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想写一篇《寻找那些年的影视剧》,写着写着追忆的太多了。最想回味和品享一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演所导精彩绝伦的动作映像,追寻一下90年代成龙、李连杰让人心潮澎湃的功夫电影等等。但是所有全部都写起来有些杂乱,也想分门别类评说一下故事片、功夫片拟或国产片、欧美片、韩日片等等,但是有一些长篇累牍最终意向也未表达清楚,有点猴子搬包谷不能兼顾、光屁股推磨转着圈丢人的感觉。现在只好从80年代开始追忆一些,希望写完这篇心灵鸡汤拙作后心能静一下子,彻底的想想静静,而非彼静静。同事开玩笑说我心态老了,爱回忆,就是老想念过去的事情,事实也是如此也并非全然如是,只是想找回部分记忆裂痕和美好潜意识留影,不会等老了的时候什么都记不起来,而不落得白头宫女忆汉帝,此情那景已惘然。追寻就要原味纯正的留个念想,就像遇见清新脱俗美丽女子一样,“追捕”80年代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样的那份清纯浓郁。边写边停笔涩语钝,不能全然表达出来,有些许五味杂陈,能感觉到永远脱离不了人事的纷扰、干事创业的艰难险阻,只能通过我间断的裂痕记忆看看我眼中的映像世界,感受一下哪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正如戏如人生,有些人、有些事再也记不起来了。记性现在差了,先回忆最远的时间免得慢慢的忘了找不回来,然后想想最近年代的事,追剧记忆以后的篇章。也许没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此时想写而写不出来,恰如当年考《人体解剖学》一样,以一种朽木不可雕的状态写一篇行云流水文章谈何容易,只能挤牙膏像个小学生来练练笔了。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我们村子虽然在城郊但还未通上电,那个时候还谈不上像现在做一位“低头党”玩手机、上班像“一个勺子”一样盯着电脑屏幕,在每天的某个时段去刻意保护眼睛而不受伤害。那时周边村子里都通上了电,经济稍微宽裕的人家买了“春风”、“长虹”电视机,再不济也买了二手“日立”牌电视机,但是我们村子里即使出了位在职的县长也无济于事,就是种种原因通不上电。为了能看上电视,人们精神矍铄步行五、六里路到周边村子里人家看,披星戴月还要遭受白眼,但也未到被欺凌的地步。人们都在津津有味,农民都很淳朴看完又是茶余饭后回味无穷的谈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团体出动,到了人家家里吃了闭门羹。有年轻人竟然出现了翻墙追剧,后果也就是一个老鼠害了一锅汤。到了以后有位长辈在外开车,为村子里拿回了汽车电瓶,在那时停电2年有余的年代勉勉强强的看了《上海滩》、《大侠霍元甲》、《射雕英雄传》、《天涯脱命鸟》等等。
记忆中的电视剧印象最深,还记得否“许文强”的英姿飒爽,印象中那时梦里常将霍元甲、郭靖二位合并在一起看看谁厉害,二位能否永远是绝代双娇,但再厉害的人物也不能“关公战秦琼”,两败俱伤也不能显示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谱成一部可歌可泣的民族正气诗篇。回想起那个时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庆阳农村,人们普遍都没看过如此精彩绝伦、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惊心动魄的电视剧。赶上了好年景中的人们,欢声笑语声音至今仿佛萦绕在耳际,让人回味无穷,为了记忆中的笑声,我现在想彻底搜寻一下我那些年追过的影视剧,去静修一下影视剧带来的些许好处,去弥补回人生的记忆裂痕,去重温那些年纯真心灵的温情回忆。
大概是85年吧村子中电来了,慢慢家家户户看到的电视机就多了,80年代正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那时的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热情来观看露天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少林寺》,人们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偸不着,那年还是少年身材没现在发福臃肿,钻电影院的大铁门看过记忆最深的是《天国恩仇》,现在看过多少高科技耳濡目眩的电影,也忘不了此片中主角踢腿出现了十几个连环腿画面,精彩的电影画面绝对是精彩绝伦、赏心悦目呀。在家冒着和家人怄气和快速做完家庭作业的风险,一集不拉的欣赏了《恐龙特级克塞号》、《聪明的一休》、《邋遢大王历险记》、《海尔兄弟》、《舒克和贝塔》、《葫芦娃》、《三个和尚没水吃》、《大闹天宫》等等。一些动画片现在叫不上名字了,但是有些画面好像是深海里的海马的一部超炫日本动画片,还有多部国外动画片现在也记不起来了。现如今的影视作品铺天盖地,让我目不暇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是对儿时看过的电视剧仍然记忆犹新。其中有很多经典之作虽然已被多次翻拍,但我仍对老版本情有独钟。
现在挑出九部来评说一下,一是《射雕英雄传》83年版。这部香港电视连续剧传到内地时,我家还没有电视。当时,全村也没有几台呢。所以,《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华山论剑》整个三部曲好像50多集呢,我都是在一个出了五服的论辈分叫大大的家里看的。当时,正值冬天,我不顾雪大路滑,每天准时到人家里面报到。一听到“依稀往梦似曾见……”的旋律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那时候还小,跟着家门中大哥大姐们,借着雪地的亮光去看看,再冷也要去,第二天上学路上偶尔头脑里闪过的梅超风和骷髅头的镜头,脚步还是会加快的,心跳也是会加速的。三十多年过去了,翁美玲版的黄蓉还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次想起来心里还是充满着遗憾和伤感:这么一个活泼机灵的侠女扮演者为什么会为情所困、因爱自杀呢?
