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等方面去刻画人物的个性。通过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让九年级学生人物写作类文章的人物个性鲜活起来,同时有些许散文的特色。
关键字:言语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人物个性、鲜活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三个单元的人物叙写类文章,学生能够通过两三件事例来写人物,会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也会用环境描写等烘托人物,在人物的叙写中也会渗入自己的情感。只是作文中人物的个性不是很鲜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物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怎样在学生现有的水平上提升他们的人物个性的写作呢?
二、 写作辅导
所谓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就是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从个性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等方面去刻画写作的对象的个性。
(一)用特定言语方式凸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是一个人内心的投射,那么一人的言语形式则是这人气质、个性的体现。
1、甄嬛体语段展示,直观感受言语方式
(1)“方才察觉今夜饮茶过甚,无心入眠,若长期以此,定将损肤,他日睡前饮牛奶一杯,方能安心入睡,对睡眠质量也是极好的,携友饮茶虽好,但也要适可而止,方不负恩泽。”——我失眠了。
(2)“方才在精练上看到一道数学题,出法极是诡异,私心想着若是这题让你来做,定可增加公式熟练度,对你的数学必是极好的。”——这道题我不会做。
(3)“三天假期,天气是极好的,只是妹妹先前一时疏忽伤到了自己,若不是如此大意,眼前的假期就该约上姐姐一同赏那满城春色是最好不过的了。”——我受伤了。
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甄嬛体的特点——描述事物用双字:方才、想来、极好。然后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两种言语形式体现出不同的特质。前者委婉,含蓄,后者直白,明了。从而感知两类人的个性,一个是一个心思细密,说话绵里藏针的人,一个就是直白,实在的人。
关注描写对象的言语方式,可以关注的对象说话的方式,语体的差别,句式的长短,习惯语。口头语。于是有学生专门从语气词的角度来凸显人物个性:
“从一个眼保健操就可以看出一个班级的素质好不好呐!” 突然之间,一阵浑厚的女中音从身后传来。我顿时下意识地做起了眼保健操。
“既然你们那么不自觉,眼保健操还为我做的话,那就直接上课好嘞!”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例题……因为这个角……所以得出……是这样哇?”
……
喊道:“你们在听哇?一个个莫西西个哦,一动不动地就坐在那里,听天书哦可能在神游是哇!”她眉头皱了起来,“上课给我思想集中,不要懵在那里,我问什么就答什么,脑筋动起来,知道哇?现在大清早的,不要给我趴在桌子上,听见没?”
……
”不会吧,一个人也不会做?这样子嘎?好嘞,那全军覆没勒!”
“你们这波人呐,我是教不会嘞,一个个欧包一样的,瘟鸡知道哇?你们现在就像这样喏,问什么闷声不响咯,这样学习有用嘎?”
“呐”“嘞”“哇”“哦”“咯”“嘎”这些语气词生动的表现了老师说话时声调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一个个莫西西”“脑筋动起来”“这波人”“好嘞”“一个个欧包一样的”“瘟鸡”这些言语体现出老师的心急、无奈、担心,又有点幽默,短句的言语方式又体现了这个老师直爽,爽朗的个性。
2、师从古典小说,体会言语方式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反映
个体化言语形式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地位、眼界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个人的言语形式的变化。
九上第五单元的古典小说选段,成了最好的事例。不同朝代的小说,人物的言语形式,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例如《智取生辰纲》中“洒家”“那厮”“端的”等是明清男性言语的特色。再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和张乡绅的一段对话:
张乡绅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让学生们关注范进和张乡绅言语中的谦词“晚生”“侥幸”“”谨“弟”和敬词“世先生”“久仰”“贵房师”“世弟兄”“华居”“请教”。两个毫不往来的人,一见面就称“世弟兄”;明明是破茅草屋却要说“华居”;刚刚还因中举而喜极而疯,现在却镇定的说“侥幸”;沉甸甸的五十两银子,偏说“谨具贺仪”;东门大街上那实实在在的三进三间,却说“不轩敞。也还干净”;明明是根本无法相识,却说“只是无缘,不曾拜会”。这些谦词和敬词的言语形式对照中,体现了范进和张乡绅故意咬文嚼字,附庸风雅,虚情假意的儒林世风。个人的言语形式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3、挖掘方言俚语,感受言语方式是地域文化的反映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每个省份有其独特的言语方式和地域文化。引导学生们关注自己父母,祖父母的方言俚语,感受属于自己地域的文化特色。于是学生在文章中的人物的言语形式就多样了。例如一个同学写爷爷说话“要的要的,你这是干啥子哦。”
