中没有手段将困境化解,那只有从精神上来超越,越是能从精神上超越困境、超越自己,越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注重过程
苦难如影随形,人类要从精神上不断超越它,可是苦难一直存在,难道人类要做西西弗斯?而且人类的不断超越依然难逃“死亡困境”,那么超越的价值何在?史铁生对此又进行了艰苦的思索。通过坚持不懈或者是欲罢不能的思考,他认为人类生存和超越的价值,不在于不断超越的这种结果上,而在于这种超越本身。简而言之,过程就是结果,过程体现着所有的价值,结果不过是过程本身的一个无可避免的节点。如果人总是将眼光盯在结果上面,那么人是不会快乐的。一者,未得到结果的时候,因为欲望困境,产生痛苦。二者,得到结果,同样的短暂兴奋后,依然是痛苦:又要去追求新的结果。困境依然无法摆脱而你如果重视过程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追求的过程使你充实,这期间的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三、史铁生作品中生命意义的体现
在史铁生看来,命运不是自我生成的,更不是自我能主宰的,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这一切。这种操纵有时合理,有时又是不合理的,合理和不合理完全是随机的。
命运在史铁生最初看来是不可捉摸的,好运和不幸都不是人类自己能选择的,但是史铁生经过思索,发现好运和不幸二者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我与地坛》中,他写公园里~个小姑娘,非常漂亮但却是智障患者,他就感慨:为什么上帝不能将完美赐予她呢?他又从这点出发,推出世界上没有疾病、没有痛苦,世界将不复存在。因为没有差别的世界就像没有高低的流水,将会是死水一潭。差别是无法消除的,而好运与不幸既然无法消除,人们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将不幸看成命运的一部分甚至好运,然后享受它嗍。在理解了生命的不合理性后,史铁生继续蹒跚在追索生命意义的道路上,进而他又将生命的意义进行了升华。在《命若琴中,那个从出生就无法见到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瞎子,从小抱有一种不可及的希望,那就是弹断许多根琴弦后就可以看到光明,为此他弹唱了50年,其间弦断无数,结果光明还是在遥不可及的远方,但是他自己从这追寻光明的苦痛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这就是史铁生对于生命意义的升华:过程就是目的,要享受过程,要活得精彩,如此,生命才能远离痛苦,生命才能充满意义。
四、史铁生所谓“生命意义”的普世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出现精神世界的贫乏的现实情况。很多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也随之降低,各种丑恶现象不断冲击着人们本就疲惫不堪的心灵。于是,很多人开始焦虑:为什么我们的精神家园如此贫瘠?怎样才能重新构筑起人们的精神家园,挽救不断丢失的人文情怀?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文学领域,史铁生的作品无疑可以给我们答案,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给了我们极为深刻的启迪。人生来是不完美的,人人都有苦难和不幸,人人都有面临困境的时候,但是当厄运来临时,我们一定要同它抗争,在困境中不断磨砺自己的精神意志,进而实现精神上的超脱,最终归宿为享受人生的过程,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
史铁生以自身的残缺和苦痛为思考的出发点,始终立足于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这样的重大人生命题来不断思考和探寻,最终使自己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并且把自己思索出的关于生命的意义通过作品传递到世人的心灵深处,因此有人称他为当今文坛的精神象征。总之,他用自己的苦难和思索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也让自己的生命光彩变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胡河清.史铁生[J】.论当代作家评论,1993(3).
[2]陈顺馨.论史铁生创作的精神历程[J】.文学评论,1994(2).
[3]史铁生.史铁生作品集第3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56
[4]史铁生.我与地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34.
[5]史铁生.好运设计【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