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给出了中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本科教育标准,探讨了当前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教育质量下滑的成因,进而研究了影响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改进策略和思路。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育质量;现状;改进措施
汪惠认为研究型教学必须实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过程中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与相应技能Ⅲ;胡田庚认为研究型教学是要创造适于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学习环境或场景,由学生自己在该情景中独立地思考问题,提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圆。然而,不论专家学者对研究型教学的理解如何,其必然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最终目标。我国人口基数大,招生数量显著增长与教育资源极度短缺之间存在长期矛盾,使得研究型教学在国内各大高等院校中的开展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简单,在教学组织、课程设计、培养方案、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相关分析,在探讨我国本科教育质量下降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本科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研究型大学的教育质量标准
面对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市场经济深人发展的社会环境,各高校先后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准的本科教育质量标准。作为以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必须保证教育发展的航向,坚持以精英教育为主导,用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衡量标准。因此,精英教育必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领域仍然发挥着大众化教育无法实现的重大功用。研究型教育必须坚持学术导向,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的。
二、本科教育质量现状
1999年我国实行教育规模化以来,本科教育的招生人数有了大幅提升,1999年高校招生人数160万人,2005年招生504万人,2009年招生629万。本科高等院校的创办数量亦有显著的增长,由2000年的1041所增长~12010年的2035所。国家对本科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逐渐攀升(~12003年至2007年5年间,国家对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从3850.62亿元增长~18280.21亿元,涨幅达115%),地方政府对高校经费的投入也在逐年增长,众多的社会人士或团队对高等学校以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财力和物力捐赠。高校经费投入与管理使用体制基本完善。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优秀成绩,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初步形成,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质量也在不断完善,本科高等教育教学出现了质的发展与飞跃。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上述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不能提供必要的教室、宿舍、实验室等一系列硬件配套,使得高等教育资源呈现出匮乏的局面,导致高等教育质量有所下降,所培养的毕业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硕士、博士点建设上,或是忙于增加学科专业建设,将学校拥有的重点学科、科研成果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准和依据,而没有将学校的发展建设重心放在本科教育教学上,导致教育质量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翻。
三、本科教育质量下滑成因分析
面对市场环境下大众化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遍开展,精英化教育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总体而言,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主要受社会环境和高校自身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
1993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的财政收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较小:200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2008年占3.48%,2010年占3.66%。虽然这一数字在逐年增长,但仍未达~1]1993年提出的4%的目标。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造成教育资源短缺。我国的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仍非常有限,明显低于很多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投人。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如有些高校教师资源明显不足,师生比达到1:30以上。宿舍、实验室、学习条件的不足已成为许多高校的普遍问题。
(二)重科研,轻教学
高校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点,保质保量地完成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提高整个教育水平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需要,这在我国《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已得到确认。不仅如此,善见》还明确指出高校教师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本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且规定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高校教师每年应承担不少于I'q本科生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得以参与行政、部门等工作为由放弃本科生的教学工作。然而,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尤其是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因经济条件、职称考核政策及教师威望评价制度等因素不得不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科研业务上,有的甚至在校外科技公司中兼职。究其原因,与我国当前的职称考评政策有莫大关系。在教师晋升条文中,教学工作是一项软指标,只要参与本科生的主干课程教学即可,至于是否达到了较高的教学水平,或是教学过程是否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则无需考评。相反,科研指标是教师晋升制度中的硬指标,教师要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或出版学术专著才能够评定相应职称,也就是说只要高校教师具有较好的科研成果、能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就具有职称评定的优先权,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的教师只能等待。如此一来,科研在教师工作中的份量显然与日俱增,进而使教师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时间只能从科研时间中挤出来,如此循环,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必然下降。
四、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改进措施
(一)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与教育资源利用合理化
从当前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分析,国家财政投入和学费收入业已达到上限,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高等教育应积极倡导吸收社会力量捐赠助学,引进国内甚至国外的投资机构投资办学,创办高校校办产业机构增收。为有效保障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国家财政应及时对高校的教育经费进行核发,并应保证教育经费投人具有一定的增长率;高校自身也应广纳经费筹措渠道,从社会企业、校友会、教育基金会等机构中集资,实行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人,进而保证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很好地满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需求。
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仍存在巨大的节省空间,学校首先应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理念,坚持“勤俭为荣”、“节约光荣”的优良传统,抵制并抑制“浮华”、“奢侈”的不良社会风气;其次,应切实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校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条件的改善提供条件;再次,应控制人员增长,特别要控制工勤人员、政工人员和机关单位的人员增长,提高行政或管理公司的效率;最后,应加强高校经费的监督,教育经费的使用应公开透明,防止教育经费用于非教育项目,保证专款专用。
(二)准确定位本科教育培养模式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准确定位是培养高质量优秀毕业生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及高校所在地区的社会需求,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应在我国高等教育所要求的本科生基本培养规格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社会发展观原则,制定本科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并使之能够体现学校自身的教学特色与教育优势,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制定也应遵循教育育人的科学发展规律,从人性与求知的角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培养计划与培养方案,使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能够人尽其才,实现个性化精英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应保证通过该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能达到高校自身制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而且能够接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的评价,能够快速适应所从事的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工作环境,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
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决定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制定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真正实现教育育人、服务社会的本科教育宗旨。
(三)教学组织多样化与个性化并存
教学组织形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国内外常采用教学组织形式的有个别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组织形式、实习教学组织形式等。虽然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但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建立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以及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这就决定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精细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存在本质区别。研究型大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尤其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赋予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在教学组织上要体现多样化的特点,有组织、有目的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实施集体化教学的同时,探索实施开放教学、独立学习、小组活动、个别辅导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色与长处,使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全面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作
本科教育质量是研究型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地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工程及科研人才,研究型大学才能有优越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如何有效建立本科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是研究型大学在管理层面的一个关键点。一方面,研究型大学应制定合理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与激励机制,不能完全向科研倾斜,应使教学与科研并重,积极促进和营造良好的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氛围,从源头上抑制目前主科研、副教学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和奖惩机制,’通过对教师的综合考核,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此外,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保障还需要有外部力量的参与,积极有效地引入校外评价机制,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充分保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建立与运作,全面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五、结论
教育质量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立校之本,必须保证良好的本科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科学发展观的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当前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下降的成因,提出了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改进教育质量的相关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蕙,张文雪,袁德宁.关于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J】_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17.
【2】胡田庚.高校文科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定位【J1.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3】陈至立.在2001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1_中国教育报,20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