二是《济公》85年版。“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哪里有不平哪有我,哪里不平哪有我……”一把破扇子,一身破衣服,一双破鞋子,一颗惩恶扬善的正义之心,游本昌演绎的活佛济公把儿时的我们带入了一个中国式的童话世界。就像主题歌里唱的那样,哪里有不平,哪里就会有济公,哪里有济公哪里就不会有不平之事。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们这些天真的孩子们就有了“如果和济公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就好了”的天真想法。“钱老板,给你瘤!钱老板,给你瘤!”这是《济公》之《妙手移瘤》那一集的经典台词。当年,这句台词火得很,几乎和小沈阳的“为什么呢”有一拼呢。
三是80年代还看的不太懂的《血疑》,但看见母亲看的落了好几次泪。以后大学时看了《血疑》,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日本人也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原来日本也不光盛产“鬼子”,也不是光知道烧伤抢掠的,原来他们也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想着好好过日子,原来他们也有帅气的男生、漂亮的女生,原来他们也有凄美的爱情故事……看来这部电视剧不但让我们认识了幸子-山口百惠、光夫-三浦友和,更为推动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87年版的《红楼梦》。听说陈晓旭出家的我黯然神伤,听到她病逝的消息我更是心痛不已。这都缘于导演王扶林的一部经典之作——《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根本不是我们这些小学生级的人物能欣赏得了的。再加上当时最流行也最容易借到手的也只是一些武侠类丛书。所以,对《红楼梦》的所有认识都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的。听说,经过轰轰烈烈的红楼选秀活动,新版《红楼梦》问世绯闻差评如潮。
五是《西游记》82年版。最喜欢六小龄童年轻版的《西游记》,更喜欢蒋大为的《敢问路在何方》主题歌。因为《西游记》续集虽然是原班人马,但总是觉得再高超的化妆技术也掩饰不了老去的容颜和发福的身段,再传神再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也比不上当年的镜头更真实可信,总之,就是逃不出导演杨洁版《西游记》的诱惑。记得,当年的《西游记》是中央台首播的,一天晚上只放一集,真是吊足了观众的味口。好在是几乎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是像续集那样,一到关键时刻就“且听下回分解”,那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个痴迷观众会因此落下神经衰弱的病根呢。不过,好在是一天播放一集,如果弄个四集连放或是十集连放,可能我们就要只好等待重播了。因为当时,电力供应不足,老是停电,尤其是我们农村,停电更是常有的事。为此,有些人家为了看电视,就买了蓄电器,估计储存的那些电能也只能带动一集电视剧吧。
六是《夜幕下的哈尔滨》84年版。“1934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脖子,来得迟缓而又艰难……”在智慧大头王刚抑扬顿挫的声音里,一个和哈尔滨有关的故事伴随着刺耳的警报,在哈尔滨漆黑的夜幕中拉开了序幕。于是,王一民、李汉超、卢运启、卢秋影等人物形象就清晰的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说书人也继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之后再度火了一把,那时中午放学听《三侠五义》、《大明英烈传》等,晚上就看电视剧,儿时的光阴就这样酣畅淋漓,少年时代被这些电视剧带动着度过了那个美好时光。