又如宁波方言中的俚语“糖是噶甜啊,老鼠会沓盐啊,盐是噶咸啊,老鼠会握筷啊,筷是噶长啊,老鼠会打墙啊,墙是噶高啊,老鼠会打洞啊,洞是噶深啊,老鼠会叫嬷啊……”
用有地域特色的言语形式,凸显了人物个性的同时,也突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特质。文章显得更加厚重。
(二)用标志性的行为方式凸显个性
这里所说的标志性的行为方式,是指写作对象的下意识动作,比较固定的神情,习惯性的做事风格。让学生回归教材,寻找教材中人物刻画时,下意识的动作,标志性的神情的语段,然后交流,从而理解用行为方式凸显个性的写作方法。例如:
《阿长与山海经》中,“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刻画了一个爱多管闲事,喜欢背地里说话的村妇个性。而且那“大”的睡姿,又体现了她的粗鄙。
《智取生辰纲》杨志总是拿起藤条边打,掉过朴刀便打。这个打的习惯性动作,把杨志的粗暴刻画的栩栩如生。
《香菱学诗》中“香菱笑道”出现了十五次。这个标志性的笑,传递出香菱温婉的个性,随着对笑的解读,体会到香菱笑中含泪的艰辛、苍凉、隐忍,更加体会到她对诗的追求其实就是她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对大观园里小姐们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用个人化的情感方式凸显个性
人的个性不同,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同。热情的人,情感的表达方式可能就热烈;寡淡的人,情感表达方式就会淡然;心急的人,情感表达方式会像暴风骤雨;心缓的人,情感表达方式可能会像和风细雨。例如:
琦君的《髻》“她一边梳一边叽哩呱啦地从赵老太爷的大少奶奶,说到李参谋长的三姨太,母亲像个闷葫芦似的一句也不搭腔,我却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刘嫂与陈嫂一起来了,母亲和姨娘就在廊前背对着背同时梳头。只听姨娘和刘嫂有说有笑,这边母亲只是闭目养神。”
“母亲的不搭腔”“闭目养神”是她不得已的情感表达方式。多少的愁苦,多少的心事,多少的艰辛在这不搭腔中化为了腹中汩汩的苦水啊。一个痛苦而隐忍,一个默不作声而保持尊严的妇人个性从文字中走来。
(四)根据人物的个性,选择适宜的方式
在具体的行文上,言语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不是平均用力,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应该根据写作对象的特色,选择适宜的方式。教师出示下水文:
阿明
阿明是我们村里的人,确切的说他是个智力低下的人。他到底几岁,连他亲娘都忘了。他似乎永远是那样,戴着深蓝色的军用软帽,穿着藏青色的中山装、军绿色的裤子站在村口的小店门口。
阿明的中山装有很多口袋,每个口袋总是鼓鼓囊囊的。那是他的宝贝——废弃的旧报纸。阿明的右耳根总是别着一支笔,有时是铅笔,有时是一根没有油的圆珠笔。他的左耳总是挂着一根烟。阿明总是拿着报纸,神情严肃的念念有词,听别人说那是他的功课——宣读上级的文件。此时你切不可去打扰他,不然会遭到他的瞪眼和怒骂,因为他在传达上级的文件,这是件多么严肃的大事啊。
一次,从自家的田地里摘了一小袋桔子,用编织袋装着背回家。背着沉甸甸的桔子,心里早已是吃桔子的畅快了。正当自得其乐时,看到了站在小店门口认真读报纸的阿明。我赶紧放慢脚步,猫着腰,屏住呼吸,蹑手蹑脚的生怕掀起空气似的走。突然,背后传来了“叽里咕噜”的声音,是阿明的声音。我顿时吓了一跳,扔下桔子,头也不回飞也似的狂奔。
正当我渐渐平息内心的狂跳,要向母亲说明事情的原委时。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了深蓝色的军用软帽,“啊——阿明”,我失声惊叫,除了他没有人会戴这种帽子。我顿时慌了手脚,跌跌撞撞的逃到楼上去了。直到楼下的声音没有了,母亲叫我下楼,我才磨磨蹭蹭的下楼。还不时透过玻璃张望,生怕阿明再来。
后来母亲告诉阿明是来送桔子的,送我扔在路上的桔子。
后来,长大读书了,才知道弱智并非疯子。对阿明的恐惧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薄了。一日回家,在村口又看到了别着笔,拿着报纸的阿明。金黄的秋阳透射他那无忧的眼睛,仿佛给他涂上了一层神秘。
阿明是个爱热闹的人。村里有了红白喜事。不管哪家那户他都会不请自来。争着借桌子,搬凳子,摆酒杯,放筷子等一切妥当后,他悄悄的回家。他从来不在主人家里吃饭。但是一定会扯着局房先生对着执事单,问哪个是他的名字。局房先生也总是笑呵呵任意指着一个名字,认真的告诉他,那个黑黑的字就是他的名字。那时阿明总会笑呵呵的仔细端详一会儿。等宾客们散席后,阿明又会非常的及时的出现,收碗筷、擦桌子,还凳子,忙的不亦乐乎。曲终人散后,主人也往往会给阿明一包香烟。因为阿明也会看碟下菜。如果是迎亲嫁娶阿明总是喜上眉梢,如果是丧事,阿明也是眼泪汪汪耷拉着脸。
听母亲说,阿明的本名叫“佟文明”,只是农村的人喜欢在名字中取一个字再在前面加一个阿字。日升日落,春去秋来,我已经长大成人,只有阿明永远戴着深蓝色的军用软帽,穿着藏青色的中山装、军绿色的裤子,右耳别着笔,左耳挂着烟,手中拿着报纸站在村口的小店,沉醉在他的世界里。
对于阿明而言,他几乎没有什么言语方式,因为他说话都不是很清楚。他更多的是行为方式,所以行文是特别关注了他的行为方式,那习惯性的装束,那习惯性的动作,习惯性的神情。
让人物的个性鲜活起来,可以通过特定的言语方式,标志性的行为方式,个性化的情感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让九年级学生的文章更有人物的个性,同时有些许散文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育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3007.9
[2]夏丏尊.文章作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8
[3]梁启超.作文入门[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