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极具独创性的哲学理论体系,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轮和辩证法,又进一步改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无神论与基督教,无阶级社会乌托邦与天赋人权,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并对后世存在主义理论和神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希望 乌托邦 马克思主义
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最具独创性的一位,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了重要的创新。布洛赫的著作具有了包罗万象性质的形而上学体系,在哲学贫乏的时代,布洛赫通过一系列伟大著作将形而上学重新转化成为真理与现实。布洛赫从表现主义哲学家到传统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的转变过程中,其著作《希望的原理》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其在古典哲学领域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在详细介绍布洛赫希望哲学原理的基础上,对该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对比探讨,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无神论与基督教,无阶级社会乌托邦与天赋人权,社会主义与民主这四个方面来看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一、布洛赫的希望哲学
1、希望与存在
希望哲学也被称为“乌托邦哲学”,希望不仅仅是主观的、意识的,更是本体论的表现之一。希望与人的内在的本质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希望深深的渗透在人的本质当中,是人类的人性需要,是人类重要的一种本质结构。
布洛赫是“希望”与“解放”运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希望的原理》中将希望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研究。希望是人人都可能拥有的主观愿望,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对生活或者对人生的期盼。但是在布洛赫的观念中,希望可以是真实的存在,是存在的组成部分,是可以实现的。在这个实现希望的过程中,认识主动参与其中的,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充分体现了能动性的特点。
布洛赫布洛赫写下了《乌托邦精神》和《希望原理》 等论著,其宗旨就是为了构建一种以未来理想为导向的“希望哲学”在这种新哲学的主导之下,哲学将具有明天的意识,将对未来有所承诺,将成为希望的认识,或者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1]在《希望的原理》中,他也明确提出了人类希望的世界模式,即不存在任何剥削,消除了一切压迫,没有异化的理想世界。这种希望哲学是世界形态的新的形而上学。布洛赫将人类理想的希望和社会蓝图全知全能地描绘出来,为人类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社会前景,将人类的希望转化成可能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布洛赫结合了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将民主人权、人道主义与反抗一切压迫势力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反法西斯主义的结合。该理论表达了20世纪初人类为脱离剥削压迫的迫切愿望,是人类当时愿望的最形象具体的展示。并且这种理想社会的现实可能性恰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渴求希望的心态,完成了希望对现实的理论转变。
2、“尚未存在”与“乌托邦”
提到布洛赫对其希望哲学,即乌托邦哲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进程中,不难发现其“尚未存在”理论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尚未存在”理论与之前的存在论是有差别的,它区别于传统的形而上学。尚未存在可以理解为尚未意识,尚未意识是指人有别于动物的意识,是自由且自觉的能动的意识。它既是对尚未存在的意识,也是对存在的尚未性的自觉意识。其次,“尚未”即尚未存在。一方面,尚未存在,标明人现实生存的真实样态是尚未生成。另一方面,尚未存在表征为“所盼望的东西”,是尚未被意识到的东西,是“尚未完全获得的事实”。
在传统的理论当中,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的本质是存在,所讨论的关键往往仅限于“存在”的问题。而布洛赫的尚未存在理论则是讨论未来之存在,将人类未来的生活作为研究探讨的对象。将重点关照于存在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形态,将存在置于历史的发展与运动的变化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在社会变革的趋势上。这就说明了其基础是奠定在本质的希望和理想之上。希望梦想走向现实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布洛赫所说的“梦”是根源于未来之人的本真自由,而非对现实存在的心理反映。因此,这种白日梦绝非个人主义的蒙昧之梦,而是世界改善之梦。是作为预先设定的历史意识,由这种梦想和希望激发起人们意识中那些尚未被意识到,或是尚未成熟成型的理想世界。因而它是内在于人的意识中的现实可能性,亦即历史乌托邦的内容。
二、希望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1、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是显而易见的,其著作《乌托邦精神》与《希望的原理》中展现的理论观点都是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阐述的。在布洛赫的物质观中,许多的思想理念也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他的“尚未存在”理论等都具有物质与辩证法相结合的特点,并且进一步运用辩证法去扩充物质存在的内涵意义。他的希望哲学理论并没有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他将物质范畴与辩证法紧密结合起来,将其运动的发展的乌托邦哲学理念蕴含其中,从而阐释世界发展的推动力。
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还表现在他的《马克思,直路,具体的乌托邦》报告中。在这份报告中,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高度评价,极大地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成就和贡献。根据布洛赫在报告中的评估,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和社会历史的变迁发展,部分理论可能已经不再完全适合时代的需要,不能再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作用,但是其理论中的精华核心部分,以及其基本的思想观点依然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依然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例如,辩证法思想和现实的人道主义理念等。
因此,布洛赫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继承并运用独特的视角进行了解读根据历史与社会现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心的发展和超越。
2、布洛赫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希望哲学虽然承袭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重要理论,但是两者还是具有很大差异的。布洛赫的理论不能简单地归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其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布洛赫不是僵化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是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正确评估布洛赫在20世纪哲学史的地位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意义。[2]
第一,布洛赫的哲学理论打破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当中,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有着清晰分明的界限,两者是无法相互渗透的独立整体。但是在布洛赫的理论体系中,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对唯心主义的全盘否定,认为唯心主义理论中依然存在着极具价值的思想观点,理论和实践的每一步跨越都不能割裂与唯心主义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其乌托邦哲学中,人类的希望被视作是存在的一种,而不仅仅看作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希望成为一种尚未的存在,是可以通过人类具体能动的行为活动变成现实的。因此,在意识与物质之间人类的活动是重要的沟通桥梁,对于具有未来性的精神意识——希望,同样是存在的表现之一。所以,布洛赫的哲学理论冲破了唯物与唯心的绝对对立。
第二,希望哲学超越了无神论与基督教的对立。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与基督教的思想体系是完全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一切宗教都是客观物质在人脑的异化表现。但是布洛赫则认为,基督教经典《圣经》中的末世论是人的希望与理想的体现。这又回归到希望哲学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讨论,彻底的无神论者才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徒的重要标准。因此,希望哲学对无神论与基督教之间的差异起到了彻底的颠覆作用。
第三,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超越了无阶级社会与天赋人权的对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认为应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权力掌握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将这一专政形式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国家政权形式。这一观点遭到了布洛赫的反对,他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并不能在理论上体现全部人的意志和权力,在实施过程中同样会遇到诸多现实问题的阻碍。而“天赋人权”理论突出强调了人的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充分表达了人的自在状态和希望理想,这一理论不能被视作单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观念,更不应该成为抨击揭露资产阶级腐朽面的突破口。因此,能够真正全面地看待无产阶级专政与天赋人权思想才能够真正体现未来理想的社会状态。
第四,超越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对立。布洛赫认为社会主义与民主应该是共同存在的,不能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只有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才能排除现实社会中的阻碍,社会主义与民主才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布洛赫的理论是在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等一系列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创新和超越,发展出更具独创性的希望哲学与乌托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