七是《上海滩》85年版。周润发版的《上海滩》就像一杯陈年的酒,愈久愈醇香。这部电视剧开辟了新时代的影视经典模式,更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冯程程式”的发型,许文强的礼帽、风衣还有白色围巾曾刮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时尚旋风。那时候,满大街都是梳着“冯程程”发型的“美女”,满大街都是脖子上搭一条白围巾,就是再冷的天也舍不得系上的“帅哥”。“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随着《上海滩》的热播,《上海滩》主题曲也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好像就是从那时起,我迷上了对着荧屏抄歌词的习惯,虽然我不会唱歌,但是,每当看到同学们从我这找到歌词时的兴奋样子,我就特别骄傲和自豪。不过那个时代好像有金钟罩一样没得近视眼,直至90年代初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还能看见黑板旁张贴的课程表。电影我对你真是爱之愈深狠之逾切,最遗憾无奈的的是到了90年代的物欲横流的录像厅,看的眼睛有了一些近视。
八是《万水千山总是情》82年版。这是一部描写阮、庄、齐三家两代人之间恩怨交错,曲折离奇,错综复杂的曲折故事的电视剧。女主角由著名影视红星汪明荃担任。现在只能记起来的是“莫问青山多变换,万水千山总是情”,最早普及播放的这部剧,是否预示着石油污染,气候变化多么严重,庆阳老区人对他总是情,留着它发家致富。
九是《霍无甲》81年版。“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每当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我就想起了当年用蹩脚的粤语哼唱《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岁月,想起了黄元申、梁小龙、米雪……这些陌生的名字伴随着霍元甲、陈真、赵倩男等角色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时光,想起了小伙伴们用“霍家迷踪拳”打架的日子。在此之前,好像所有以清代为创作蓝本的武打片里的人物都是梳着大辫子或是把辫子盘在脑袋上,这部《霍元甲》颠覆了传统的武侠形象,让霍元甲留了个毛主席的发型,还穿上了儒雅的长衫。当时的人们,都为这样一个一代武学宗师的形象着迷。看过当下一个新闻片段采访年轻人,“你看过《大侠霍元甲》没?”没等记者开口,“我只看过李连杰版本的电影《霍元甲》。”在霍元甲这个话题上,70后和90后已经出现了代沟。《大侠霍元甲》这部电视剧在那代人身上有如此强烈的记忆,那时人人都会念叨“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这句歌词。
追剧完了,为什么是追忆九部呢,我想说那缕抹不去的乡愁倒影在电视剧中,家乡的万家灯火不能完全十全十美的表达,就像儿时爱看电视母亲老说“电视上吃啥你上去吃去,电视上穿啥你穿去”一样一样的,老是感觉看完后缺少一点什么呢。其实,八十年代的经典电视剧很多很多,无论是大陆的、香港的、台湾的,还是日本的、巴西的、新加坡的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所盘点的“九大”电视剧只能代表我的个人喜好,也许您心中的截然不同。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些无所谓的事情。我只知道,这些经典曾经伴随了我的童年时代,也充实的我的童年生活,更重要的是,她还让我认识了世界,了解了历史,增长了知识,所以,借此机会,我要重温经典。随感而发得是80年代多数看的是电视剧而少电影,90年代反而论之。感谢八、九十年代那些能够记忆起来的经典电视剧,如《莲花争霸》、《恐龙特级克塞号》、《佐罗》、《聪明的一休》《京华风云》、《努尔哈赤》等等,多数非国产剧。到了90年代那些可笑咆哮帝演出的《梅花烙》、《水云涧》,万人空巷、感人泪下的《渴望》、《包青天》等等,也能看见古装片中有钢丝绳、有牛仔裤,这些粗制滥造但也动作激烈的《白眉大侠》、《甘十九妹》等等。
那些曾经在记忆中始终无法忘怀的某一个电视剧主角,某一部主题曲,某一个情节,某一句话是一片又一片的美好心中涟漪和美妙映像画面。这次只是盘点了电视剧,那是在我们记忆中印象深刻的,那些主角,那些故事一部电视剧就带出了当时很多人和事的回忆。现在想起来罗德里格斯、吴宇森、卡梅伦这些电影人用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以上链接到了的90年代影视剧待下回评说吧。