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画创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思维方式即动画思维。动画思维由现代漫画思维与动画思维构成。国产动画创作要走出思维误区,运用正确的卡通思维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卡通思维;动画本性;童真
一、卡通思维的构建
“在卡通文化中,观念体系是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卡通行为与文本在抽象精神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卡通文化的隐喻性再现,在物化对象的象征形式中囊括了一切超越个体之上的思想、信仰等抽象价值体系,通常称之为卡通思维”。现代卡通思维由漫画思维与动画思维构成。
1.漫画思维的基本语言:线条与符号
传统的漫画都是靠黑白线条描绘出来的。线条可以表现作者的个性及画面表情,也可以烘托出不同的气氛。线条还具有叙事的功能,如平行的直线跟随在运动的物体和角色后面就会有速度感;角色身后并排的曲线则常常表现人物的感情。符号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识,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成俗,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比如年轻人常常说:“汗”,看上去这是网络用语,其实就来源于漫画。经典的日式漫画常在角色感觉尴尬时在其脸部画一颗夸张的大水珠,这滴水珠表示汗水,但这夸张硕大的汗珠是漫画作者传递的一种放大的情绪活动,是为了让读者更加直接、快速地融入画面的情境中。
2.动画电影思维
漫画思维是动画电影思维的基础,动画电影思维则是漫画思维的发展。动画电影思维的基本语言较之漫画增加了色彩与声音。当代艺术理论家克劳申说:“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上,如果说素描是属于理智方面的,色彩则可以说是属于情绪方面的。色彩能更多地唤起人们感情上的反响,这是素描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动画可以用不寻常的色彩来描绘人与物,更好地表现出各种视觉情调。例如《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油屋里色彩斑斓,借此表现出不同于人类世界的环境。而《汽车总动员》中的汽车角色们都有自己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也是现实中不可比拟的。声音是看不见的旋律,它的存在往往能使画面显得更有张力。动画片中的声音元素包括话语(对白、独自、旁白和画外音)、声效、音乐和音响。声音在一定时间内的展开恰好与动画片里的动作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声效,常常起着添加笑料、渲染气氛的关键作用。
二、国产动画中的思维误区
1.将幼稚混同为童真童趣
以迪斯尼、皮克斯为首的美国影视公司每年都会推出许多影院动画片,观众年龄层次跨度很大,其票房也不输于其他真人电影。动画吸引如此多受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画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童年消逝”(尼尔·波兹曼语)的社会,这一点显得尤为可贵。“审美情感把握不准确,情感简单化处理,不懂得如何把握童真与幼稚的区别,是中国动画片的一大软肋。”幼稚是指由于受到的教育有限而表现出的语言行为上的不成熟、逻辑不通,是儿童特有的,如果成年人有如此表现则被认为有性格及智力上的缺陷;童真童趣则是一种态度,代表着“孩子气”、“游戏”、“稚趣”、“快乐”、“真挚”、“单纯”_3J,儿童拥有,成人亦可拥有。在动画片中,幼稚很好表达,可以往“傻”里去表现。例如时下最红的电视动画《熊出没》中的角色光头强就属于幼稚型,被两只熊玩弄得很惨。笑料是有了,但只能让5岁以下的小朋友看个热闹,没有任何其他意义。这个幼稚直接脱离了成人世界,受众狭窄。而童真则处于成人生活世界之中,不仅可以增加动画叙事中令人感兴趣的叙事元素,而且可以触发成人内心深处的童心。剧本创作者或导演缺乏卡通思维就容易以有局限性的儿童视角和思维、观点切入,直接以幼稚代替童真。
2.将美术性、电影性归为动画本性
在动画的本性归纳上常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动画是从静止的漫画发展而来,因此美术性是其本性;另一种认为动画的本质是运动,即电影性是它的本性。这两种观点都具有片面性。动画自诞生之初即从造型艺术与电影艺术中汲取养分与精华,美术性与电影性可以说是动画艺术的特征之一,但如果单以这两种思维作指导创作动画是比较偏颇的。现代动画的本性毫无疑问地是“动画性”,其实也就是现代卡通思维的基本特性。如果只注重美术性,那适合做实验动画,追求商业利益的话就会被挑剔的观众踢出局。只顾追求电影性的动画大片也不少,特别是现在三维影像技术的高度发展,让动画与真人电影相差无几。曾轰动一时的美国动画《最终幻想》以逼真的电脑技术让观众唏嘘一片,但也只能说明在技术层面的飞跃进步,作为动画片其仍是失败的票房纪录。动画需要摆脱照相复制的枷锁,逼真再现的约束,它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成为最自由的视觉表达:不仅可以视觉化现实生活中已有的物象,而且可以视觉化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出于这个原因,爱因汉姆在《艺术与视知觉》将动画称作“一种最有前途的艺术手段”。因此,在正确的卡通思维指导下,才不会误解动画的本性,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3.动画的功能性偏差
“寓教于乐”是我国动画创作的传统观念。中国对文化产业历来都要求其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对娱乐性看得比较低。一直以来国产动画片没有完善的分级制度,也导致了以说教为主导的状态。但要说对儿童的影响,说教式的动画最糟糕的也就是观众不爱看,比起近年来跟随着“重娱乐”风潮的一些动画作品来说,至少是正面的熏染。现今影视界的创作者队伍日益年轻化,越来越懂得赚钱才是首要任务,也越来越懂得娱乐的重要性。电视台循环反复播放的百集长片《熊出没》,让孩子们傻乎乎地在电视机前坐着、笑着,而忘却了本应具有的教育功能。“重说教”与“重娱乐”都是创作者的思维偏差而导致的动画片动能偏差,如果不从根源改正,中国的动画将无法进步。
三、改革动画应从建立卡通思维开始
中国没有幽默的传统,就算有一点也不成气候。中国人习惯了中庸处事,一事当前,常常先把利益得失算清楚,以这样的定势思维做动画显然是不可能有市场的。传统的动画创作思维已然需要革新,但目前急功近利之下的纯娱乐的指导思维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国产动画需要健康的发展,要迎头赶上欧美日等动画大国,必须先从建立正确的卡通思维开始。
动画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创作者“想人非非”后得到的具有高度假定性的世界的事物,因此动画创作思维表现出具有高度的假定性。传统的中国动画对美术性的过分强调,忽视了电影的特性,导致中国动匦创作过程当中所运用的绘画性思维也超出了其电影思维。虽然传统的中国动画能够结合传统艺术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但是其运用画面来讲故事的能力并不高。例如前阶段为了制作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很多创作者开始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水墨动画。但作品只能昙花一现,得不到广大观众的认可。现在的青少年由于处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心智成熟得更快,传统动画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审美。创作者应该不断地打破思维习惯和定势,从根本上用现代卡通思维武装自己,一改内容肤浅、立意简单的印象。面对外来竞争,我们需要在病症之初寻找解药,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引导创作者生产出优秀的动画片,必须走出上文提出的创作思维误区,以成人的视角切人动画创作,表现出成熟的心智又不失天真活泼,选择题材多元化,表现手段成熟化,人物性格鲜明化、真实化,树立起全新的创作理念。
[参考文献]
[1]卢阳.卡通思维在艺术设计课中的实践应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5).
[2]克劳申.色彩[J].美苑,1983(4).
[3]云峰.与梦飞翔宫崎骏——动漫、梦想、还有往日的纯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