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在以追求自身利益为主要原因的驱动下,会计造假现象频繁发生,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破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度,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信息使用者就需要一套详细可行的对会计造假的识别方法,通过了解企业基本经营状况,分析财务报表,审查会计账务和企业内部控制,及时发现会计造假现象,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规范企业及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会计造假;识别方法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或者个人为了满足其获取利益的需要而非法采取肆意伪造、虚报、瞒报或损毁会计信息资料等的行为,其后果是直接导致了企业会计的信息失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会计造假行为越来越严重,造假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这种恶劣的现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生活,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和良好秩序,确保信息使用者及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伤害,识别企业会计造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点。下面总结了一些基本的识别会计造假的方法:
一、分析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
(一)对企业自身的分析
要查找企业存在的异常会计造假信息,更好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要先对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这其中包括对企业业务的构成,所处行业的性质、企业经营策略、产品和资产规模,以及企业总体的收入、成本费用等,还有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各项数据,财务指标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趋势。
(二)对企业外部财务特征的分析
纵观企业外部的财务特征,最能直观反映出财务造假现象的便是该公司外公布的各期财务报告。研究企业财务报告的连续程度,关注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是否符合要求以及企业的外界评价是否下降等等,若上述因素现异常,则就要质疑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二、利用财务报表发现问题
(一)将当期财务报告与前期进行比较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都具有连贯性,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当公司的正向财务指标,例如净利率等逐年下滑时,恶化的财务状况便会刺激企业管理者,容易滋生会计造假现象;同时,对于正向财务指标逐年增长过于快速的企业也相应的存在会计造假的风险。
(二)会计报表账项之间的分析
会计造假是一个具有较强关联性的工程,这个工程离不开各个会计科目间的相互协调合作,并与会计报表的构成有密不可分地联系,也使得各个报表账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例如,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与应收账款、净利润与税费、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长短期借款与利息等都存在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财务的数据、指标变动的规律,对会计报表账项之间的异常变动进行分析。
1、主营业务与净利润的关系
识别此类的会计造假,其主要表现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突出,利润的形成主要是由其他业务或者偶然业务所得构成。众所周知,企业的营业执照上明确列示了这个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和其他经营范围,而理论上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应该是企业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比如,电脑销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销售电脑的主件及零件,对于销售软件、配件等的就是其他经营业务,但在会计造假企业中,其他经营业务的利润占据了总利润的大部分。单纯的虚增主营业务收入会导致企业的税负负担过重,因此有些企业就对其他业务收人或营业外收入进行调节,以达到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但是,通过这种手段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对外披露的会计报表中,主营业务收人的数据非常小,而且不突出,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公司便可能存在会计信息造假现象。
2、主营业务收人与应收账款的关系
对于这类会计造假,应当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关系上人手,以此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白条”利润。针对该问题的分析有两方面,第一是查看企业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第二是要看企业主营业务收人、利润与应收账款之间的增长比例和增长幅度。对于这两方面的情况,在人为操纵应收账款的同时也操纵了利润,主要手段就是提前确认或者伪造收入和债权,进而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期会比正常记录的回收期长,或者应收账款永远不能收回。因此两者所表现出的共性就是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过大,收入、利润与应收账款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即在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也在增长,并且增长的幅度会更大,或者两方面出现负相关关系,虽然收人和利润在不断下滑,但应收账款却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这些现象都说明企业资金沉积,经营资金流入短缺,导致“白条”利润的出现。
三、从会计账务上进行核查
(一)从数量上进行柱查
对销售商品货物的企业,从其库存和销购数量上进行检查,可以判断出企业是否进行会计造假。例如,对一家电脑销售企业进行检查,发现该企业的销售数量和购进数量不一致,对比关系存在不对称性,则应当运用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一费用=利润,对企业会计账目进行逐月逐年的累计核算,而后通过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进行综合归纳,便能查出企业的账目与实物不相符。
(二)从资金来源方面进行审查
当检查会计账目不健全的企业财务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企业的进货和库存资金较大时,企业的资金来源变得相对较少,并且在进行业务往来的“应付账款”账目中的数额也不大,这时将两者相比较,便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象与对资产负债表的存货、应付账款以及现金流出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归结起来的原因就是企业不想把自己拥有的资金或者借款在会计账目上反映出来,而是放在了账外。
(三)从结转成本方面进行检查
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在入库、出库、收入的确认、成本的结转等一系列操作上都比较紧凑。但是针对制作假帐的企业而言,在结转成本中表现出操作过程松散,行为不规范,管理制度不严格。例如,部分企业为了把其利润额归属在免征计税的范围内,便私自将商品的销售成本提高,从而降低企业利润额,造成账目与报表不相符。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主要由内部牵制和内部审查两大部分组成。内部牵制主要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中人员的职能和责任的分T,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机制。内部审查是指由企业设置的内部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企业日常的审查和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主要包括企业的控制制度是否合理,人员权责的划分是否明确,是否能够发现并纠正企业会计的错误与造假现象,是否能够发挥内部控制的实际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